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帝(1942年7月12日-),本名張志民,祖藉山東青島市,臺灣歌手及節目主持人,綽號「急智歌王」。他常在現場用現有的歌曲,即興填詞,創作出符合現場氣氛的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1970年代末在印度尼西亞演出時創作的《毛毛歌》;此外,張帝演唱的愛國歌曲《國家》,近年來,在大陸地區廣為流傳,感人至深。
圖為張帝在接受採訪。本報記者呂光宇攝
張帝原本為外科醫生,因個人志趣而轉行。他常在現場用現有的歌曲,即興填詞,創作出符合現場氣氛的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是1970年代末在印度尼西亞演出時創作的《毛毛歌》;此外,張帝演唱的愛國歌曲《國家》,近年來,在大陸地區廣為流傳,感人至深。1993年,在中國大陸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揭曉晚會上,張帝在北京落選之後創作的急智歌也令人印象深刻。
張帝和凌峰、弟弟張魁一起主持,1982年1月2日至1982年7月31日播出的華視綜藝節目《周末2100》(又名《神仙 老虎 狗》,共31集,每集90分鐘),在當時的臺灣很受歡迎,尤其是張帝的急智歌單元〈臺上臺下〉。由於三人皆其貌不揚,三位主持人亦常以此來自我調侃。後來,張帝和張魁這對兄弟檔曾在訪談中提到這件往事,並稱:兩人之所以會與凌峰搭檔,是看上了「凌峰比他們兩人還醜」的緣故。
1989年,張帝代表中國國民黨,在臺北市南區當選立法委員,但1992年連任失敗。
1995年11月3日至1996年3月1日,張帝與張魁共同主持臺視綜藝節目《歡樂神仙窩》。
---演藝生涯---
張帝的父親是一名醫生,張帝從小就在醫學的薰陶下長大。但是,他的父母是多才多藝的那種知識分子,父親不但
醫術高明,而且酷愛戲曲。張帝小的時候,他的家裡經常傳出馬連良等京劇名家的精彩唱段。父母對文藝的酷愛使年幼的張帝也成了個小「戲迷」,小小年紀的他對京劇非常在行,經常能哼上兩嗓子。
在上世紀80年代初,港臺流行音樂剛剛進入內地時,張帝就與鄧麗君、劉文正等歌星成為最具影響的代表人物。張帝被稱為「急智歌王」,自1966年開始演唱英文歌出道,很快就以其嬉笑怒罵、機智幽默的現場說唱風格確立了自己的地位。1968年《張帝找阿珠》劇集和唱片開始紅遍港臺地區。1972年,他受李瀚祥之邀拍攝電影《騙術奇潭》。從1972年到1982年,張帝在十年間演出超過千場,這一紀錄至今仍無人能夠打破。張帝積極參加各類公益演出,從出道至今已叱吒歌壇38年,堪稱最高齡的流行歌星。他會唱英文、日文、馬來語、粵語、閩南語等多種歌曲,每天花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閱讀各類信息。此外,再加上他上千場演唱會的經驗,張帝的功力越來越老辣。
數十年來,張帝以此絕活走遍世界。其著名小品唱答盒帶於70年代後期與鄧麗君同時進入大陸,深得喜愛,迄今不衰。 90年代初,由唐龍藝術公司安排他來大陸登臺演出後,更是場場火爆,並多次參加慈善義演活動,如華東水災、為山西扶貧等。
除了京劇,張帝從小酷愛唐詩宋詞,吟詠詩歌是他少年時期的一大愛好。張帝說,他天生就喜歡藝術,也喜歡自由、歡樂的生活,從這個角度講,他最應該從事的職業就是文藝了。
