前 言
這個寓言的本意是以西方普通人的視角去體會疫情前後自己生活的滄海桑田,探索西方社會的本質和災難,大多數人的生活正如寓言裡的囚徒一樣無奈。本來筆者是不想寫這第一部分的,畢竟寓言的魅力不正是他的朦朧麼?但是思慮再三還是補上這一部分為後面的文章做出說明,避免被人過度揣測。 請我姑妄言之,請君姑妄聽之。如果有自信的小夥伴,可以完全忽視這一段內容。直接從第二部分開始閱讀吧。
筆者認為疫情爆發以前,全球經濟結構已經進入了極度高危水平。即便沒有此次疫情的影響,我們也會經歷一場遠超2008年金融海嘯的經濟危機。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好的事情總會扎堆在一起。疫情的擴散無疑於可怕的最後致命一擊,其中真正最大的噩夢——西方世界經濟大衰退也會在不遠的未來到來。
在審視大量分析文章,在思考如何去應付這場突如其來的海嘯後,筆者想指出其中可能潛在的一個謬誤,那就是對未來的分析建立在一些隱含前提上。如:當疫情結束後,世界經濟的可以繼續回到全球化的原軌道上。西方的政治結構和主流的思潮依然能恢復到疫情前到狀態。
所謂「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以美國主導的此次全球化即將止步於此。從政府管控疫情手段的失控,到醫療服務的擠兌,再到社會保障體制的崩潰,各個經濟部門的破產,再到無論是因為疾病還是飢餓的普通人生命被奪去,我們正見證著西方社會的多米諾骨牌一張一張在倒下。這揭露出了西方世界現有發展模式的重大缺陷。更為可怕的是,被長時間經濟繁榮所嬌寵的政治力量非但無法及時的救治,卻在諂媚他們背後的金主,將更多的損失轉嫁到普通民眾身上。
西方社會不僅會因此對自己的傲慢和偏見付出慘重的經濟代價,還會陷入此民粹主義對於精英政治此起彼伏的清算之中。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們會聲討「全球化之罪」,要求矯枉過正!新的多米諾骨牌會一張一張倒下,第一張骨牌會確保本國的醫療/食品/能源的儲備,然後是對關鍵物資自給自足的能力,接著確保關鍵產業及關鍵技術的國有化,next收回幾乎所有的配套產業,可能還會擴軍備戰。實現上述政策的唯一辦法是加大關稅和補貼保護自己的產業,客觀上將瓦解本次的全球化時代。
歷史的車輪再一次開始了他的轉動,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再是全球協調,而是碎片成不同的聯盟體相互競爭,聯盟內部的國家會在經濟領域上抱團取暖,建立關稅同盟聯合抵制外來的衝擊。就像一戰之前的協約國和同盟國,冷戰時代的華約組織與北約組織一樣。或許一道經濟領域的鐵幕已經開始悄然落下。
筆者認為有三個深層次的要素導致此次全球化危機無法再進行下去。
其一是西方國家的現代治理體系正在逐步瓦解。技術的進步,特別是數位化和生物科學正殘酷地破壞西方世界陳舊的治理體系。正如此次疫情,發達的社交媒體(網絡)嚴重弱化了傳統媒體(投屏)的話語權。在新時代裡,每個記錄者都是「新聞真相」的發現者,傳統西方媒體再也不能定義「真相」,更不能肆意的去謀劃「議程」了,因為早已進入後現代社會的人們已經不再迷信媒體的說辭。事實上,傳統西方最重要的治理部門,例如稅收/社保/財政/國安/醫療等體系都遭遇受到了新技術非常嚴重的衝擊而難以為繼。
其二是傲慢的西方中心主義的衰落。對於普通人來說民主制度優勢的神話會隨著自己生活的困頓和身邊人的死亡而幻滅。在過去發生災難時,西方社會的普通人即便面對不公,但因為沒有參照物,會安慰自己這「雖然不是什麼好選擇,但是也是不那麼惡的制度」。而今天,中國政府對疫情的果斷處置以及普惠大眾的人道主義關懷會以「春風細雨潤無聲」的方式進入到西方普通民眾的思考中,讓其產生「外面的月亮更圓」的觀感,從而瓦解其迷信的制度自信。所以,只要中國站好這班崗,一場波及全西方文明的信仰危機會全面爆發。西方世界上層建築會為過去的傲慢付出慘重的代價。
