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衫女
近期,韓國女團BLACKPINK成為某品牌飲料中國區代言人的新聞激起了不少爭議。
粉絲們大多對這一消息感到興奮,BLACKPINK作為韓國女團,在世界範圍內的人氣比較高,但中國市場卻是她們的薄弱處。
由於內地的民眾在近幾年漸漸對韓國娛樂行業失去興趣,「韓流」的影響力正在逐漸被內娛偶像行業的興起所替代。
倘若BLACKPINK能抓住這次機會,絕對能更大程度地擴散其知名度。
然而,面對這一消息,普通網友的評價卻稍顯負面,很多人直言不滿由韓星擔任中國區代言人,也不願讓其輕鬆掙到天價廣告費。
為此,大家甚至表示將不再購買該品牌的產品。
隨著事件不斷發酵,網友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品牌方也迅速做出反應。
只不過,他們仍未放棄BLACKPINK,而是把「中國區」的字眼改成了「亞太跨區域代言人」。
可是僅僅修改title就能平息爭議嗎?
顯然,民眾也不是那麼容易糊弄的,大家對「亞太跨區域」所包含的範圍提出質疑:把日韓等國家剔除「亞太」,與大中華特供有什麼區別?
其實,這次網友對BLACKPINK代言的抵制,算得上是大眾對韓星在內地撈金一事反應最強的一次。
人們之所以會如此憤怒,一方面是由於BLACKPINK不像該品牌此前的代言人楊洋、李易峰等等,他們屬於真正具有國民度的中國藝人。
BLACKPINK成員中僅僅只有Lisa因參加中國節目,獲得過一定的熱度,但無論大小事必上熱搜的「定律」卻也讓人不勝其煩。
另一方面,更多網友反對的並不是幕前的BLACKPINK成員,而是她們背後的YG娛樂公司。
BLACKPINK代言引爭議,YG公司必須背鍋
其實,在中國代言過大量產品的韓國藝人並不少,比如曾橫掃三十多個代言、吸金上億的金秀賢。
相信大家還對「下雨天,巧克力和音樂更配」,以及他「半永久」的都教授髮型、燦爛露牙的笑容印象深刻。
但頻繁拍廣告除了讓他的新鮮感迅速下降之外,並沒有引發什麼負面評論。
同樣作為韓星,為什麼金秀賢和BLACKPINK的待遇如此不同呢?
這就與公司操作有很大關係了,大家可別忘了,當年金秀賢是真的紅。
就連不了解韓圈的人,也知道《來自星星的你》、炸雞加啤酒……
這就比更需要靠熱搜撐起流量的BLACKPINK的人氣基礎要強,從某個角度說,原本擁有著不錯實力和出色作品的BLACKPINK正是被熱搜抹去了好感度,相信很多粉絲對這種現象也感到無奈。
另外,經紀公司YG還有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涉嫌辱華。
相關事件從2018年就開始被曝出,比如他們曾自製綜藝,綜藝中的部分內容極大地引起了中國觀眾的不適甚至憤怒。
在引發「涉嫌辱華」爭議之後,YG的代表梁鉉錫曾發表過道歉文,然而還不到一個月又偷偷刪去了聲明。
此後,更是當作什麼都沒發生過一般。
這樣的態度,又怎麼能獲得中國網友的原諒,大眾又怎麼會允許涉嫌辱華的公司旗下的藝人大張旗鼓地成為中國區的代言人呢?
一心撈金,不為錯誤負責,口碑被拉低的可不止是公司
當然,作死的是YG,倘若要把這一系列惡果施加在BLACKPINK身上也有些說不過去。
但公司行為,偶像買單的情況並不少見。
在她們之前,就已經有知名度更高的師兄權志龍代言了另一品牌飲料。
除了粉絲之外,許多網友對此事的評價也偏負面。
可見,即便是好感度更好的韓國藝人也免不了被公司的行為影響。
由此,理出一條中國網友不滿YG旗下藝人代言的時間線,可以看出大家的反應並非無理取鬧。
畢竟,先挑起事端、無故侮辱鄰國的是YG;事後輕飄飄兩行道歉文、不到一個月又偷偷刪掉道歉動態的是YG;不顧普通網友的反感、硬要上這麼多熱搜的,還是YG。
這一樁樁、一件件,可不就激起大家的逆反心理了。
文化相融,走向國際,最重要的是尊重
或許還有不少粉絲為種種極具爭議性的行為解釋:大概是由於韓國人對歧視並不敏感。
那咱們來看看,韓國網友對自己被歧視又是什麼態度。
在2018年,YG辱華事件的同時期,韓國一男團也在美國某節目上遭遇「歧視」。
由於是外國節目,組合中的韓裔外籍成員全程用英文交流。
主持人對這名成員的流利英文表達稱讚,而這一行為被韓國民眾看作「歧視」。
在他們的腦迴路裡,居然聯想到了外國人對「東方面孔=英文不好」的刻板印象,繼而斷定主持人涉嫌種族歧視。
看來他們對自己被歧視一事也挺敏感的,那為什麼在面對中國網友的質疑時,又擺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總的來說,關鍵在「雙標」上。
嚴於律人、寬於待己,總是自我原諒,當然無法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
但是,大家都知道韓國娛樂行業一直走「擴張」路線,他們積極融入世界、努力開拓市場。
倘若不懂得尊重其他民族、國家的文化、禁忌,又怎麼可能做到真正的國際化?
所以,還是希望BLACKPINK的代言爭議能帶給韓國文娛行業一些啟示。
撈金也得有態度、守底線,否則也別怪大眾「逆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