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武俠片的小夥伴,應該對輕功都不陌生吧?是不是也曾對劇中可以飛簷走壁的大俠們崇拜不已?
90年代氣功熱時,電視臺也現場播出過激動人心的輕功表演節目。
表演者一會兒站在靠兩隻氣球支撐的玻璃板上
一會兒又在拉直的紙上站立
突然又將身體掛在用兩個紙環吊著的日光燈管上
這個節目在電視臺一播出,一些報紙雜誌也緊隨其後,刊載了一些宣傳輕功的文章。說什麼「氣功練到高深程度時,可以身輕如燕」「這位輕功大師表演時,能使自己的身體從60公斤變成5公斤,能在水面上行走」等等,以此標榜輕功表演者具有超人能力。
相當一部分平時以「眼見為實」作判斷標準的人們,也毫不猶豫地信以為真。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一些人親自試驗了前述三個輕功表演內容,雖然試驗者並沒有練過輕功,試驗時體重也絲毫沒有減輕,但試驗的結果卻與輕功表演者的表演結果一樣——照樣能踩住氣球和紙橋,照樣能在紙環掛著的日光燈管上懸起來。
上世紀90年代,在北京科學會堂舉行的「弘揚科學氣功,破除封建迷信」報告會上,科學界就向與會者們表演和揭破了眾多社會上盛行的所謂氣功絕活。例如「意念識字」、「腹上破石」、「頭上開磚」、「手掌吸物」、「菸酒變味」、「口叼摩託車」等,當然,也包括上述的輕功。
沒有練過氣功的人也能成功,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接下來,咱們就去看一看輕功的奧秘。
輕功原本是武術中的一種鍛鍊方法,要求練功人腳綁砂袋練習跳躍,以增加練功人跳高騰躍的能力。
不過,隨著氣功熱潮的興起和偽氣功的泛濫,輕功卻失去了原來的內涵,轉而變成氣功大師修練氣功的專利了。
事實上,輕功表演利用的是物理力學原理和人們認識事物時過分相信常識而形成的誤區。
眾所周知,常識是從人的長期經驗中獲得的認識,常識不一定都正確,有時甚至可能完全不正確。因此,依靠常識作為判斷事物的標準常有出錯的時候。
以一般人們的常識看,氣球、紙橋那麼輕、那麼薄,怎麼可能支撐那麼大一個人的體重呢?這種認識依靠的標準就是常識。而對輕功問題的常識認識,恰恰使人們形成了一個誤區。
其實,氣球雖然薄,但是充氣後,按物理壓強公式進行計算,兩個氣球完全可以支撐住70公斤以下的重量。
換言之,只要你的體重不超過70公斤,而且踩球時講究技巧方法,任何人都能獲得成功。如果為了確保表演成功或通過增加重量而提高刺激性,還可將 4隻氣球兩個一組套起來充氣,表演起來即可放心大膽地踩,觀眾們又看不出來。
再以紙橋站人為例,一張紙如果順紋撕的話,非常容易被撕破,說明紙的抗撕力很低;但是一張紙被順著拉的話,則不容易被拉斷。
從物理學材料力學角度講,紙有很大的抗拉力,一般硬紙都有這種抗拉力。所以,實在不是表演者具有超人能力能使體重在表演時減輕。
除氣球和紙外,其它輕功表演,例如腳踩雞蛋、腳踩火柴盒等道理也都是一樣的,有興趣的人不妨一試,保證照樣成功。
所以,通過「輕功」奧秘的揭示,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啟迪——
1、不要過分以常識作為判斷事物的標準,不要輕易地以親眼所見的現象來信以為真,因為人們的眼睛常有因分辨不清幻覺、錯覺、自然的和人為的假象而認不清事物本質的時候。
2、不要不加批判地就相信和接受自稱具有超人能力的氣功大師們的宣傳。
3、也不要輕信其它宣傳工具(如媒體)為他們做的宣傳。
最後,教大家一個簡單的鑑別方法:讓自稱練功能使體重減輕的大師到磅秤上表演,看看磅秤上的指針數能否隨著大師練功而減少。這個辦法既簡單,又客觀,當場就能說明問題,也讓那些靠「氣功」行騙的所謂大師無處遁形。
編輯:路景斕
來源:上海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