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5:55 |浙江新聞客戶端 上虞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宋彥佩
「我很簡單的,真的沒什麼可寫呢!」見到黃瑾時,她燦爛的笑容,溫軟的語調,一下打破了彼此的陌生感。
年輕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她宣稱,目前,除了工作,就是帶娃了;工作履歷也很簡單,大學畢業後,一直幫助父親打理傘廠,主攻外貿訂單。
但在攀談中發現,這份履歷的背後並不簡單,步履著堅韌和創新。10年的創業奮鬥,黃瑾所掌管的外貿團隊,讓一家傘廠的外貿銷量從不足3000萬元,一下躍升到6000多萬元,直接撐起了傘廠的主營收入。
「從註冊阿里巴巴,自己摸索著門道找客戶,到組建外貿團隊,與隊員一起歷練成長,感覺還是很有成就感。」黃瑾說,最初的時候,她覺得與客戶溝通的一招一式都需要學習,於是每天泡在外貿論壇,看人家如何打招呼、回郵電、跟蹤回訪,自己慢慢琢磨實踐。
外貿業是一扇窗。透過這一窗口,黃瑾看到了商機,獲得了革新,更締結了情誼。她說,客戶對傘件有新要求,就馬上著手革新;接到客戶的新品訂單,便積極摸索創新達成;客戶來詢問其他採購事宜,幫忙做好引導或直接服務。
「客戶成就了我,也讓我不斷成長。」黃瑾舉例說,有位丹麥客戶,8年前來合作做共享傘,訂購量才1000多把;現在他的共享傘已在北歐10多個國家推廣運用,訂貨量急增到幾萬把。當然也有客戶給我們提出中肯意見,認為印刷圖案不夠清晰、容易褪色,後來公司引進熱轉印設備,印刷出栩栩如生的傘面圖案,色牢度通過上海、杭州等專業機構鑑定,達到歐標6級。
一款打獵傘更是給企業帶來2000多萬元的外貿額。「這款雨傘外觀像一隻只動物的立體外形,主要為吸引同伴接近,方便獵人捕獲。」王瑾告訴記者,客人發來的這款新品傘樣品,她與先生大費周折開發成功後,還申請了外觀專利和新型實用專利。
很多時候,黃瑾對待客戶就像友人一般,想對方所想,急對方所急,超出了商業利益的考慮。「信譽度好的客戶,他們與我們溝通傘件新品要求時,我就根據他們的要求先免費做出樣品,第一時間寄出去,幫他們贏得競標時間。」黃瑾說,這樣一來,客戶談訂單生意就可以用樣品說話,更有主動權。
就這樣,黃瑾用熱情和耐心、創新和堅守,贏得了客戶們的信任和好感。令她值得驕傲的是,10多年來,她沒有失掉過一位老客戶,相反的是一直在增加新客戶,外貿銷售額也是穩步上升。
企業做久了,工人老齡化是必然趨勢,在傘業企業中,工人青黃不接現象更為顯著。招工難一度成為傘業發展的最大瓶頸。這一瓶頸,黃瑾遇上了,很多同行業也碰到了。關於解決方案,作為政協委員的黃瑾,在2018年「兩會」期間提出關於傘件企業與我區職業技校學校合作培養傘業技術工人的建議,希望我區有關部門組織牽頭,通過校企合作,解決工人老齡化現象,讓傘業塊狀經濟能得到健康有序發展。
「這一建議或許並不成熟,最終也沒有達成,但我區傘業行業協會關注到這一問題,也在慢慢想對策,幫助企業解困。」黃瑾樂觀地說,社情民意只有反映出來,相信總會有辦法的。
作為二胎媽媽,她還關注到幼兒入學問題。「 隨著二胎政策放開和大量新上虞人的湧入,現在幼兒園普遍入學難。」黃瑾說,通過一番調研後,發現上虞規劃建設中的幼兒園正在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她的擔憂便減少了,只期盼這些幼兒園能早日建成,快速緩解『入學難』問題。
16085373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