最後一點來自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現有的制度設計無法滿足新技術的蓬勃發展,很多時候在阻礙新技術的發展創新。數位化時代和醫療水平的迅速提升,要求一種全新的產權安排和制度設計。這就像要給一臺電腦重裝一套作業系統,重寫一套彙編語言一樣,需要一場全社會都來參與的思想解和社會革命,直到數位化時代可以完美嵌入政府運作和企業發展之中,重啟所有的思維和商業模式。比如這裡面比較深刻的技術路徑有數字貨幣+智慧合約+人工智慧。而新模式下,哪個聯盟的制度可以更好的兼容全方位的新技術革命,誰就能定義下一輪全球化的浪潮。
當然文章最後,也針對在新技術條件下人與新技術的關係做了一些探討,請大家各自體會。
「圓形監獄」與「洞穴之喻」
西方現代權利的本質猶如一座「圓形監獄(Panopticon)」裡,這個比喻來自於法國哲學家福柯。這種監獄由功利主義的祖師爺——邊沁設計而出如下圖。監視者高居中心的圓柱建築內而囚徒分散在各自的牢籠裡。圓形結構的建築把人的監視推到最高,但把管理的成本降到最低。
囚徒在這樣的環境中,可以看見其他的囚徒,卻看不見監視自己的人。雖說看的見其他囚徒,卻無法通暢的交流。所有囚徒都會意識到自己被監視,於是開始了自我的壓制,依照監視者的組織規則,塑造自己的生活。人若是永遠不知道何時有人在檢查自己,就唯有假設自己是被永久處於被監視狀態才會感到安全。他們會永遠警戒自己的行為,隨時依據組織設定的標準,評估自己的行為和姿態,成了自己的警衛。從而使圓形監獄提供了一種機制,其中每個人既是權力的主體又是權力的工具。權利的結構在圓形監獄的結構實現了硬實力層次上的堅不可摧。同時,監獄設計者也借鑑了柏拉圖的「地穴預言」,加強了軟實力方面的建設。
因為在這個密閉的空間中,一切都是那麼的無聊,必須要注入點動力,避免囚徒們發瘋。於是,監獄設計了一面牆來引導囚徒們的精神世界,這實際上是一個巨大的投屏。投屏裡繪聲繪色的表演著各自影像,重複的播放各類節目。時間久了,囚犯以為那影子會說話。他們把這些影像當作生物,把所有發生的事情理解為這些生物的行為。牆上演繹的事情,對他們來說都是真相,當然是真實的。他們從這些影子中研發出一整套學問,試圖從它們的出場和動作中找出一系列規律,並且預告將要發生的事情。那些預測最準確的人,還會得到嘉獎。新概念被投屏反覆播放,比如「天賦人權」,「現代化」,「消費主義」,「全球化時代的效率提升」,「夢想的力量」....同樣的,他們的情緒會隨著投屏裡的生物的起伏而起伏,與這些生物休戚與共,同呼吸共命運。
一位擁有主角光環的囚徒並不喜歡看著這面「有趣」的牆壁。機緣巧合下,他逃離了自己的牢籠,甚至可能走出這座監獄。外面強烈的陽光起初讓他完全無法適應,好不容易才恢復了視力。緩緩看到了屏幕上從未出現過的影像和氣息:芬芳的花草,自由翱翔的小鳥,以及更加絢麗真實的色彩。
此刻他滿心歡喜,趕快跑回監獄後告訴身邊獄友外面那精彩的世界。起初大家頗有幾分興趣,但是越聽越覺得他在胡說!在撒謊!哪裡有比這塊銀幕更美好的世界呢?大家再也不願意相信他,繼續看著那「有趣」的投屏。甚至有人因為討厭主人公的「異端學說」直接向監視者舉報。最終,主角在監獄的壓力下說服了自己,相信那過去的經歷都是錯覺,重新把注意力回歸到了那面投屏上。喃喃的說道:「是的 !那些影子投屏才是真實的世界,自己戶外的體驗根本就未曾存在過」。
由於囚徒們很長時間都已經不再相信另一個世界的存在,監獄供給的物質一天天也豐富了起來。囚徒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並且更加沉迷在投屏的光影世界裡,監管者開始減弱了管理強度。他們給予了囚徒們更多的自由,甚至一些塔臺裡都未曾安排過監視者去上班。哪怕偶爾監獄裡發生了災難,但因為信息不暢,大家會下意識的自我消化見證的苦難:「大概是我自己不夠優秀,運氣不夠好吧!可能整件事就我自己倒黴,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決定」。
最終,整個監獄經受住了歲月的考驗,牢固的密不透風,堅不可摧。
網絡接入後的監獄
網絡的進入使得監獄起了些變化,每個房間開始安裝能連上網絡的電腦。這樣,大家都可以在網絡上去追蹤投屏裡的電影,去回看過去那些經典的劇集。開始在線討論那些「經典」,觀看的時候開始有了「彈幕」共同狂歡。隨著討論的深入,人們不再在滿足投屏裡的劇集,開始自導自演了起來,他們的娛樂方式大多數無法引起人們的共識,但卻能很快吸引擁有相同興趣相同背景的點讚。曾經被邊緣化的愛好在網絡裡逐漸聚集。每個人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小團體,大家的注意力逐漸被轉移到了網絡,甚至忘卻了自己在現實中的名字,網上的自己被看成是真實的自我,把擁有共同經歷的網友看成是真正的朋友,甚至其中有一些「朋友」是來自於新世界。
