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出現,本身就是一場人道主義的災難

2021-02-13 自由的讀書人
在中國歷史中,清官與俠客的形象,往往凝聚著民眾對理想政治和社會的嚮往,以及自身陷入生存困境中能夠獲得救贖的希望。然而,對清官正義與俠義精神的迷信,恰恰反映出民眾對現實政治生態的絕望,把最後的一絲希望,寄託於幻想的清官與俠客,而自己面對現實政治卻又無能為力。黑格爾說:「中國從本質上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制度覆滅的循環往復,任何實質的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秦始皇開創的皇權專制的政治生態,被之後所有朝代模仿,為暴君與汙吏的橫行提供了可參照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其削弱了民眾的政治力量,由此而喪失了體制內新陳代謝、自我更新的能力,形成一種不斷改朝換代、暴力革命的惡性循環。譚嗣同曾言:「兩千年來之政,秦政也,皆大盜也。」此言中的「秦政」,指的是秦始皇開創的皇權專制的秦朝,而非商鞅變法後以功授祿、以法限王權的秦國,因為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政治生態。諸子百家中的法家,「法」之目的在於「糾權臣之失,懲世人之奸邪「,並且「法不阿貴,繩不繞曲;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君王、權臣、平民,在法面前是平等的。然而,至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嬴政徹底破壞秦國法治,從賞罰必信變為任人唯親,從商鞅變法時的解放奴隸到秦始皇時期舉國百姓皆為帝王之奴,將個人凌駕於法律之上。因此,秦朝不過二世而亡,其實與「法」被皇帝濫用和破壞有關。

章太炎也認為,中國歷史上的良法美制,法家因素頗為重要,行政之衰,多不在於嚴刑峻法,而由於帝王背離法家循名責實之宗旨,致使法律條文繁瑣、相互矛盾。章太炎又強調:「法家者流,則猶西方所謂政治家也,非膠於刑律而已。」因此,法家絕非君主專制的幫兇,而是自有一套為政之道。除去「毀孝悌,敗天性」乃其瑕疵外,宗尚法家如商鞅者,較之漢代借經術、幹人主的儒生,其人格高下至為明顯。

司馬遷在《史記》裡就說秦是「以暴虐為天下始」。秦始皇把「戰爭與殺戮」推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在統一戰爭中,僅六國的士兵就被屠殺數百萬眾;秦始皇稱帝時國內戶民有4000萬,到了漢初只剩下大約1800萬人。

如果說埃及金字塔是由對外戰爭得來的奴隸所建造的話,那麼,秦始皇則是把統治下的百姓當作奴隸,隨意抓捕,充當苦工以建造長城、宮殿、陵墓等宏偉工程。並且,現代史學家考證,僅長城之下就有白骨幾十萬具,這些都是被奴役至死的百姓,最終成為塞外無名的孤魂。除了長城之外,秦始皇還建造了浩大的宮殿、陵墓、運河……,亦不知多少百姓喪命於此。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流傳千年,然而孟姜女所哭訴的,難道僅是葬身長城化作白骨的亡夫嗎?如果僅此而已的話,那這個故事就喪失了流傳千年的意義。因為後人沒有對秦朝殘暴、野蠻的專制統治的反思,那歷史必然重演往復,永遠跳不出暴政苛政、充滿苦難的泥潭。

