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那些聖誕甜點

2021-02-17 CC姐妹的小宇宙

點擊上方「藍字」,發現更多精彩。

和CC姐妹在育兒育己的路上一同前行。

上篇和大家聊了聊聖誕節的主食,從烤豬頭變成了今天的烤火雞。很多人對豬頭接受無能,而火雞肉怎麼做吃在嘴裡都會覺得有點柴,苦不啦嘰的孢子甘藍就更別提了。所以咱麼今天換個大家接受度高一些的的話題,說說聖誕節的那些甜點。

HOPE YOU HAVE A GOOD TIME

我們都知道英國以黑暗料理出名,這十幾年來我深刻地體會到在「吃」這件事上放眼歐洲,任何一個國家的水準都強過英國菜。而英國唯一能稍微拿的出手一些的,就是甜品了。跟聖誕節這麼重要的的日子有關的甜品主要有這三個,Christmas cake聖誕蛋糕,Christmas pudding聖誕布丁和mince pie百果餡餅,以及一些我們熟知的薑餅人,樹根蛋糕。

對於沒有被英國菜摧殘的天真無邪的小朋友們來說,聽到「聖誕蛋糕」這個詞時估計還有那麼點嚮往,因為任何一個英國人都會十分熱情地介紹道:我們的聖誕蛋糕是一個水果蛋糕(fruit cake)哦。對於在中國長大的我們,認知裡的「水果蛋糕」一般是這樣的,鬆軟的戚風蛋糕抹上奶油中間夾著新鮮水果:

而英語裡的水果蛋糕其實是黑乎乎的一坨,大概長這樣:

英國的「水果蛋糕」裡面一般都加入了不少乾果,比如葡萄乾,蔓越莓幹這些,除了乾果還有堅果,榛子,核桃這些。想像一下就知道這麼多乾果堅果肯定不適合做成主要靠打發蛋白的蓬鬆型蛋糕。因此都是組織比較紮實,口感粗硬一點的蛋糕,吃慣了鬆軟蛋糕的我們反正是實在不習慣那個口感。英語裡如果聽到「水果蛋糕」(fruit cake)這個詞一定要警覺,因為原料裡很多堅果(nut),而nut在俗語裡的意思是「瘋子」,所以要是說某某人是水果蛋糕,意思就是他/她是個神經病。

如果非要從這個水果蛋糕裡挑點優點的話,就是它裡面都含有不少酒精。那些乾果都是要在白蘭地或者朗姆酒裡面泡很久的,如果喜歡喝酒的,會覺得這蛋糕味道還蠻獨特。我們都知道含酒精的食材便可以儲存很久,聖誕蛋糕也不例外。一般聖誕蛋糕基本上在十月份就做好了,然後在頂端戳個小洞再用保鮮膜包好,每隔一兩個星期要從小洞裡澆一勺子白蘭地/朗姆酒進去讓蛋糕「熟」了,這個過程叫「feed the cake」。「餵蛋糕」至少一個月以後就可以用糖霜或者杏仁膏來裝飾了。一般成品是個蠻好看的白色翻糖蛋糕,裝飾著一點清清爽爽的聖誕紅綠色。

而聖誕蛋糕是來自哪兒的呢?其實它的前身是「twelfth night cake」十二夜蛋糕。

聽起來很玄乎,實際上解釋起來也很簡單。就像外國人以為我們的「春節」就是大年初一那一天一樣,歐美的「聖誕節」其實也並不是指12月25號聖誕節當天,而是一直持續12天到1月6日的主顯節(Epiphany)。這一天才正式宣告聖誕假期的結束,所有的聖誕樹和裝飾必須要在這一天撤下來,否則就代表會有糟糕的運氣。去年Crystal懶到發黴,一直到1月底才把聖誕樹收起來,果然這一年碰上疫情過得慘兮兮。