共同的興趣,與朋友間的嬉笑怒罵逐漸成為了囚徒們的焦點。至於投屏裡的故事,大家便不再那麼關注。投屏裡的生物也失去了活力,更多是距離感而不是親切感,任憑他們在屏幕裡如何哭天搶地,都再也喚不起內心的一絲波瀾。新世界的朋友偶爾傳閱出戶外驚豔的照片,大家驚愕的發現居然有投屏裡從未提起過的事物!一種懷疑油然而生。抱怨,不滿,憤懣的情緒在每個房間裡蔓延起來,甚至有人做出了過激的行動。但是由於監視者數量的減少,導致大量的違規行為沒有被懲罰,疲於應付的監視者甚至開始默許一些輕罪。
人們在網絡能找到了自己的朋友,當然也就找到了自己的敵人。敵意讓他們疲於對抗,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想著去衝擊已有的監獄體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監獄的生活是他們熟知世界的全部,他們需要更多的是安全感,體面感。隨著和新世界的交流,很多人已經理解了整個監獄的運作機制。雖然都表示了相當程度的厭惡和不滿,但這樣的監獄至少可以保證自己的安全,自己也不願意相信有更好的管理方式。況且,投屏裡的電影也有了些變化,他們不再放映相同的電影給所有人。而是製造出了成百上千的需求定製去滿足細分市場,甚至會主動打破「次元壁」與囚徒們進行實時互動,關注囚徒們自己的興趣,這讓每個囚徒內心都對投屏產生了一種溫存,反而加大了對於監獄的依賴。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直到有一天,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所有的步驟。人們驚愕的發現,自己網絡空間中那些熟悉的「朋友們」突然一個個離線。有的掉線前甚至連攝像頭都沒來得及關閉,活生生的倒在自己眼前沒人救助。監獄的運作似乎出現了問題,一些不堪的圖片被曝光。遇害者的名單上甚至有自己的親人朋友。 對於監獄來說,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擱在過去瘟疫並不是什麼大問題,不管死去多少人,只要囚徒們之間的交流難以展開,只要投屏裡還在放著動人心魄的影像,普通的囚徒就無從得知真實情況,從而無法恐慌。
但這一次恐慌發生在網絡的世界中,幾乎每個人都將自己真實的遭遇分享了出來,所有的空間都充斥著憂傷和憤懣。隨著死去的人一天天有增無減,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同樣的悲劇可能會在自己這裡上演。更糟的是,隨著疫情的擴散,每天監獄所能提供的麵包牛奶也越來越少,投屏裡對於疫情的分析和解釋都如此蒼白無力。為了轉移囚徒的憤怒,投屏甚至把災難說成是新世界的邪惡。「殺死你們的不是病毒,而是新世界!」。但仇恨的轉移並不能解決眼下所有的矛盾。人們正在一個個死去,他們不是被疫情傳染而死,就是因為缺乏食物而死。為了確保各自的生命權,人們開始肆意破壞監獄,開始互相傷害爭奪食物。監獄的管理已經完全失控,整個制度迅速崩潰。
新獄長上任了
不知道用了多久,人們終於制止了疫情的發展,恢復了基本的秩序。但是,留下來的監獄卻已然狼狽不堪。這個時候,人們開始了憤怒的詢問。
這麼精發達的監獄為什麼不能提供足夠的口罩?為什麼生產不了呼吸機?號稱發達的醫學為什麼面對疫情無能為力?最聰明的精英團隊怎麼就把國家治理成這樣?全球化的產業布局不是說百利而無害,為什麼朋友被活活餓死?為什麼外面新世界裡的人都過的欣欣向榮,而我們連基本的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
不僅囚徒們在憤怒,連獄卒們都開始騷動和不安。投屏也小心翼翼,生怕激怒輿情。強大的壓力迎面而來,一個個獄長引咎辭職。直到有一天,有這麼一位「聰明」的獄長開始滿足人們的關切。「先生們,女士們,歡迎來到聽證會,我會全心全意聽從你們的意見,讓我們為了共同的福祉而團結在一起!
