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很多中國樂迷來說,空中補給合唱團(Air Supply)是一個從黑膠聽到磁帶再到CD,富有年代感卻不曾被時代拋下組合。如果說我們的搖滾啟蒙是崔健、唐朝、黑豹,那麼慢搖滾音樂的啟蒙則是這個在1976年成立於澳洲,迄今還在開世界巡迴演唱會的Air Supply。
All Out Of LoveAir Supply - Lost In Love
Air Supply樂隊由主要從事創作的漢姆·盧瑟 (Graham Russell)和主唱歌手盧瑟·海希庫克(Russell·Hitchcook)為核心, 細數數這兩位「爺爺」已經在一起合作超過四十年。很少有組合能夠在一起合作這麼長的時間,而且維持多年的人氣不減,堪稱樂隊組合史上的裡程碑式存在。如果要在「流金歲月版」歐美篇上排個版,在惠特妮·休斯頓、麥可·傑克遜、雷·查爾斯等等的永垂不朽大咖間,Air Supply應該排前三。
七八十年代的美國,經濟和政治的繁榮給社會營造了一個絕佳的溫室環境。於是乎,Air Supply和很多追求音樂夢的年輕人一樣,帶著對未來無限美好的憧憬,在1980年進軍美國樂壇,而且並沒有沉澱多長時間,在當年就取得了驚人成績,首張專輯《迷失愛中》(Lost in love)先後有九首歌曲打入當年流行音樂排行榜前10 名,並在此後幾年一直穩居排行榜前5名。2017年Air Supply來中國廣州開演唱會,搶票難度堪比周杰倫、五月天,可見他們的影響力。
1985年,他們出版了第 4 張專輯《air supply》,但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火爆效果,只有《just as i am》進入排行榜第 19 名。這是合作史上第 一 張沒有成為金唱片的專輯。而且接下來的《herats in motion》還是沒有起色,只獲得排行榜第 84 名,接連而來的失望成為樂隊解散的導火索。(後來當事人表示純屬「烏龍解散事件」,僅僅是因為五年沒有出新作而已。)
5 年後,air supply 先後出版了《the earth is...》(1991)、《the vanishing race》(1993)和《news from nowhere》(1995),雖然沒能回到最初的輝煌時代,但是樂隊的重組還是讓不少樂迷為之振奮。
慢搖滾(和慢搖不是一家)作為60年代末期極端音樂的反向形式存在。走的路線是溫和的商業音樂,既有傳承了搖滾樂歌手和創作者的作品框架,又柔和了搖滾樂的界限。打個簡單的比喻,如果說搖滾是嘶吼,那麼慢搖滾就是喘氣兒,特點就是旋律簡單,節奏輕快,膾炙人口。在整個70年代,慢搖滾樂都是電視廣播中的主流音樂,在80年代佔領了流行音樂的高地。也就是說,Air Supply不僅僅是中國人民的慢搖滾啟蒙組合,還是這個樂種開天闢地級別的元勳,活到現在,那就是慢搖滾界的「活化石」、「大熊貓」。
在浮躁的商業化音樂圈,專注於音樂核心創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Air supply兩位成員一直把這項事業堅持了幾十年,把經典不斷傳唱,再添加令人欣喜的新作。有這樣的成就,還是得歸功於兩人「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連他們自己都說「這很奇怪」,「因為就像看上去那樣,我們除了音樂之外,例如性格什麼的,太不相同了,我們也很奇怪就這麼過來了」、「也沒想過要刻意維持或怎樣,就這麼順其自然地發生了,感情上升到像兄弟一般。」
在所有的作品中,大眾認為《lost in love》和《All Out of Love》是其最經典的歌曲,到現在在搜尋引擎中,這兩歌依然位居前列。但事實上,很難挑出哪一首才是最好的,就像你無法從一個老工匠那裡挑到手藝的毛病一樣。其中有一首《MakingLove of Nothing At All》還在電影《艋胛》作為配樂,並由李玖哲翻唱了兩個版本,為電影加了不少分。包括嗓音空靈清冽的林志炫,也深受這個樂隊的啟蒙,在參加《我是歌手》時,選擇了這首歌作為演繹作品。
Air Supply在演唱上不太喜歡用過長的旋律鋪墊,往往是幾秒的伴奏就開唱,為了緩衝,會以合唱的「嗚~」聲來引入。兩個人的聲音很不一樣,雖然都是中音,但是一個溫厚,一個清亮,前者聽出了羅大佑的感覺,後者則很像是張雨生。兩種音色交織在一起,情感純粹、音樂簡潔、旋律抒情優美,情感的遞進是隨著音強而變化,很自然地過渡,剛剛好就踩在了心裡預期的那個銜接點上,簡直是強迫症福音。
在所有的作品中,對《unchained melody》印象是最深刻的,《人鬼情未了》的經典旋律對於熟悉的聽眾來講很難動搖原唱地位,旋律響起時,如果沒有原版的溫柔男中音,總是覺得情感不夠飽滿,畫面感出不來。之所以聽到Air Supply的翻唱版會有所觸動,是給人的固有觀念裡換了一種感覺,前者的音色是在橫向上拉長思緒,悽美感多一些,後者則是垂直著將情感上揚,更像是一個年輕人在表達對愛人的思念。
音樂的流行類型變化的速度並不比時尚圈慢,在Air Supply混跡樂壇的時間裡,有時起有時落,卻沒有真正地低谷過。用心堅持去做的東西,可能會被時代忘記,但是絕不會被時代拋棄。21世紀,當我們已經被形形色色的流行音樂充斥耳膜,發現聲音的聒噪大於內心的平靜,Air Supply的歌又再一次像沙漠裡的清泉一般在樂迷中追捧。聽歌會讓人哭、讓人笑,但要安慰躁動的心,獲取片刻新鮮空氣的吸取,Air Supply是不二之選。
曾經在採訪中,Graham說:「我認為這是一個極棒的時代,當然,唱片店可能越來越少,甚至沒有了。但是人們不用再東奔西走去找一張專輯,有了網絡,你可以隨時隨地獲取音樂,你和音樂的距離更近了。」在年逾七十的他心裡,並沒有所謂的「老去」「落後」一說,他們的思想,和時間的前進保持在一種平行狀態。
正如樂隊的名字一樣,他們的音樂可以作為空氣補給,不管是在70年代,還是在21世紀的今天,在旋律響起的時候,帶給歌迷無限舒暢。
Air Supply能很好地詮釋了慢搖滾的特點,演唱的歌曲多為抒情類型,以致於聽他們歌的時候總是腦補自己在海邊悠閒度假。輕快愉悅的曲調和樂器上的選用有很大關係,Air Supply樂隊大量採用鋼琴、吉它、 弦樂等音色優美的傳統樂器,這些樂器的特點就是在柔和優美的音調上有很高的可塑性,又因為常用,所以聽起來有一種熟悉感。用『素聽·金剛』來欣賞Air Supply,是一個不會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