去年聖誕節的仨小隻

所以這麼重要的日子自然要吃一些特別的食物,因此就像我們正月十五吃了元宵才表示這春節已經過完了,從17世紀開始,英國人要在1月6日聖誕節的最後一天吃這麼一個齁甜的「十二夜蛋糕」。這蛋糕裡會夾雜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豆子,丁香,樹枝等等,吃到不同的東西會有不同的寓意。現在一些特別傳統的人家還會做這樣的「十二夜蛋糕」,一般裝飾得都非常漂亮,當然更多的就是被如今的聖誕蛋糕取代了,也不會眼巴巴等到1月6號才能吃了。

但是聖誕蛋糕絕對不是聖誕節這天的主要甜點,因為聖誕節這天已經有了不可撼動的甜點人選--聖誕布丁。

歷史記載從中世紀的英格蘭開始人們就開始在聖誕節吃聖誕布丁了,雖然其實跟聖誕蛋糕的原料基本沒有區別,都是乾果堅果白蘭地這些,但是相比較聖誕蛋糕或者十二夜蛋糕,聖誕布丁有強烈的宗教含義。一般原材料有13種,象徵著耶穌基督和十二使徒。幾百年來一直都很流行,有一個很流行但是沒有歷史記載的軼事是,1714年英王喬治一世下令聖誕節必須要吃聖誕布丁。他也因此有了一個「pudding king」的綽號。

如今的英國皇室仍然很愛聖誕布丁

聖誕布丁比聖誕蛋糕更流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蛋糕是要進烤箱的,可以想像對幾百年前的英國老百姓來說,烤箱絕對是個奢侈品。而布丁一般是蒸或者煮的,底層老百姓也可以操作。在英國聖誕布丁有時也被稱呼為「梅子布丁」(plum pudding)或者「無花果布丁」(figgy pudding),其實這裡面並沒有梅子,「plum/figgy」只是葡萄乾,蔓越莓幹這些乾果的統稱。

這種原材料是蛋糕,但是蒸煮出來的東西可以想像肯定不會有多好吃。好在英國人民發動集體的智慧,想出了挽救的辦法。一直到今天的英國,人們都延續了這種食用方法:先用一個大鐵勺加幾勺子酒精再加熱,一般是白蘭地威士忌這類的烈酒,趁著溫熱的時候趕緊用火點燃再倒進一坨黑乎乎的聖誕布丁,這是奇妙的一幕發生了,聖誕布丁會緩緩地燃燒一陣子直到熄滅,此時再食用,會發現口感溫潤,還真有那麼點好吃。

這樣點燃布丁的方式一開始也是出於宗教意義,象徵著耶穌基督的捨身。後來人們發現燒一陣子以後味道還真不錯,這種方式便保留了下來。來了英國以後的好多年以來我都覺得這聖誕布丁實在難吃到沒天理,直到有一年,隊友的弟弟帶回來一個英國老牌高端甜品店Fortnum and Mason的聖誕布丁,點燃以後的口感真的是驚豔到了我,從此以後到了聖誕節我甚至對這黑乎乎的一坨還有了那麼點期待。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有時候中西文化裡在重要的節日裡都會有那麼點小默契。記得我小時候過年一定要吃餃子,包餃子的長輩們會在餡兒裡放上一枚硬幣,能吃到硬幣的就說明一年都666。而英國人也一樣,做聖誕布丁時會在裡面放上一枚硬幣或者銀戒指,誰吃到了就說明一年都好運連連。

除了聖誕蛋糕和聖誕布丁,聖誕節期間的甜點還有百果餡餅(mince pie)和樹根蛋糕(yule log)。

「mince」在英語裡的意思是絞肉。所以可以想像,一開始的mince pie裡是有碎肉的。但是漸漸的這些碎肉也被乾果取代,中文的譯名也就變成了「百果餡餅」。它的一個傳統是從聖誕節起每天吃一個到了第12天的主顯節,就會一年都有好運氣。

