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尤利西斯》:布魯姆日漫遊都柏林

2020-11-18 騰訊網

1924年,《都柏林人》和《尤利西斯》的作者,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住進了醫院,在筆記本上潦草地寫道:「今天是1924年6月16日,20年後的今天,有人會記得這個日子嗎?」

1954年,一場全歐洲乃至全球最偉大的地理閱讀活動——布魯姆日(Bloom's Day)誕生了,這是愛爾蘭僅次於國慶日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得名於《尤利西斯》主人公布魯姆

西

《尤利西斯》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首。喬伊斯不僅以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英雄尤利西斯的名字為小說命名,還使主要人物在的活動與古希臘神話中的某些人物的傳奇經歷相互對應。作者按時間順序講述了主人公於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喬伊斯之所以選擇這一天,是因為那是他與妻子諾拉·巴納克爾首次約會的日子。

喬伊斯(中)與妻子諾拉(左)

圖片來源:網絡

每年6月16日這天,喬伊斯的「死忠粉」都會聚在一起,穿上那個年代的衣服,打扮成書中人物的模樣,紀念自己的文學偶像,暢談心中的文學理想。

圖片來源:網絡

《尤利西斯》書迷們還會以一種別樣的方式參與到這場文學狂歡中來——都柏林城市巡遊。喬伊斯用26.5萬字記錄了一個失意人城市漫遊的全過程,早有書迷整理了詳細的遊覽地圖。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人們,不妨循著主人公布魯姆的足跡,去細細品味這座城市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

圖片來源:網絡

體驗節日氛圍並非書迷們的特權。在此,我們整理了《尤利西斯》書中十個標誌性地點——你若來到都柏林,即便是出差途中短暫停留,不妨沿著這條路線走走,也是一段不同尋常的旅行體驗。而若是一場打卡之旅燃起了你對這本經典之作的閱讀興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向上滑動閱覽

1

埃克爾斯街7號

從主人公布魯姆的住所——埃克爾斯街7號(No. 7 Eccles Street)出發。儘管原來的房子已經不在了,但還留有一塊紀念他的銘牌,並且能在喬伊斯中心(James Joyce Centre)敲一敲布魯姆住所的大門。

2

哈德維克廣場的聖喬治教堂

布魯姆每周日早上都會在埃克爾斯街的家裡聽到聖喬治教堂(St George’s Church)的鐘聲。

3

斯維尼藥房

接著來到林肯廣場 / 西地街(Lincoln Place / Westland Row)的斯維尼藥房(Sweny’s),這裡是書中第九章中布魯姆買檸檬肥皂的地方。這家店位於利菲河(River Liffey)南岸,已經停業,只在每年布魯姆日對外開放。如果恰好在布魯姆日那天造訪都柏林,可以去藥房買一塊布魯姆用過的長方形檸檬肥皂。

4

巴切勒步道

接著前往巴切勒步道(Bachelors』 Walk)漫步。這是利菲河畔著名的一條街,而利菲河則貫穿了整個都柏林。《尤利西斯》裡,布魯姆在巴切勒步道的狄龍拍賣行看到一個人,以為他要賣房。現在的狄龍拍賣行已經變成了一家超棒的書店和名為Winding Stair的餐廳。

5

奧康奈爾橋

布魯姆曾穿過標誌性的奧康奈爾橋(O』Connell Bridge)去買蛋糕餵海鷗。來到都柏林後你一定會驚嘆於這裡的海鷗數量之多,就像小說所描繪的那樣。

6

學院綠地廣場的愛爾蘭銀行

布魯姆和另一角色在這裡停下來換錢。愛爾蘭銀行位於都柏林的中心點,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築。

7

聖三一學院

布魯姆路過這所知名高校,回憶起自己本來不可能住在這裡。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是愛爾蘭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大學,是1592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下令參照牛津、劍橋大學而建,所以和牛津、劍橋並稱為「歐洲三劍客」。學院的老圖書館(Long Room)特別有名,藏有大量的珍貴著作。著名的諾貝爾文學獎大師貝克特、諾貝爾物理學獎沃爾頓、諾貝爾和平獎麥奎爾、奧斯卡王爾德等都畢業於此。

8

格拉夫頓街

這條從聖三一學院一直延伸到聖史蒂芬綠地(St Stephen’sGreen)的都柏林主購物街也出現在了小說裡,波魯姆在那給他的妻子莫利買了個禮物。

9

聖史蒂芬綠地

聖史蒂芬斯公園1870年對外開放,是城市中心一片寧靜而蔥鬱的綠色。公園曾是1916年復活節起義時志願軍的最後一道防線,而今已經完全不見了曾經的戰火紛飛。公園裡豎立著喬伊斯的紀念碑,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書迷們前去瞻仰。

