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遠落後大陸 臺灣移動網際網路怎麼跑慢了?

2021-02-25 Doersocean實踐教投
日前,一個名為《你看到我們跟大陸的對比,你不會害怕嗎?》的視頻在社交平臺瘋轉。儘管臺灣名嘴描述大陸移動網際網路驚人成就略顯誇張,但不可否認,曾錯過PC時代的臺灣,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已被大陸猛甩N條街,而且不可逆轉,使習慣貶低大陸落後的臺灣人錯愕不已。

一點開視頻,就看見主持人非常焦慮地問到:你看到我們跟大陸的對比,你不會害怕嗎?

近日,臺灣中天新聞臺政論節目《夜問打權》的一期節目突然在大陸微博上爆紅。呼籲民眾不要再做井底之蛙。

先來圍觀下視頻:

視頻中講到大陸的農村非常窮的地方,都是智慧型手機……這稍微有點誇張的成分了哈~

也提到了關於手機支付的問題,這個說的是事實,帶個手機出門啥事都可以解決了~

然後,她用了「後發先至」這個詞,小編覺得很貼切~沒毛病,是個明白人~

不過,最精彩的還是廣大網友的評論~

「改變世界,改變臺灣。」這是獵豹移動CEO傅盛在臺灣合作夥伴雪豹科技辦公牆上留下的話。

為什麼把「改變世界」寫在前,「改變臺灣」寫在後?雪豹科技董事長吳德威說,「這是因為傅盛覺得臺灣太不容易接受改變了。」

在硬體時代,這裡曾誕生了如宏碁、華碩、聯發科、富士康等影響世界的硬體廠商與代工廠,但到了PC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臺灣幾乎沒有誕生有影響力的本土公司,出現一個明顯的斷層。

「在美國談惠普、戴爾等硬體公司的時候,臺灣在談鴻海、臺積電,在美國進入谷歌、Facebook時代,臺灣還是在談那幾家公司。」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曾批評道,臺灣的IT企業連番錯過了軟體革命、網絡革命、移動革命,「病了」。

臺灣的用戶有著最好的手機和通信網絡,但他們的年輕人用的卻是Facebook和Line等常規的老應用。臺灣享有最好的硬體和4G網絡,卻用著最基礎的網際網路服務,甚至沒有一個好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最受臺灣年輕人追捧的前20大App,竟然沒有一個本土應用,難怪有人感慨「臺灣人在手機上被殖民了」

許多人表示去臺灣旅遊網絡都成了最大的問題,現在大陸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無線網絡覆蓋,但是臺灣在網際網路方面比較落後,覆蓋率相當小!

其實比起大陸在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朝氣蓬勃,臺灣的網際網路卻沒有讓我感到很大的生機,似乎這幾年的一切飛速發展都在臺灣沒有發生。

大陸網際網路行業呈現梯隊式發展,BAT的成功不僅使其掌門人躍升為炙手可熱的網際網路行業領袖,而且引發網際網路創業熱潮,TMD(今日頭條、新美大、滴滴)的快速崛起就是最好的證明。

臺灣為何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表現不盡如人意,甚至已經掉隊?

事實上,臺灣網際網路行業起步早於大陸,現在卻遠遠落後於大陸,這種發展差距的產生並非偶然。主要由4個原因所致:

20世紀60年代,臺灣在短短10年內實現經濟騰飛,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幕後功臣是其強悍的硬體創新實力,硬體、晶片和代工是代表高新技術的三個關鍵詞,湧現HTC、富士康、宏碁、華碩、臺積電等一大批明星企業。

臺灣利用西方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臺灣非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大量外資和技術,快速發展成為發達地區。

宏碁創始人施振榮曾表示,臺灣教育發達,硬體研發能力很強,加上又是貿易港口地區,做硬體很容易實現國際化。不難看出,臺灣製造業擁有搶佔國際市場的先天優勢,不僅有利於企業做大做強,也成為經濟騰飛的中堅力量。不過,讓臺灣人倍感驕傲的製造業,也為臺灣科技企業轉型埋下兩大隱患。