和聖誕布丁一樣,mince pie最初也是有強烈的宗教含義的。它一般是橢圓形,象徵耶穌誕生的馬槽,頂層象徵著裹著耶穌寶寶的布,一些手巧的糕點師甚至會做一個耶穌寶寶的形象放在餡餅的上方。到了斯圖亞特王朝,有錢人家新意迭出,把橢圓形做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圓形,心型,星星形狀等等。漸漸的到如今,百果餡餅都是統一的圓形了。另一個傳統是聖誕老人最愛吃mince pie,所以英國的小朋友都會在平安夜這天給送禮物的聖誕老人(爸爸媽媽)留一個百果餡餅。

很多人關心的是,這個玩意味道好吃嗎?Crystal個人覺得,剛出鍋的熱乎乎的百果餡餅真的還蠻好吃的,雖然也是有點齁甜,但是配上濃濃的肉豆蔻香味,實在是忍不住想咬一口。冷了以後味道就差了些。今年我搬家後運氣不錯,新鄰居Shona是個烘焙好手,她前幾天送過來了熱乎乎的五個百果餡餅,河流小姐和草原小姐都不愛那個味,於是Crystal一個人幹掉了仨。

真的很好吃,所以也沒來得及拍照

樹根蛋糕則是來自北歐的傳統,也和聖誕的十二夜有關。英國人是每天吃一個百果餡餅,再在第十二天要吃十二夜蛋糕,而到了德國及北歐,這個傳統則變成了每天要燒一根木頭到1月6號的主顯節,於是最後樹根蛋糕由此而生。樹根是我覺得咱中國人接受最高的聖誕甜點了。因為這個蛋糕是我們習慣的蓬鬆的海綿蛋糕體,配上巧克力奶油,小孩子沒有不愛吃的。

CC姐妹在這裡祝大家都有一個美好的平安夜和聖誕節哦,今晚大家都吃啥呢?

文化歷史| 你所不知道的聖誕節

文化歷史| 比黑暗料理更奇葩的那些東西

歷史| 詩人拜倫和他從未愛過的女人們

985本科英語專業出身,曼徹斯特大學文藝批評及翻譯理論研究背景,於2000年獲得西洋棋棋協大師稱號。現居英國,家有三個混血公主河流草原和蝴蝶,對育兒頗有心得的同時,專攻英語語言文化學習和西洋棋教育。已出版《孩子愛學敢說的30個主題英語啟蒙》一書。

