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發展就好比人類進化一樣,不過這個過程更短。人類用智慧創造了人工智慧,而人工智慧將會是一個超越人類智慧的存在,因為人工智慧一但有了獨立的自我意識,就可以不斷的學習進步,並且可以集人類的知識與智慧為己用。
雖然人類發明了人工智慧,但是卻不完全了解,目前一個AI晶片的電晶體數量達到594億個,總部位於英國的AI晶片公司Graphcore發布了第二代IPU GC200,採用臺積電7nm工藝,電晶體數量高達594億個,裸片面積達到823平方毫米。
而人類的腦細胞才一千億,可用腦細胞才120億。從1956人工智慧的「誕生」到現在不過短短數十年,開始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只能簡單的交流,到現在已經有了自我學習能力。
霍金說如果繼續研發智慧機器人這項技術,將來要是機器人可以自己思考,將來被機器人取代那是肯定的。
人工智慧也是社會發展的引擎,許多行業都使用人工智慧這些只是弱人工智慧。
科學家們將人工智慧分為強人工智慧和弱人工智慧了,弱人工智慧是希望借鑑人類的智能行為,研製出更好的工具以減輕人類智力勞動,類似於「高級仿生學。
強人工智慧是希望研製出達到甚至超越人類智慧水平的人造物,具有心智和意識、能根據自己的意圖開展行動,實則可謂「人造智能。
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前主席、牛津大學計算機系主任麥可·伍德裡奇教授在2016年CCF-GAIR大會1報告中所說:強人工智慧「幾乎沒有進展」,甚至「幾乎沒有嚴肅的活動」。事實上,人工智慧國際主流學界所持的目標是弱人工智慧,也少有人致力於強人工智慧。
即便強人工智慧是可能的,也不應該去研究它。
任何一個科學研究領域或許都存在一些不該去觸碰的東西。例如複製人是被主流生命科學界所禁止的。強人工智慧的造物將具有自主心智、獨立意識,那麼,它憑什麼能「甘心」為人類服務、被人類「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