一是年輕人喪失狼性,施振榮、郭臺銘等老一輩企業家幾乎養活了一個時代的人,使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生存壓力,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自然不願去網際網路領域闖蕩,與60、70年代年輕人樂於追求形成鮮明對比。

同時,小確幸的生活觀深刻影響臺灣年輕人,久而久之使其逐漸喪失冒險精神,大學畢業後往往順從家人意志去宏碁、HTC、富士康等大公司,其軟體編程能力在硬體公司只起到幫襯作用。

更嚴峻的是,臺灣年輕人就業情況不容樂觀,失業率正不斷上升,20歲至24歲年輕人失業率為整體失業率的3倍多,他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寧願去服務生也不願做實業,更別提去創業,更有甚者一畢業就當啃老族,臨近30歲還向爸媽要生活費。不難看出,享受安逸生活的臺灣年輕人幾乎與狼性絕緣,戰鬥力可想而知。

二是投資視野變窄。製造業的大獲成功,無形中影響著企業家和創投機構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他們更熱衷於投資自己熟悉的領域,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為主,比如工廠、硬體等固定資產,而對以賣商業模式和用戶體驗的網際網路公司則不感冒。

同時,大陸創業者拿著商業計劃書說服投資人拿到一筆啟動資金,然後迅速招人、做出產品,並根據市場反饋改變策略,錢燒完之前再融下一筆資金,這在臺灣幾乎無法想像。

出臺灣創業風險投資普及程度不高,與製造業大佬沒有形成天使投資的風氣密切相關,而且即便其投資,也更青睞獲利較快的企業級產品,而不看好大眾級產品,資本不待見網際網路行業為創業者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政府態度無疑在網際網路行業的變遷中扮演重要角色,大陸網際網路從細分行業進化為主流行業,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出臺一系列措施、方案促進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

反觀臺灣當局不僅陷入無休止藍綠惡鬥無暇顧及,而且未能及時轉變思維、加緊變革以跟上網際網路時代的潮流。

比如,第三方支付是電商行業的重要基礎設施,直到2015年初才在臺灣「立法院」三讀通過,比支付寶整整晚了11年。獵豹移動在臺灣的合作夥伴吳德威曾直言,支付寶絕對不可能在臺灣出現,臺灣當局對第三方支付的審批極為嚴格,大陸流行的網上銀行直到近幾年才在臺灣鋪開,而且功能有限,只能用於查詢餘額。

同時,臺灣《公司法》也對網際網路創業投資設置重重障礙。其中,對本地創業團隊出境創業徵收高額的境外稅,一定程度上導致臺灣網際網路創業規模不大,只能偏安臺灣一隅。「如果把眼光放在臺灣,你的價值是1;如果放在全球,就是100倍的價值。」施振榮曾表示。

不難看出,與大陸積極鼓勵網際網路行業發展,更有戰略規劃和目標不同,臺灣當局對網際網路帶來的一系列改變,更多抱持憂慮、警惕的態度。當大陸已在嘗試網際網路+的經濟新形態,臺灣當局仍在擔心網購是否會造成稅收流失、實體商業是否會遭受衝擊等問題。一個政策鬆綁,一個政策束縛,發展水平高下立見。

無論是人口數量和市場規模,臺灣與大陸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直接導致臺灣網際網路企業的商業模式難以正常運轉。要知道,網際網路行業三大商業模式——廣告、電商、遊戲,本質上都是流量變現的生意,從而限制企業規模,欠缺類似BAT的標杆企業。

臺灣人口約為2300萬,與北京相差無幾,一個App用戶突破10萬已屬不易,而且天花板效應明顯。缺乏龐大用戶量和市場,使臺灣無法出現大陸動輒上億的超級App,阻礙臺灣網際網路企業實現規模化發展,盈利模式自然無法豐富起來,這是其與大陸玩家對比之下的先天短板。