10

戴維伯恩斯酒館

杜克街的戴維伯恩斯酒館(Davy Byrnes)是布魯姆吃午餐的酒吧。他先先是去了杜克街18號的伯頓飯店,結果發現那裡的食物「令人作嘔」,於是去了21號戴維伯恩斯酒館,吃了他慣常的午餐:一份乾酪三明治和一杯勃艮第酒,而這份套餐今天依然在售。

參考資料:

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617/04/22998329_762985659.shtml

相關焦點

  • 2020布魯姆日:全球讀《尤利西斯》片段
    2020布魯姆日:全球讀《尤利西斯》片段 6月16日是一年一度的布魯姆日,為紀念愛爾蘭小說家喬伊斯巨著《尤利西斯》而設立。
  • 《尤利西斯》:爭議巨大,晦澀難懂,屢遭禁毀,卻終成傳世名著
    先來認識一下《尤利西斯》的作者詹姆斯·喬伊斯(1882-1941),愛爾蘭人,1882年2月2日出生於都柏林郊區拉斯加爾,1941年1月13日在瑞士蘇黎世離世。喬伊斯生長於一個天主教家庭,在16個兄弟姐妹中居長,父親是稅吏。
  • 尤利西斯「三部曲」:你是否真正讀懂了《尤利西斯》?
    ,可以說,只有讀懂了《都柏林人》《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才能真正讀懂《尤利西斯》。意識流的探索與爆發這一次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尤利西斯」三部曲,是首次以三部曲的形式來完整解讀喬伊斯意識流的探索過程,三部曲將《都柏林人》《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尤利西斯》合為一體,相輔相成,從尋根之舉的《都柏林人》,到對意識流進一步去探索發現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再到那部蜚聲國內外、語言如詩歌優美、卻又意識流洶湧的《尤利西斯》,形成了一個閉環般的探索過程,同時也讓我們在閱讀
  • 讀《尤利西斯》
    ∞《福建文學》雜誌 2020年第8期 讀《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據稱是「所有有趣的小說中最難懂的一部,同時也是難懂的小說中最有趣味的一部」。
  • 《尤利西斯》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這一天
    明天(6月16日)是愛爾蘭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巨著《尤利西斯》中,主人公布盧姆在都柏林街頭漫遊的日子。每年在這一天,世界各國的喬伊斯愛好者都會聚在一起,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因此16日也被稱為「布盧姆日」。每年為了慶祝布盧姆日,人們會穿上愛德華七世時代的服裝上街,來一場cosplay。他們聽講座、朗讀,喝遍城中的酒吧。他們會重走一次布盧姆走過的路線,漫遊一整天。
  • 《尤利西斯》引發的戰爭
    【編者按】1882年2月2日,詹姆斯·喬伊斯出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長篇小說《尤利西斯》是這位偉大作家的代表作,被後世讀者奉為文學經典,但在其出版之初,卻遭遇了一系列牴觸和批判。「他是當今無生命文學的高級教師。他用一種象形文字寫作,連他的崇拜者和高徒都破譯不出來。他將自己埋在埃及方尖塔下,塔上的字沒人能讀懂。」
  • 《尤利西斯》——意識流開山之作
    大家好,這幾天因為忙著寫論文斷更了兩天,今天要恢復我的推書之行,前段時間在讀書軟體上看到了一本看名字就很吸引我的書,於是我果斷點開了那本書,書名叫《尤利西斯》,作者是詹姆斯.喬伊斯,看了前面序言部分,才發現這本書很不簡單,這本書能夠惠及後人真的經歷了很多,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寫作背景
  • 喬伊斯原聲朗讀《尤利西斯》
    他弟弟斯坦尼斯勞斯在日記中寫道:「吉姆[註:喬伊斯的愛稱]告訴我,他想把《尤利西斯》[ 註:當時還只是一個短篇,想擴大為一部長篇 ]寫成一個都柏林的培爾。」從整個作品的脈絡看,確實是這樣。布盧姆也像培爾那樣,離家外出流浪,只是《尤利西斯》中的布盧姆只走了十八個小時,而培爾則浪蕩了一生。最後,兩個人物又都回到妻子的身邊。《尤利西斯》中的另一主要人物史蒂芬和培爾一樣,也充滿了幻想。
  • 據說全世界只有36人讀懂《尤利西斯》,為啥人們又去瘋狂的崇拜它