什麼?讓我們把口罩列為戰略儲備物資要大量採購,ok,沒有問題!這次疫情的爆發證明了這麼做是多麼合情合理。
通過補貼和關稅把口罩的生產線控制在監獄自己手中?你說的很對,早就應該這麼做了!我們必須要不及成本的挽救我們的醫療事業。
原材料和能源也不安全?那我們也加徵關稅吧,加強自給自足的能力建設。
對!還有呼吸機,還有各類藥物,你說的沒錯。當然,糧食安全也很重要,是的是的,國防安全是最重要的一環,所有零部件都需要監獄自己製造。
通信設備領域絕不能被外人控制!新世界的設備就是惡魔,必須要燒掉!
不不不,我的老夥計,監獄的管理肯定沒有問題,敵人是外面的那個新世界,我們不允許他再和我們爭奪資源,我們要爭奪我們生存的空間。我在此鄭重承諾,所有的產業鏈,經濟利潤都必須收回監獄,在我們每個人的努力下,在補貼和關稅的庇護下,監獄必將重現輝煌!」
故事的尾聲
隨著監獄長雷令風行,所有要求都似乎得到了滿足,人們紛紛自覺回到了各自的囚籠裡。投屏已經全部被關閉了,甚至中間圓柱形的監視塔也被關閉了。圓形監獄囚籠裡只剩下連有網線的電腦。每臺電腦上裝上了監視器,監視著人們的一舉一動,維護著網絡的自由。網絡上又恢復了昔日歡樂的氣氛,大家一邊敲著代碼一邊和「新朋友」們聊天。
但因為一切產品都要監獄自己製造,同時也由於忙著和新世界的人爭奪資源,所以相應每個人手裡的食物較疫情前有極大的減少。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埋怨,相反體諒著監獄的難處,還加大了儲蓄的力量。產業的回歸帶來了市場的大面積萎縮,更多的人因為飢餓而死去。但這一次獄長不再坐以待斃,相反他建立了一套「自由」新的算法,使得「危險的思想,錯誤的謠言」被會被網絡系統自動屏蔽。每個人都必須面對全新的「政治正確」。同時,人工智慧的會反覆的向囚徒推送他們感興趣的內容。於是所有人,逐漸忘記了疫情的苦難,反而「樂在此間,不思蜀已」。
因為囚徒們的目光被電腦的屏幕牢牢吸引,這就意味著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毫無效率。於是,這一次終於可以把監獄大改造了,所有建築結構,包括「圓形監獄」的金字招牌被全部拆除,換上了一個「自由之家」的新域名,整個實體監獄蕩然無存。
一排排電腦整齊的擺在戶外。虛擬網絡的牢籠已經牢牢的鎖住了人們,他們會自發的屏蔽鳥兒的歌唱,視而不見花兒的綻放。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那個新的屏幕上,一波又一波的新鮮感/刺激感/成就感從網絡裡噴湧而來,網絡成為所有人生命的全部,恨不得捨棄肉體的自我,變成一排排「缸中之腦」。
自由之家」的管理成本進一步下降了。因為對於網民來說,最大的精神折磨莫過於戒斷他們與網絡的連接,每個人都對這個世界上了癮。並且「自由守護者們」再也不需要監視任何人了,因為只要有人違規,人工智慧會自動識別出錯誤的行為,並直接對其進行斷網懲罰。
在新管理模式下,大家逐漸忘掉了在上次災難中所定下的那些「金科玉律」,那些「憲法原則」。又開始把口罩外包出去,屏幕裡又開始宣傳:「全球化才能提高效率,全球化才能把經濟的蛋糕做大,全球化百利而無害!」 。在哈利路亞的背景音樂裡,自由守護者們美滋滋的駕馭又起了數字新經濟。
於是,自由之家又一次恢復了往日那應有的平靜。
直到下次疫情的到來~~~~
進入民航營銷崗位5年了,喜歡閱讀一些經濟學、社會學以及歷史學的著作。從事過航司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團隊管理和營業部銷售的實務。結合我看過的書籍、材料和自身的思考,希望能從文化的角度帶給大家一些新的認知架構,談一談技術與文化和產業的聯繫,中國發展道理的制度優勢和挑戰,探索下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