除了市場規模受限,臺灣營造的重製造業、輕網際網路的社會氛圍,使誕生BAT級企業的機會更加渺茫,地位不高的網際網路企業往往被視為「反叛軍」、「邊緣人」。沒有BAT級企業帶來的示範效應,臺灣難以形成全行業廣泛性的創業創新浪潮,相關技術、思維和人才的積累顯得不足,創業生態的建設自然推進不順。

固然臺灣當局出臺的政策和人口基數較小不利於擴大規模,但創業者自我設限才是臺灣網際網路企業無法做大做強的根本原因。毫不客氣地講,他們普遍存在目光短淺的劣勢,即小農思想,不少臺灣年輕人將創業與開雞排店劃上等號,讓人大跌眼鏡。

事實上,臺灣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創業成功的人寥寥無幾,絕大多數創業者局限於本地思維,很難脫離臺灣當地環境去思考問題,創業項目帶有深深的本土烙印,鮮少考慮國際化,即便國際化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並非遙不可及。比如,大部分和App有關的校園論文課題,臺灣年輕人都是圍繞自己的城市而展開,「如何幫你找到花蓮夜市最好吃的東西」便是其中之一。

談到臺灣的創業環境,雪豹科技董事長吳德威對小編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嘆了口氣後,他接著說——「他們把北京中關村創業街當作『聖地』,就像教徒要去麥加朝聖,可見我們(臺灣移動網際網路)的問題有多大!」

讓吳德威更擔心的是:「真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他決定把此前選拔優秀創業者的比賽力量乾脆轉化成創辦一家創業協會,持續去臺灣高校宣講理念。在當下,這可能比創業比賽更有意義。

和大陸熱火朝天的創業團隊與投資人相比,臺灣的情況確實顯得有些冷清。曾經站在PC時代「風口」上的臺灣IT從業者,幾乎錯過了整個網際網路時代,現在又在移動網際網路跑慢了。

Knowing創始人楊方儒直言:臺灣在手機上「被殖民」了。「一個客觀的事實是,臺灣人使用的前二十大手機APP,沒有一個是臺灣人自己做的。」

而另一位臺灣移動從業者的說法同樣直接:「如果在臺灣你告訴朋友你要去創業,他們會以為你要去開一家咖啡館或是雞排店,而不是創業做移動APP。」

感謝關注實踐家微信號→ doersbs-doers
1、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微信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2、如果您想預訂我們的微信內容,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帳號進行關注!