秦始皇的行徑,比納粹、法西斯更為惡劣。如果像這樣的「暴秦」都可以美化,那麼歷史上一切罪惡的戰犯、劊子手,包括納粹、法西斯豈不是都可以美化,這顯然是對歷史的極大不尊重,也是對受害者的極大不尊重。秦始皇把整個中國打造成一個大監獄,所有百姓都被囚禁於「秦法」籠罩下「集中營」,淪為生死不由己、任意被奴役的囚犯。在班固所著的《刑法志》裡,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就是說,在秦朝,囚徒多得堵塞道路,牢獄繁華得像鬧市。因此,當歷史的真相隨意被「影視劇」所敷衍、杜撰,道德底線被突破和擊潰,真相本身成了任人偽裝、掩蓋、美化的劇本,那麼歷史的良知與正義也就蕩然無存了。《老子》說:「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民不畏威,大尾至矣!」與老子同時期,古希臘政治家伯裡克利也說:讓一個國家和民族成長壯大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我們考察之後,便會發現是法律為每一個人提供了無差別的公正,這種法律深使我們心悅誠服。在一個自由的政體中,個人不會因為享有自由的權力,而變得無法無天。防止的措施,就是教導人們服從法官和法律,特別是那些保護弱勢群體的法律準則,無論是成文的法律準則,還是不成文的,但若要破壞法律,就會被看作是一種恥辱。通過老子與伯利克裡的話可以看到,秦亡的問題出於「法的目的」,即帝王制定的法律,並非是為了維護社會公正、公民自由及權利,而是為了維護專制統治的穩定。同時,還有「法」被帝王、權貴階層所濫用和破壞。他們濫用法律,是為了讓百姓服從統治;它們破壞法律,是為了自身不受法律的約束。然而,當暴政使民眾燃起反抗的怒火之時,任何嚴刑峻法在反抗者面前都會變得無效。司馬遷在《報任少卿書》中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被暴政統治是死,反抗亦是死,從中國歷史中看,身處暴政統治的民眾,都是選擇了後者。盧梭曾在《懺悔錄》中說,人類所面臨的一切問題的根源都出在政治,每一個國家的民族性也都是由政府性質所決定的。所以,「怎樣才能成為好的政府」這個問題,可以歸納為「什麼樣性質的政府,才能培養出最有道德、良知、心胸豁達的人民」。從政治層面,回歸至「人」的層面去了解中國兩千年的皇權專制統治時,可以看到普通民眾在被統治時「人格的自我壓抑」,它意味著自卑自弱意識的強化,以及對自由權利的「人」的品格的自我毀棄,從而產生了對世態的麻木,以及對他人的自私和殘忍。當個人得不到政府(官員)、法律的有效保護時,內心的正義之火必然熄滅,人人竭力尋求自保,這時,冷漠、麻木、自私自利便成為社會的主流。同時,當自身遭受危機時,自然也就沒有寄希望於身邊之人能夠主持正義、還我公道,而是只能幻想「清官、俠客」的出現。專制體制僵化而又古板,兩千多年的這種體制,最終造成的是中華民族精神上的孱弱、愚昧、僵化、冷漠、自私。這不但是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更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現代化道路上走得如此跌跌撞撞、艱難曲折的原因之一。只有透徹了解了皇權專制的另一面,對這種體制的得與失進行一個全面準確的評估,我們這個民族才算沒有白白經歷兩千年多年的「專制」。

在專制統治之下,清官絕對無力扭轉專橫腐惡的政體。因為,與貪官、昏君、酷吏相比,清官不過九牛一毛,其力量並不足以在黑暗政治中投射光明。

專制體制就像一潭發臭的汙泥,任何進入者都很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數千年來對「清官」的尊崇,本身就說明了「清官」的稀缺,以及「清官神話」的虛妄。所謂「清官」的傳說,都是因為人們對清官的熱切渴望,使得傳說中清官的事跡經過了一次次理想的加工與炮製,在狂熱崇拜的情感的作用下,人們往往片面地誇大其「清正」的一面,對於其迎附世風,與官場鬼蜮相共的黑暗的一面,甚至視而不見。

主權是現代民主政治的概念,在專制國家中並不實用。就像法國在路易十四說的「我即國家」、中國古代的「君即天下」,挑戰了盧梭提出的現代政府形式的概念。所以,為了避免權力受到威脅,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頒布了一道法令:無論何人,只要撰寫或指使他人撰寫、印刷反對宗教和國王權威的文章,都將被處以極刑。同樣,中國也有類似的政策——文字獄,用以維護帝王的權威。

當社會沒有反對的聲音,權力便會無限擴張,腐敗便會瀰漫整個社會,而百姓要面對的是日益增強的壓迫和剝奪。同時,權貴階層在恣意妄為中,不斷地播種著仇恨的種子。

中國歷史亡秦不棄秦制,歷朝歷代其實都在效法秦政,因此,中國歷史的明顯特徵就是它的大盛大衰。承平之時,「秦制」效率極高,往往威服天下。而衰落之時又會造成空前的浩劫,據學者測算,每次「改朝換代」人口通常都要減少一半以上,甚至60%以上。秦制的方式雖千變萬化,宗旨只有一條:要大一統下的臣民,永久的服從統治。然而,有兩個無人意識到的問題:問題一:秦始皇死了,大秦被推翻了,人民並沒有獲得幸福。問題二:秦始皇死了,大秦被推翻了,人民並沒有獲得幸福,但也要慶賀秦始皇死得好。正如兩個問題一樣,從古至今很少有人認識到我們習以為常的秦制——立足於天下一家的大一統和等級森嚴的皇權專制,才是導致兩千多年苦難歷史的最重要的原因。假使這樣的觀念沒有革新,即使兩千多年過去,秦帝國其實仍會活在我們心中。

