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香港娛樂圈的「沒落」,通常人們都會把時間設定在2000年前後,更有人具體到2003年,因為在這一年,香港娛樂圈裡的兩位重磅明星先後逝世,一位是張國榮,一位是梅豔芳。
有人說,張國榮和梅豔芳的離世,帶走了香港娛樂圈最後的輝煌,這個說法是否真的成立呢?
顯然,這個說法並不成立,兩位巨星的離世並不能影響到整個圈子的沒落,但不得不承認的是,2003年這個節點,的確算是香港娛樂圈最後的輝煌。當然,這裡的輝煌,指的是內地對於香港演藝圈的「認知」。
在內地的認知中,香港娛樂圈極盛於90年代。以明星歌手為例:
老一輩的人知道譚張爭霸,小一輩的人知道「四大天王」,這些人的名字無不是「最高段位」的存在,而在這之後呢,2000年之後崛起的香港音樂人,諸如陳奕迅、謝霆鋒、容祖兒、楊千嬅等,似乎都和「四大天王」無法相提並論。唯一趕上「天王」尾巴被稱為小天王的周杰倫,好像混的也不是香港音樂圈。
香港音樂圈「四大天王」時代的終結,通常被認定為是從1999年張學友和黎明退出各種音樂頒獎禮開始的,但那個時候「四大天王」的餘威還在,一直到2003年周杰倫真正大火而結束。
電影方面,在經歷了80年代、90年代港片最輝煌時期的爆發後,2002年底上映的《無間道》往往被冠以港片輝煌終結篇,在那之後,港片迅速摔落,香港電影人紛紛來到內地淘金,而港片關注度也遭遇內地影片全方位挑戰。
隨著2002年《英雄》的上映,以及馮小剛賀歲片檔期的發酵,自2003年之後,港片逐漸淡出舞臺中央,合拍片成為潮流,諸如2002年票房冠軍《英雄》(張藝謀+李連杰+梁朝偉)、2004年票房冠軍《功夫》(周星馳+黃聖依)、2005年票房冠軍《無極》(陳凱歌+謝霆鋒+張栢芝+劉燁)、2006年票房冠軍《滿城盡帶黃金甲》(張藝謀+周潤發+鞏俐)等影片,都屬於合拍片,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港片。
所以說,以2003年為港片沒落的轉折點,也能說的過去。
綜上而言,與其說是2003年張國榮的去世帶走了香港娛樂圈的最後輝煌,倒不如說張國榮離世的時間,恰恰趕到了這個節點上,成為這個節點最標誌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