    ——《尤利西斯》《尤利西斯》作者:詹姆斯·喬伊斯 , 1882-1941 作家、詩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尤利西斯》共十八章,三個部分,英文原著700多頁。它的晦澀難懂,更多來自於它大量的引經據典。如此篇幅,只寫了1個人在1904年6月16日這一天遇到和發生的故事。至於為什麼是6月16日呢?因為這一天是喬伊斯與一見鍾情的妻子諾拉初次約會的日子。
  • 叛逆•開拓•創新——《尤利西斯》中文版序蕭乾
    他欣賞易卜生縝密的邏輯,佩服他敢於從宗教的束縛中擺脫出來。  在易卜生的劇本中,喬伊斯最傾心的是《培爾·金特》。他弟弟斯坦尼斯勞斯在日記中寫道:「吉姆[註:喬伊斯的愛稱]告訴我,他想把《尤利西斯》[ 註:當時還只是一個短篇,想擴大為一部長篇 ]寫成一個都柏林的培爾。」從整個作品的脈絡看,確實是這樣。
  • 萊布雷希特專欄:《尤利西斯》的猶太梗
    《尤利西斯》中幾乎每一個猶太教的提法都來自於喬伊斯與施米茨的對話,以及在他家節慶日的餐桌上的觀察。利奧波德·布魯姆這個角色至少有一部分是以施米茨為原型的。「他總是問我關於猶太人的事。」施米茨曾經對喬伊斯的弟弟這麼說,但他不曾反對。他嗅到了流傳後世的氣息。1922年在巴黎出版的《尤利西斯》在英國文學的基石下引爆了一顆炸彈,就像畢卡索在藝術之下所做的那樣。
  • 西川阿乙也沒讀完《尤利西斯》,但這無損我們對喬伊斯的熱愛
    喬伊斯的夜晚,怎麼想都應該更鹹濕一點:像《青年藝術家畫像》裡,16歲的史蒂芬緊緊依偎在妓女的懷中,「歇斯底裡地嚶泣」;像《尤利西斯》裡那樣,充斥著跛腳的少女和潔白的乳房;像寫給娜拉的信裡,「我在你身體裡連續挺了好幾個小時」……更私密一點,像《最危險的書》中提到的莎士比亞書店。
  • 國泰粉絲專項福利來襲,從內地到布魯塞爾、都柏林、哥本哈根僅需...
    關於都柏林相信有很多人對它的認識都是從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開始小說以意識流的形式帶我們了解了都柏林的群像是我們對這座古老城市最初的印象都是都柏林文化的代表來到這樣一座城市你將感受到一份獨特的人文情懷旅行的體驗相當充實
  • 《初戀這首情歌》:從都柏林到倫敦,關於夢想和逃離的青春戀曲
    這是一部關於青春和逃離的電影,從都柏林逃離到倫敦,倫敦代表希望和夢想,都柏林的家庭和學校生活是壓抑和無望的現實。中文片名和英文片名Sing Street真沒什麼關係,有著導演的自傳色彩。但可笑的是,居然把兩段烘託情感重要的吻戲都刪掉了,這是大妞告訴我的。現在連吻戲都要審查嗎?
  • 月讀|《都柏林人》中的男人和女人,生活與死亡
    「《都柏林人》離我們並非那麼遙遠,它的價值歷久彌新。」 公元842年冬,常年侵擾愛爾蘭島海岸線的維京人繞過霍斯海岬,沿黎菲河而上,在名為Dubh Linn(愛爾蘭語,意為「黑池」)的地方拋錨登陸,並於河畔修築起第一道圍欄。
  • 都柏林,硬傷
    展覽烘託的氣氛就像是整個都柏林一樣,充滿了陰鬱,灰色,疏離,孤單,難以言說的一種清冷,以及永遠停不了的落雨——那幾乎是我在都柏林旅行中,每日的感受。不要冬天的時候去都柏林,除非你像我一樣是為了患病而去旅行。
  • 劇評丨《尤利西斯》:偉大的被豁免者
    其結果是非常諷刺的:在這個獨眼巨人般的大陸,我們全部埋頭於一種自我中心思維,小說家們想著一種原教旨的虛構美學,詩人都是純詩主義者,就此而言,我們也堪稱各種自稱「無人」的奧德修斯,在祖國夢遊。頌揚小說《尤利西斯》無論如何不是本文的任務。不過,對《尤利西斯》在大陸的接受,做一番簡短回顧也許並非多餘。
  • 《尤利西斯》:神話崩潰與後人的智慧
    容我再次向男神致敬:今天的我們,所有愚昧無知的自大寫作者,自認為輕而易舉地拆除了偉人們的神廟,事實上不過在分食著前人們嚼膩了的肉沫。 我為我們今天的觀眾們感到悲哀,因為他們能夠欣賞到的大多就是這樣的食物殘渣。 《尤利西斯》之後再無《尤利西斯》。
  • 全世界只有35人讀懂的小說——《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這本小說的作者是愛爾蘭作家——詹姆斯·喬伊斯。詹姆斯·喬伊斯是「意識流」派代表作家,他的這本《尤利西斯》更是「意識流」小說的傑出代表和開山之作。《尤利西斯》更是被譽為「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之首」,也被許多文學評論家被奉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以及「本世紀人類在文學創作上的一宗奇蹟」。這足以見得《尤利西斯》備受矚目和推崇。但是,在《尤利西斯》取得這些許多光鮮的稱號的同時,它也被無數人稱為「最難讀的小說之一」。據說,在全世界數以萬計的讀者中,只有35個人真正讀懂了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