相關焦點

  • 臺灣為何在網際網路時代遠遠落後於大陸?
    >細節一:臺灣享有最好的硬體和4G網絡,卻用著最基礎的網際網路服務,甚至沒有一個好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最受臺灣年輕人追捧的前20大App,竟然沒有一個本土應用,難怪有人感慨「臺灣人在手機上被殖民了」。固然臺灣當局出臺的政策和人口基數較小不利於擴大規模,但創業者自我設限才是臺灣網際網路企業無法做大做強的根本原因。毫不客氣地講,他們普遍存在目光短淺的劣勢,即小農思想,不少臺灣年輕人將創業與開雞排店劃上等號,讓人大跌眼鏡。
  • 為何臺灣在網際網路時代遠遠落後於大陸?
    日前,一個名為《你看到我們跟大陸的對比,你不會害怕嗎?》的視頻在社交平臺瘋轉。儘管臺灣名嘴描述大陸移動網際網路驚人成就略顯誇張,但不可否認,曾錯過PC時代的臺灣,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已被大陸猛甩N條街,而且不可逆轉,使習慣貶低大陸落後的臺灣人錯愕不已。兩個細節足以說明一切。
  • 移動流量之王的尷尬:臺灣地區運營商荷包空空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掉隊
    到2017年底時,中國臺灣4G用戶每人每月手機流量達到17.75GB。相比較而言,越來越愛刷手機的中國大陸用戶沒有像中國臺灣用戶那般依賴手機。但是,中國臺灣在「流量之王」盛名的背後,卻充滿著隱憂:移動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相對落後,不限流量套餐讓中國臺灣的運營商們空了荷包,缺乏足夠的5G建設資金,在新一輪通信業發展中處於不利位置。
  • 終於承認行動支付落後於大陸,臺灣名嘴這樣挽回尊嚴……
    不久前,一位居住在上海的臺灣小哥因為自己錄製的一段視頻火了。他從各種角度比較了臺北與上海的不同,得出的結論是不管是便利程度,還是大陸年輕人身上的奮鬥精神,都比臺灣好很多。更直言:「上海太可怕了,便利到害死人。」視頻同時火到了臺灣4月21日,臺灣綜藝節目《新聞挖挖哇》再度報導此事,並藉此視頻為話題討論「臺灣未來會如何?」
  • 臺灣真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廢柴」嗎?|2017上半年臺灣移動網際網路報告
    這些朝代的迭代是快速的,有周期,有連續性的,很不幸,臺灣從PC時代之後就基本缺席,錯過五個朝代再來追趕會特別困難,需要在多方面都有突破(技術+政策+人才引入+投資生態+市場認知+甚至運氣)。」 並且說大陸在AI時代仍舊將領先於臺灣。我也很欣喜於大陸企業及網際網路對臺灣的反超,想當年臺商在大陸就是富豪和財神的代名詞,現在這種身份終於調了一個個。
  • 行動支付卡位戰 臺灣為何慢了半拍?
    行動支付卡位戰 臺灣為何慢了半拍?這是繼支付寶後,入島的第二家大陸第三方支付平臺。行動支付時代的來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支付生態體系,移動業者、零售商、銀行、第三方支付業者等都想搶食這塊蛋糕,但是以一向頗以科技業為豪的臺灣,卻在支援行動支付服務方面慢了許多。  據媒體報導,大陸遊客習慣使用手機支付消費,「跨境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消費模式開通後,一年約含600億元新臺幣的商機。
  • 臺灣真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廢柴」嗎?|2017上半年臺灣移動互聯...
    這些朝代的迭代是快速的,有周期,有連續性的,很不幸,臺灣從PC時代之後就基本缺席,錯過五個朝代再來追趕會特別困難,需要在多方面都有突破(技術+政策+人才引入+投資生態+市場認知+甚至運氣)。」 並且說大陸在AI時代仍舊將領先於臺灣。 我也很欣喜於大陸企業及網際網路對臺灣的反超,想當年臺商在大陸就是富豪和財神的代名詞,現在這種身份終於調了一個個。
  • 臺灣大學生北京見聞:兩岸網際網路應用與行動支付大不同
    作者:李昱宏(中新經緯實習生,臺灣居民)資料圖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普及,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比如行動支付、共享單車模式,這些在大陸居民中已經得到普及,但是,在臺灣居民的眼中卻仍然罕見。不得不說,兩岸民眾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消費觀念還存在著差異。
