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說下「光棍節」,「光棍節」是指每年11月11日用以慶祝自己的單身生活的娛樂性節日,剛開始流行於校園,大家通過一些簡單的娛樂活動來豐富一下生活,比如一起吃個飯,去個KTV《單身情歌》唱起來。「光棍節」剛開始流行於校園,後來通過網絡等媒介傳播和商業因素的推動蔓延到整個社會,逐漸形成一種節日文化。
2009年某天,「這些大佬爺們過個光棍節也不來消費下,不行整個購物節刺激下消費」這是淘寶商城的某個產品經理內心獨白。由此雙十一購物節誕生了。2011年開始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通道。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網購越來越頻繁,雙十一購物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各類大小電商的加入,一片混戰,「雙11」商標侵權、賣家二選一、最低價格戰等等。再後來線下的實體店也參與進來,涉及到各個行業,甚至連房地產都參與其中,已經發展為全民的一次購物狂歡活動。
購物節也帶火了快遞行業,各大電商公司花巨資扶持自己快遞產業鏈,三通一達、京東物流、菜鳥網絡等等。這裡還孕育了阿里另外的一個獨角獸—阿里雲。
近年來淘寶的各種優惠活動被全民所吐槽,「全民數學考試」、「算來算去,結果算了個寂寞」各種吐槽標籤層出不窮。在我看來還是阿里一直有個「社交」夢,不管是支付寶的朋友圈、校園日記、還是疊貓貓等等,都是想通過這些粘住用戶。一款優秀的APP不僅考察用戶活躍數,還有一個指標就是用戶平均花費的時間。
隨著各大電商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雙十一」戰線已經前後長達一個月左右,雖然都是商家自發的市場行為,但無序的競爭也帶來了很多不好的影響:一方面民眾的衝動消費被進一步刺激和放大,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對電商網站的信任被透支,此外還導致了快遞行業不堪重負和電商人的疲憊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