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和家豬同屬一個品種。完全可以雜交配種。我這裡就有野豬和家豬雜交、配種基地,俗稱家養野豬。野豬和家豬的外貌特徵和生活習性,決定了它們下一代的品質,混血豬。
以前自己捕殺烹調的野豬味道不好,只有一個原因。後文會交代清楚原因和解決方法。
一,野豬和家母豬的區別:
野豬是家豬的祖宗。沒馴化之前的豬,都統稱為野豬。想要養殖好野豬,很有必要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野豬是一種中型豬科偶蹄動物、哺乳綱,目前共有14個亞種。以前大部分生活在亞熱帶地區。喜歡小範圍群聚,為了覓食配偶和適應環境,長大後慢慢脫離群體,習慣了自由自在生活獨居。
在西周時期,大約公元800多年前,野豬通過我國出洋的商人,從南非等地帶回來飼養。據史料記載,我國是最早馴化野豬的地方。野豬大部分背毛較短硬。整體深褐色或者黑色。嘴突出、獠牙外露,有一定的攻擊性。其肌肉組織結實緊密,瘦肉率高於家豬45%左右。
一般成年後的野豬,體重可以達到100~200千克。雖然有些野豬的染色體數量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它們之間卻沒有生殖隔離和繁殖障礙。繁殖速度較快。
野豬肉的品質:
因為野豬是雜食野生動物,完全自然交配繁殖。公母豬都沒有閹割,直接紅燒或者清燉。有很大一股子土腥味和騷腥味兒,可以用竹籤多扎一些小孔,用料酒醃製半小時以上再烹調,基本可以改善很多異味。
野豬食雜性特別強,主要啃食植物的嫩枝嫩葉、水果、漿果、草葉、草根、玉米秸稈。也刨出地瓜,紅薯、黃豆秧等填飽肚子,對莊稼破壞嚴重。前些年因為過度捕殺,導致數量減少。2000年到現在,野豬被列為「三有」三級保護動物,非國家重點保護動物。但是,捕獵野豬還是屬於違法行為。
二,野豬與家豬如何配種:
野豬屬於國家保護動物,不能隨便捕獵。可以在家養母豬發情時,把母豬放牧在野豬經常出沒的地方,等待公野豬主動交配,俗稱借種。一般情況下3~5天就可以完成借種任務。這種借種生育方式在我們山區農村經常使用。成功率較高。
有些大山區,完全野外放牧的豬、羊。冬季草料匱乏,天氣寒冷。自己回來以後,都會帶上一群小野豬,小野羊回來。讓養殖戶開心的合不攏嘴。逢人就說這些豬、羊都會感恩回饋家人。其實都是野豬、野羊配種受孕分娩出來的野生家畜。
三,家母豬和野豬配種注意事項:
1、野豬不太多的地方,一定要在家母豬完全發情以後野外放牧,必須時刻注意家母豬的健康安全,初次參加配種的母豬,可以搭建一個簡易棚子,並用繩索栓起來。定期餵食供水,等待公野豬過來配種。
2、為了早點配種受孕成功、母豬一定要半固定在野豬經常出現的地方。必要時可以放置紅薯、玉米等糧食作物吸引野豬過來配種。
3,與野豬配種成功後的家母豬,和普通家養母豬前期飼養管理一樣的。有些兇猛的野豬甚至會啃傷家養母豬。
四,家養野豬改變習性的解決辦法:
1,受精後的孕期母豬,只是在分娩中後期有一定的差異。大部分家養母豬都是以青草和混合煮熟飼料為主。野豬幾乎都是採食雜食生食為主。改變飲食起居習慣。是養殖野豬成功的重中之重。
2,小野豬出生後,要保證小野豬都能夠喝到母豬奶,等小野豬開始開口吃料時,慢慢適應母豬以前的飲食結構。
3,在家養母豬懷孕2個月以後,就要開始慢慢改變孕豬飲食習慣。以半熟半生飼料餵養。在分娩前一個月左右,最好全生飼料餵養家母豬。
4,家母豬的乳汁可以提高腹中胎兒的免疫力,預防小野豬基因不太適應新環境。避免發生小野豬出生後腹瀉等意外事故。
5,在小野豬出生一個星期之後,可以根據家養豬的標準,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分期給小野豬注射防疫疫苗。並做好體內體外驅蟲消毒。保障小野豬健康成長。
6,讓母豬完全改變飲食習慣,更有利於分娩後的野仔豬健康快速的生長發育。
五,改良野豬品種,更有利於豬群發展:
等野母豬生長到10個月左右,初次發情後。用健康強壯家養公豬來配種,可以逐步改良野豬的品質和品種。
等母豬哺乳期快結束之前,又要給母豬用熟飼料慢慢調養,小野豬適應了飼料口味,性格和天性才會改變。慢慢地,經過兩~三年改良品種,野豬除了外貌特徵和肉質以外,小野豬與家豬就沒有了明顯區別差異。
總結:
綜上所述:純種野豬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隨意捕獵配種。可以在家母豬發情間,用放牧家母豬或者在野豬經常出沒的地方,搭建棚子圈豬,定時餵料等方法來吸引公野豬過來配種。在家母豬配種成功後,及時調整孕豬日常飼料,等家母豬分娩出仔野豬之後,再一次改變飼料種類餵養,做好各種防疫措施,科學細緻管理哺乳期母豬和新生小野豬。這樣養殖野豬,基本就可以完全成功。
文章:鄉村生活健康大綱,原創。圖片來自網絡,歡迎關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