然而,身為家中的長子,張帝卻在高考的時候被迫「子承父業」——他的家庭中還留有中國的傳統觀念,認為長子必須繼承父親的職業。因此,不管張帝多麼厭煩醫學,他還是進了醫學院念書,並且一直讀到了醫學研究生。在歌手當中,讀到研究生的人很少,讀到醫學研究生的人更是聞所未聞。不僅如此,張帝畢業後,還被分到了軍隊當軍醫,成了一名出色的外科醫生。
叛離家庭棄醫從藝
做了醫生,張帝有著顯赫的社會地位和可觀的收入,按說他沒有任何理由放棄這個職業。但是,近40年前的張帝每天都要面對滿面愁容的患者,這讓他感到非常壓抑。他多麼渴望自己的生活裡能充滿著喜悅和陽光啊。
在經歷了苦苦掙扎後,他毅然辭去了醫生的職業。這一舉動,不僅使張帝失去了飯碗,更讓他被自己的家庭
「驅逐出境」。憤怒的父親不能容忍他放棄這樣一個體面的職業,去唱歌謀生。眾叛親離的張帝只好從家中出走,帶著對歌唱生涯的憧憬走上了舞臺。
夜總會裡忍羞受辱
現在的年輕歌手們大都是被唱片公司看重,直接進入演藝圈的。但是近40年前,張帝卻只能從夜總會的侍應生做起。
沒有了穩定的收入和家庭的支持,張帝孤零零地來到了一家夜總會。由於沒有受過任何專業的訓練,也沒有任何經驗和名氣,他只能在夜總會裡打雜。看著歌手們在舞臺上表演,他心裡萬分羨慕。然而,曾經是名醫的張帝只能負責給樂手們倒倒茶水,翻翻樂譜,在角落裡默默期待著自己登臺的那一天。
直到有一天,勤奮的張帝引起了老闆的注意,破例允許他登臺唱兩首歌。這次「恩典」讓張帝激動萬分,他做了長時間的準備來迎接第一次演出。
張帝第一次出場演出那天,正是夜總會剛開始營業的時候,臺底下只坐著兩個漫不經心的顧客,在邊嗑瓜子邊聊天,他們幾乎頭也不抬,根本沒有注意到臺上的張帝。儘管如此,張帝還是滿心喜悅地進行了他的第一次演出,並得到了老闆一句輕輕的讚賞。
可是,這次成功的開始並沒有給他帶來多少好運,他依然是夜總會裡的無名小卒。張帝有一次見到一家知名夜總會的老闆,他小心翼翼地問道:「我不要您給我錢,我只想有機會去您那裡唱一兩首歌。」那老闆很不客氣地答道:「我們這裡歌手的位置都滿了。」話音剛落,一位當時的紅歌手從他們身邊路過,老闆飛速追上去,樂呵呵地說:「我們那裡專門給您留著位置,只要您去,多少錢都行。」他全然不顧被「曬」一旁的張帝。而這時,當過醫生的張帝正體味著難堪和巨大的心理壓力。
應付警察首創急智歌曲
張帝非常誠實地對記者說道,有很多次我都想放棄了。一次,他獨自走到大壩上,痛苦地想到,我的家庭背景那麼好,工作那麼好,為什麼我要放棄他們來這裡受苦?但他轉念又想,我自認為是有歌唱天賦的,如果這樣回去面子上掛不住。就在他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遇卻將他帶到了歌唱生涯的高峰。
張帝回憶說,一次他在一家比較知名的夜總會唱歌,當時有觀眾點唱《苦酒滿杯》。可是張帝只記得旋律不記得歌詞。他正在臺上犯難的時候,老闆又遞上一個紙條,讓他告訴顧客們警察要12點來查身份證,沒有身份證的顧客請趕快回家。一邊是不會唱的歌曲,一邊是老闆的命令,既不能讓觀眾掃興,也不能耽誤老闆交代的任務。焦急的張帝就這樣創作了他的第一首急智歌曲。他拿起話筒,用《苦酒滿杯》的旋律在舞臺上唱道:「各位朋友我告訴你,老闆要我唱一個消息。今天晚上要檢查,沒帶身份證的好兄弟趕快回家去,不然就把你帶到警察局。」一唱完臺下就火了,什麼問題都來了,什麼張帝你怎麼會唱這歌,張帝你有幾個爸爸,張帝你有幾個老婆等,從此張帝開始了他的急智生涯。
張帝開創了華語歌壇新的表演時代。從藝40多年來,他走遍了世界各地,在全世界的華人圈子裡是響噹噹的老牌當紅明星。張帝曾經開創了華語歌壇的許多第一,比如第一個穿牛仔褲上臺,第一個穿皮夾克上臺,第一個留著大鬍子上臺等。由於他一直都在向觀眾傳達自己的愛國情懷,深受大陸和港澳臺同胞以及華僑華人的喜愛。據了解,文化部為了表彰張帝愛國的行為,還曾授予他愛國藝人的稱號。