相關焦點

  • 聯合國警告2021年將遭受「一場人道主義災難」,饑荒正在敲門
    聯合國高級官員周五(12月4日)在有193個成員國參加的聯合國大會上表示,明年將遭受一場人道主義災難,富國不能在抗擊冠狀病毒大流行的「蜂擁搶購疫苗」中踐踏窮國。聯合國本周早些時候說,新冠疫情大流行、各國為阻止疫情蔓延而採取的措施以及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已導致需要人道主義援助的人數增加了40%。它已經呼籲釋放350億美元的援助資金。比斯利說:「根據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情況,2021年將是災難性的。」他補充說,對十幾個國家來說,饑荒正在「敲門」。
  • 傷寒瑪麗,本身就是一場災難
    也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轉變,很快讓紐約陷入了一場莫名的恐慌。人感染後主要症狀為高燒,可達39~40℃;其他症狀有腹痛、嚴重腹瀉、頭痛、身體出現玫瑰色斑等,常稱「傷寒熱」;腸道出血或穿孔是其最嚴重的併發症。每10萬人中就有50人感染傷寒,在1906年的紐約市,傷寒襲擊了3467人,並造成了639人的死亡,病人需要忍受一個月的包括高燒、胃部不適、頭痛和皮膚紅疹等不適症狀。
  • 這部災難題材的新劇,本身就是個「災難」
    不同於帶著雷霆之勢席捲而來的洪水地震等自然災害,也不是喪屍圍城等病毒感染引發的人類「獸化」,而是實打實最貼近生活的一次「災難」。一場大雨,帶來的究竟是什麼讓人群在絕望恐慌中逃散?5月4日的時候「奶菲」就一次性把8集放出來,打算讓劇迷過足癮。
  • 7天平均日增超12萬例 CNN記者說美國疫情是人道主義災難
    【CNN記者說美國疫情是人道主義災難】據美媒12日報導,美國過去7天平均每日新增超12萬例,較前一周上漲約35%;全美因新冠肺炎住院治療的人數和死亡人數都在以驚人速度增長。CNN首席醫療記者桑傑·古普塔說,美國的疫情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是他從事該媒體新聞工作以來最糟糕的一次報導。
  • 聯合國警告2021年可能爆發災難性人道主義危機:2.7億人面臨飢餓
    雖然2020年可能是創紀錄的一年,但聯合國卻發出了新的警告稱2021年可能會出現人道主義災難。據報導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負責人大衛-比斯利(David Beasley)周五在聯合國大會會議上就病毒大流行的再次出現以及由此引發的人道主義危機發出了警告。比斯利說一場人道主義災難正在發展,約有2.7億人正走向 "飢餓 "的道路。
  • 人太閒,就是一場災難!(深度)
    有個同事,厭倦了朝九晚五的上下班生活,自己也積攢了些人脈和資源,便辭掉了工作,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自由職業者。剛開始,因為他信心十足再加上還保持著往常工作時的作息,確實生活輕鬆了許多。可沒到一個月,就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這就是一場世界大戰,它不是比喻!
    這場新冠疫情就是一場世界大戰,它不是比喻,是真的。
  • 《雙城記》:狄更斯的人道主義精神與底層失控者的暴力革命
    狄更斯的人道主義希望可以進行一場不流血的革命,但是仇恨充斥了底層生活者的心,他們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暴力真的能解決一切嗎?書中的馬內特醫生就是一位老的囚犯,他雖然被抓在被獲救,但是他想要的是推倒資本主義的黑暗勢力,但是他的女兒卻愛上了達爾奈。查爾斯達爾奈是侯爵的侄子,但是對於自己的家族,以及貴族壓榨窮苦大眾的行為,查爾斯達爾奈是深惡痛絕的。
  • 秦朝亡於貴族叛亂?陳勝吳廣是秦朝的「士大夫」
    沒有常備軍的秦帝國,根據對出土的秦簡進行解讀,秦朝軍隊一般由「屯戍」與「更戍」組成,這裡「屯戍」是秦人正常服役義務,口糧由官府供給;而「更戍」則是強制性徵發,而且常常和刑罰聯繫起來。 秦簡證明秦國有「貲」刑,所謂「貲」就是罰的意思,秦律裡經常會出現貲戍、貲甲,貲戍就是懲罰去戍邊,而貲甲則是懲罰繳納物品。
  • 查爾斯·狄更斯——深埋作品的人道主義
    而當過度的個人主義出現,人們便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希望人們能夠大愛無疆、寬容他人。狄更斯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站在底層人民的角度上,既宣揚個性的獨立又宣揚人與人之間的寬容博愛。他著重描寫了資產階級與下層人民之間的關係,希望下層人民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同情。他筆下的主人公大多是貧窮卻又善良的,用極為諷刺的語氣來描寫資產階級自私自利。當然,他作品的的結局都是大團圓,滿足了自己的期望,也充滿著人道主義色彩。
  • 《誕生的苦惱》:最好的「人道主義」,是對兩難者的默默祝福