曾經的江蘇某地高考文科狀元,Top10語言類專業本科,500強國企近十年項目管理經驗。現居國內,全職養育小男生卡斯一枚,擅長買買買和育兒理論聯繫實際,時常(趁娃睡了)分享書籍影劇。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法式甜點裡隱藏的歷史和文化
    當時的智人遇到成熟的果實時,就會去盡可地多吃點,因為他們不知道下次再遇到這些甜甜的果實 ,會是什麼時候,所以形成了人們看到甜食就會不停地吃的習慣。當然,也可以不放任何色素,製作出原色的馬卡龍。 8. 一般馬卡龍做好的以後,中間擠上餡料,再將兩片對夾起來吃。馬卡龍的餡料非常豐富,可以使用各種您喜歡餡料,但是不要用太溼或者流動性太強的餡料。 甜唄小課堂: 馬卡龍作為一種法式甜點為人們所熟知,但實際上,馬卡龍是義大利人發明的。
  • 你知道的,聖誕!
    「尤其帶你穿越空間,直接窺探各地聖誕餐桌,來一場豐盛的雲美食聖誕晚宴:)」在俄語中,聖誕節快樂是Cрождеством!或祝你聖誕快樂Счастливогорождества!有些人在平安夜禁食,直到第一顆星出現在天空中。
  • 中國的饅頭到日本成了甜點 你知道這其中的歷史嗎?
    統稱為「和果子」的日本傳統甜點,歷史悠久、分類複雜。在眾多和果子裡面,有一種叫做「饅頭」的日式甜點,它的表皮使用麵粉或米粉、裡面則包裹著豆沙等甜餡兒,通過蒸或烤的方式製作而成。日本「鹽瀨總本家」點心師山藥中水分含量會影響麵團的柔軟程度,和面時要憑手感來調節,掰麵團時會有聲音,聽聲音就能知道麵團和得好不好。
  • 觀點分析:聖誕甜點怎麼做?14款世界頂流大咖案例詳解…
    它不但是法式傳統甜點的代表、法國百年經典甜點歌劇院蛋糕的創作鼻祖,更是因為傳統、經典、久負盛名甚至被譽為「巴黎甜品界的LV」。 Mathieu Kamm甜點故事:史多倫是德國聖誕節必備的傳統麵包,距今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
  • 關於聖誕節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關於聖誕節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識 聖誕節(Christmas)即基督彌撒(Christs mass)的縮寫,又名耶誕節。彌撒是教會的一種禮拜儀式,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這一天,世界所有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 事實上,耶穌基督到底出   原標題:Merry Christmas!
  • World 你知道幾個?快來普及全球的著名甜點吧!
    因此提拉米蘇在義大利語裡有「帶我走」的意思,象徵食用者吃下的不只是美味,還有愛和幸福。沙河蛋糕(Sachertorte)   奧地利著名甜點,起源於1832年某王子的家廚所做的一種甜美無比的巧克力餡。這種巧克力餡當時深受皇室喜愛。後來,一家貴族經常出入的飯店便推出了以這種巧克力塗抹的內裹杏仁及果醬的巧克力奶油蛋糕。
  • 笙語電臺丨你所不知道的古典文化
    你所不知道的古典文化其實關於古典文化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要一起裡來討論那些伴隨著時代的古典文化和它所具有的傳奇力量。要說古典文化。從音樂,書籍,圖片甚至很多影像裡都能感受到古典文化的所在。其實古典文化從文字圖像裡不難去尋找,很多電影便能使觀眾身臨其境。比如一些著名影片,《指環王》、《亂世佳人》、《霸王別姬》甚至《星球大戰》都算得上是史詩級電影,不過這次我們講的僅包括古典時代歷史題材。我來猜猜,(聲音略帶疑問)是《指環王》嗎?據我所知,它實際上是架空的歷史上發生的史詩故事才對。
  • 聖誕甜點的背後都有哪些故事?薑餅、樹幹蛋糕……
    糖果、餅乾、巧克力等甜食在聖誕也必不可少,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可愛的薑餅。在莎士比亞的諷刺喜劇《愛的徒勞》中,考斯塔德曾對亞馬多的侍童毛子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是我在這世上一共只剩了一個便士,我也要把它送給你買薑餅吃。」 生薑這種原產於東南亞的植物在中世紀被進口到香料匱乏的歐洲,因其濃烈的辛香味而備受貴族推崇。
  • 聖誕· 日誌|歪果仁聖誕行為圖鑑
    米蘭聖誕夢主題公園是義大利麵積最大的聖誕主題公園,玩具工廠、聖誕老人之家、聖誕郵局、馴鹿庇護所等不一而足,還可以在聖誕老人的幫助下挑選並製作禮物,可以說是很有紀念意義了。· 聖誕集市 ·相對聖誕遊樂場,聖誕集市更為人所知。它們通常和遊樂場同時同地出現,不過會佔據更大範圍。