張帝的成功是靠常年的磨練獲得的。張帝在最紅的時候,一天要趕8場演出,一年下來就要演超過2000多場,常常場外的汽車一直處在發動狀態,張帝下臺之後馬上上車立即奔下一場演出。這種高強度、高刺激的旋風般的演出持續了十多年,張帝非常肯定地說,我絕對是演出場次最多的藝人之一。
談到自己的演藝生涯,張帝說,老藝人當年是很辛苦的,沒有公司幫助你,你一個人要包辦所有事情。老藝人的成功是一場一場,一站一站,一個字一個字唱出來的,我們與觀眾的關係就像一個穩定的金字塔,儘管辛苦,但在長期的演出中也盡情享受到了觀眾與自己的那種溫馨的舞臺關係,積累了大量友情。而現在的明星,表面上很幸福,什麼都不用自己幹。昨天你還不知道他是誰,今天他就紅了,而明天他就找不著了,就像鬼魂一樣。他們與觀眾的關係是倒金字塔形的,一點都不穩定。
樂評人金兆鈞說,張帝有一種平民感,同時他又十分重視一種情懷,這是一種很高級的追求。張帝的演唱嘻笑怒罵,但張帝絕不帶髒字,如果拿別人開了一次涮也要馬上再圓回來說一些道歉的客氣話。在唱母親和老婆掉在河裡先救誰時,張帝先唱要先救母親,而老婆還可以換新的。但這之後就唱著說,其實不救老婆是因為她是遊泳健將,早就遊上岸去了。在張帝的演唱中有很多都要回歸到孝順、友情等東方倫理標準,表面上毫無顧忌,但最終卻中規中矩。在講究快樂的時候還能感動他人是很需要功夫的。在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奧中,由於沒有經驗,當宣布雪梨獲勝時,北京電視直播晚會現場人員手足無措。這時,張帝用一首鄧麗君的歌曲現場編詞,告訴大家不要氣餒,要尊重對手,北京已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開放,終有一天奧運會會回到北京。按金兆鈞說,這種急智不但救了場,而且表現出張帝很高的境界。
在一次演出中,一位女孩拿著手機上臺讓張帝為馬上就要離開人世的父親唱一首歌,張帝很用心地對著手機演唱。事後,女孩對張帝說,她父親流著淚要她謝謝他。張帝說,在演出中,你總會有讓人感動的事情,這也是我一直無法放棄演出的原因。張帝的急智除了常年的磨練之外,他每天都要花兩個小時上網、看報。他在馬來西亞唱9·11事件,既唱了恐怖份子的殘暴,也說了美國的霸道。他還現場演唱有關人民幣是否應該升值的歌曲。在中關村電子節上,張帝上來就唱了一首有關中關村的歌曲,而資料都是張帝事先仔細看過的。這就是老藝人數十年形成的職業素養。
張帝覺得表演一定要了解人性,不然沒法表演。觀眾到底需要什麼,他喜歡什麼,在這時候你該說什麼,一個動
作,一句話,在那一秒,你用上了,它就是個絕妙的包袱,過了一秒鐘,做出來就是個累贅。所以說,整場演出最重要的是及時反應,抓住這一點,就可以發揮得無限大。真誠是最主要的。同樣的話、同樣的動作、同樣的表演,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效果。真感情好文章,在臺上到底是用心在唱還是用嘴在唱?至今張帝能跟觀眾結合在一起,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張帝對他們的那分誠意。從一開場,短短的幾句話,就能把我們的隔閡化解。張帝到現在也是,不管多大的演出劇場,他都覺得是一個家庭,一家人在一起開玩笑聊天、逗樂子、沒有拘束、不分大小、放開了玩。他能把現場發生的任何事情立刻化為歌詞,再加上一點包袱,讓大家同歡共樂。張帝到今天還能站在舞臺上跟大家在一起的原因,就是有這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