    對於在精神上陷入困境的個體的關注是有島武郎作品反覆呈現的主題,在《誕生的苦惱》中,有島武郎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認為對於在精神世界中陷入兩難境地的個人的最好幫助,就是默默祝福。誠然,對於在物質上陷入困境的個體來說,人道主義者應該盡力施以援手,而不是靠祈禱敷衍了事。
  • 中美泰等國軍人完成「金色眼鏡蛇」演習人道主義救援演練
    新華社泰國北柳府3月4日電(記者任芊)「金色眼鏡蛇」聯合軍演人道主義救援減災實兵演練1日至4日在泰國北柳府國家減災訓練中心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和泰國等7國的200餘人參加此次演練。參加此次演習的中方領隊孫志表示,此次參演充分體現出中國積極參加多邊安全防務合作,深化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的意願,願為將來的人道主義救援減災行動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力量。泰國陸軍副總司令猜差那說,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面對新的災難都將不再是某一個機構或某一個國家的任務,各國必須聯手應對可能出現的公共危機。
  • 秦朝滅亡場景有多慘烈?秦朝是怎麼強大的?為何短短兩年就覆滅?
    下來就是軍功制度,按軍功授爵,還有建立縣制,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加強控制和統一,最後就是獎勵耕織,生產多的可免差役。我們從變法中不難發現,變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鼓勵生產,增強國力,提高戰鬥力和軍事動員能力。
  • 黎巴嫩首都大爆炸後,法國突然出現,或成災難中的最大贏家?
    法國的此次做法,博取了人們的一片叫好聲,對於法國和馬克龍本人有著多重意義,體現著法國人道主義精神,成為了爆炸之後最大的贏家。 災難後的黎巴嫩 其次,自法國總統馬克龍上臺以來,就一直想要擴大法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提高法國的國際地位
  • IFRC:什麼是人道主義外交
    人道主義外交與人道外交政策編譯:@iRedcross編譯註:什麼是人道主義外交,「紅十字運動」有什麼樣的「人道主義外交政策」,2009年5月,國際聯合會IFRC領導委員會在巴黎通過了一項「人道主義外交政策」。
  • 「金色眼鏡蛇-2020」聯演舉行人道主義救援演練
    「金色眼鏡蛇-2020」聯合軍演人道主義救援減災實兵演練1日至4日在泰國北柳府國家減災訓練中心舉行,來自中國、美國和泰國等7國的200餘人參加此次演練。泰國陸軍副總司令猜差那說,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面對新的災難都將不再是某一個機構或某一個國家的任務,各國必須聯手應對可能出現的公共危機。「金色眼鏡蛇」聯合軍演是東南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聯合軍事演習之一。2014年我軍首次派出實兵分隊參演。
  • 從秦朝到清朝,為什麼每個朝代都不超過300年?
    1.君主本身為什麼說從秦朝到清朝,每個朝代不會超過300年呢?這就需要看一些數據。秦朝不必多說,二世而亡,沒統一多久,就各地揭竿而起,雖然它的意義非凡,但是耐不住短命。2.君王與權臣,門閥之間的制衡如果擔任這個位置的人能力平庸,甚至是品質和能力低下,那麼這個王朝和這個國家都會面臨災難,雖然有時候有朝臣和機構與皇權拉扯制衡,甚至有的時候會壓過皇權。
  • 【動漫】《齊木楠雄的災難》:和片名一樣,確實是一場漫改災難
    漫畫雜誌社、電影廠商不再畏手畏腳,逐步將眼光投向了大熱知名漫畫IP,掀起了一場如火如荼的漫改運動。於是,那些耳熟能詳的漫畫原著的真人化作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了電影市場,《魯邦三世》《寄生獸》《進擊的巨人》《暗殺教室》《火星異種》.直至來到了堪稱「日本漫改元年」的2017年。
  • 《巨齒鯊》:一部標準的災難商業片,一場深海探險之旅
    人類的冒險精神,最終導致的就是災難的到來。兩條本來栖息在海底,享受生活的巨齒鯊,就這麼被人類撈了上來,這就是《巨齒鯊》。營救行動成功,卻導致更大的危機出現,巨齒鯊被從海底放出,整個人類世界將遭受滅頂之災。最終人類命運將走向何方,都將在此揭曉。 一部災難商業電影,只需要兩個要素,就能夠讓觀眾買單,一是特效,二是燃。
  • 為什麼秦朝統一後那麼多前六國人造反,漢朝統一卻沒人造反了呢?
    反過來漢朝恰恰就是吸取了秦朝的教訓,採取了「外儒內法」的治國策略,以「天人感應」的學說確立皇權的正統性,以儒家的忠君思想來化解內部矛盾,從而使得漢朝在立國之後逐漸鞏固了中央政權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