  • 【支招】頭盤、主菜、甜點, 超實用菜譜幫你搞定聖誕派對
    簡單又有個性的聖誕餐桌布置,在上菜前就能吸引客人目光。辦派對,不要太過野心勃勃,因為派對的意義在於和朋友們相聚暢談,而不是炫耀自己的廚藝。美食是派對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像以往一樣,我提前一周就制定了自己的「派對作戰計劃」。為確保派對當天不手忙腳亂,我把費時的工序分解在派對開始前一周的每一天裡。
  • 世界著名甜點
    提拉米蘇(Tiramisu)著名的義大利甜點,它起源於一個溫馨的故事: 二戰時期,一個義大利士兵的妻子打算給即將出徵的丈夫準備乾糧,但由於家裡很貧窮,因此她就把所有能吃的餅乾和麵包都做進了一個糕點裡,那個糕點就是提拉米蘇。
  • 誰說做烘焙沒文化,那是因為你不知道它!|巧克力布朗尼的小歷史
    據記載,是1659年,英國第一次出現固體巧克力,十八世紀的時候才將巧克力材料加入甜點中製作點心。我在之前發過的文章:烘焙入門材料篇(其它)有介紹過巧克力的成分。巧克力和可可粉都是由可可豆製成的。可可豆長在樹上,摘下來。可可豆經過一系列發酵、烘焙,研磨加工處理得到可可漿。
  • 不知道聖誕怎麼過?攻略已經備好,今天就出發!
    除此之外,還精心布置了多處充滿聖誕氛圍的小飾品連角落裡都散發著聖誕節的熱情無論你相不相信聖誕老人的存在都無法抵抗一頓充滿儀式感的聖誕晚餐雪花、草莓、聖誕老人精緻的聖誕主題甜點無一不透露著獨特的設計巧思不管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都無法抵住這些可愛美食的誘惑~蘇州高新華美達酒店
  • 世界著名甜點一覽
    歐培拉(Opera)     法國知名甜點,是款有著數百年歷史的蛋糕,裡邊那股濃鬱的巧克力味與咖啡味令每個愛好巧克力與咖啡的人都迷戀不已。一種說法認為,此甜點原是法國一家點心咖啡店所研發出的人氣甜點。因為超受歡迎、店址又位於歌劇院旁,所以店主幹脆將此甜點直接命名為「Opera」(「Opera」一詞在法文裡的意思就是「歌劇院」)。而另一種說法卻認為,歐培拉蛋糕最先是由1890年開業的甜點店Dalloyau所創製。由於其形狀非常方正。
  • 那些你不知道的韓文歷史!
    各位親故,韓文的歷史究竟經歷了什麼不一樣的歷程?今天你學的韓文和中文到底有多少相似度?韓文還和日文有關係?
  • 「你怎麼這麼土,連聖誕老人都不知道」
    奶奶喃喃自語,那聖誕節又是個什麼節,我過了這麼多節日,什麼樣的老人我沒見過,不過這什麼聖誕、還是聖誕老人還真沒聽說過吶。剛走進臥室的小櫻朝奶奶大喊,聖誕節就是一種外國的節日啦,你怎麼這麼土,連這都不知道。
  • 十個你所不知道的HipHop歷史
    GoCommon - HipHop Classics Collection但作為一種文化現象,Hiphop不僅體現在音樂領域(說唱、DJ),還對舞蹈(街舞)、藝術(塗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面是10個骨灰級Hiphop歷史故事,相信會讓你在看完後對Hiphop這一風靡世界的文化有一個更加全面概念性的了解。十.
  • 你所不知道的德國啤酒文化
    德國是世界上啤酒消耗量最大的國家,德國人酷愛喝啤酒,因此德國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啤酒文化」——有悠久的歷史、古老的傳說和各式釀製方法,還有專屬的節慶和舞蹈。
  • 【觀察】孔誕、耶誕、毛誕孰是「聖誕」?——聖誕正義與文化民族主義|田飛龍
    這裡遭遇的是一個集體身份的「認同」問題,有著具體的歷史邊界和民族性範圍。在這個平安夜,一如過去數年間的中國公共文化混戰景觀,「聖誕」、「毛誕」與「孔誕」的「三誕演義」是難解難分,難有共識。在20世紀的主要時間裡,有時是「聖誕」佔優,比如民國時代(蔣本人就是基督徒)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一段時期;有時是「毛誕」佔優,比如毛澤東時代。
  • 你所不知道香港獨立樂隊的那些事
    由主唱陳仕燊(Sunny)、吉他手梁耀鵬(阿雞)、貝張祖光(CK)和鼓手陳鴻達(阿達)所組成的四人組合。主唱Sunny擁有超強的舞臺控制力和煽動力,天生具有巨星的潛質魅力,為樂隊帶來萬分矚目。雖然樂隊的風格指向流行,但現場充滿搖滾樂所富有的溫暖與熱血的感染力,讓人不禁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