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編者按:他們,用腳步丈量湖湘大地,哪怕泥巴裹滿了褲腿、汗水溼透了衣背也不言放棄;他們,用雙眼注視著地質災害隱患點,用責任乃至生命背負起「守土有責」的承諾;他們,是一群奮戰在地質災害防治一線的戰士,用專業知識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即日起,湖南省自然資源廳聯合湖南紅網開設專題「有那麼一群人——湖南地質災害防治群像」,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地災防治一線的故事,看看這群最美的自然資源人……
人物名片:鄭日勝,湖南省地勘局405隊副總工程師
鄭日勝現場講解埋釘法
紅網時刻記者 楊朝文 張家界報導
「這是埋釘法,在裂縫兩邊釘好釘子,每天按時測量兩個釘子的距離,一有新變化就要馬上組織鄉親們轉移並上報。」國慶長假剛過完,一通緊急電話就打來,受降雨影響,桑植縣洞口村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裂縫出現新變化。身處張家界市區的湖南省地勘局405隊副總工程師鄭日勝早飯都沒來得及吃,就召集技術隊伍第一時間趕往事發現場。這樣的生活對他而言,早已習以為常。
地處武陵山腹地的湘西、張家界地區,山高坡陡,地質災害頻發,是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主戰場。2016年,張家界、湘西州兩個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指導中心分別在張家界、吉首兩地掛牌,省地勘局405隊成為主要技術支撐單位,有過多年地質勘查經驗的鄭日勝也成為這支技術隊伍的主心骨。無論白天黑夜,無論天晴下雨,他總是衝鋒在前,5年時間,他的足跡幾乎遍布湘西、張家界的每一個角落。從2016年7月古丈縣墨戎鎮泥石流到2017年6月瀘溪縣上堡村滑坡應急搶險,從2019年4月慈利縣江埡鎮長峪灣村垮塌到2019年10月天門山落石傷人事故調查,哪裡有險情,他就第一時間出現在哪裡。
「現在搞地災防治工作,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搞人海戰術,吃老本,走老路了。必須充分組織群眾,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方法。」年過半百的鄭日勝,時刻緊跟地質災害技術潮流。掌握無人機觀測、在線直播、720度全景立體圖、航測等技術手段也成為這支隊伍的標配。
「一個單位要想發展壯大,人才培養是關鍵一環。專業水平是技術人員安身立命之本,我們從老前輩們那裡學來的知識和經驗,要在年輕人身上得到傳承和發揚,所以我很樂意將我會的東西毫無保留的教給年輕人,我希望能帶出來幾個優秀的徒弟」。作為405隊副總工程師和張家界地災防治技術指導中心副主任,鄭日勝特別注重「傳幫帶」。特別是成本低、易操作的貼片法、埋釘法、埋樁法等地質災害防治的方式方法,每到一處地災隱患點,鄭日勝都毫無保留地將這些方法傳授給當地的地質災害群防群治員,指導他們更加便捷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鄭總在工作上對我們要求很嚴格,無論是內業資料,還是野外調查,他都是手把手的教我們,嚴謹認真、細緻入微。生活上也是良師益友,一些做人處事的方法與經驗很受用。」來張家界地災防治技術指導中心剛參加工作1年多的劉琪這樣說。
技術創新,打造鋼鐵一樣的攻堅隊伍;技術傳承,構建長城一般的群防群治體系。僅在張家界,今年以來,鄭日勝就率領技術隊伍累計出險100多次,深入地質災害第一現場防控;地方群防群治人員和幹部群眾密切觀察隱患點狀況並及時上報,全市沒有發生一起因地質災害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無數的好評和成績背後,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主動擔當和履職盡責,以及地災防治工作中像鄭日勝這樣的「急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