  • 臺灣真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廢柴」嗎?
    這些朝代的迭代是快速的,有周期,有連續性的,很不幸,臺灣從PC時代之後就基本缺席,錯過五個朝代再來追趕會特別困難,需要在多方面都有突破(技術+政策+人才引入+投資生態+市場認知+甚至運氣)。」 並且說大陸在AI時代仍舊將領先於臺灣。我也很欣喜於大陸企業及網際網路對臺灣的反超,想當年臺商在大陸就是富豪和財神的代名詞,現在這種身份終於調了一個個。
  • 繼愛奇藝之後又對淘寶下手,臺灣拒網際網路發展機會於門外
    說起臺灣的網際網路行業,多數人都不會想到有什麼代表性的平臺或企業,而提到大陸,幾乎在網際網路中的各個領域都能找到非常知名的巨頭,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臺灣被大陸的網際網路發展水平遠遠甩在身後。在幾年前的一個視頻中,臺灣名嘴描述了大陸移動網際網路所取得的成就,讓習慣貶低大陸的臺灣人錯愕不已。臺灣的網際網路產業如此落後,其背後的原因是較為複雜的。
  • 臺灣電商落後大陸電商十年!未來,電商將統一中國?
    臺灣電商落後大陸電商十年?
  • 臺灣看大陸綜藝節目?怎麼可能,不是落後二十年嗎?!
    「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這句話曾是兩岸綜藝節目人的共識
  • 臺灣大學生:大陸發展太迅猛,臺灣有可能變成全國最落後的一個省
    跨城市出行一般會選擇臺鐵(火車)、高鐵、大巴等交通方式,除了臺北車站、桃園機場等一些主要的"立體式"交通樞紐外,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網絡仍舊比較落後,不同交通站點間的銜接較為碎片化。總體來說,臺灣的交通水平會比世界其他地方好,但跟大陸比起來,差了很多,而且費用不菲。這裡重點要提到的是臺灣的交通服務系統不夠完善,沒有大陸的全程"信息化"。
  • 和大陸相比,臺灣真的是「原始社會」嗎?
    那麼,在移動網際網路、O2O迅猛發展的時代,臺灣到底是不是一個原始社會?《較真》為您查證。確實,對於習慣移動網際網路的大陸都市人群來說,網絡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些便利早已見怪不怪,甚至對它們已經產生依賴。但是臺灣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原始」、「落後」,大陸人習慣的種種網絡便捷,臺灣人用手機也幾乎都可以實現。
  • 臺灣學生首登大陸:變成從落後臺灣來的鄉巴佬 優越感被擊碎一地
    11月26日,臺灣《旺報》再度刊載文章,來自臺灣新北市的學生黎羽忠講述了在大陸參加文化交流的感悟,在北京處處的行動支付都讓自己開了眼界,那一瞬間,誰還敢嘲笑大陸的「落後、沒水準」?反而自己一個個活脫脫成了從「落後臺灣」來的鄉巴佬。原本的進步優越感完全被打破了。
  • 和大陸相比,臺灣真的是「原始社會」嗎? 較真
    那麼,在移動網際網路、O2O迅猛發展的時代,臺灣到底是不是一個原始社會?《較真》為您查證。確實,對於習慣移動網際網路的大陸都市人群來說,網絡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些便利早已見怪不怪,甚至對它們已經產生依賴。但是臺灣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原始」、「落後」,大陸人習慣的種種網絡便捷,臺灣人用手機也幾乎都可以實現。
  • 臺灣看大陸綜藝節目 至少落後二十年?
    「大陸綜藝至少落後臺灣綜藝二十年」  這句話曾是兩岸綜藝節目人的共識  臺灣綜藝寬鬆的尺度  犀利的風格曾讓人慾罷不能  而反觀大陸  大陸綜藝興起後,積極向臺灣借才  製作人、Keyboard老師、後期剪輯師  一系列團隊都被重金邀請  大陸綜藝,近幾年也是越加紅火
  • 如今的臺灣說唱,為何會被大陸遠遠的甩在身後
    熱狗以及大批臺灣rapper能夠成功並且較早成名,得歸功於臺灣完善的音樂商業體系。因為有錢,臺灣確實能夠更早更便捷的了解到這種歐美正時興的音樂。同時作為亞洲四小龍,日韓新加坡都已經有了很不錯的HipHop規模,自然也不能落後,唱片公司對於HipHop音樂的扶持肯定是不加吝嗇。
  • 臺灣人稱從大陸回到臺灣像回到原始社會 太落後了
    是的,我們已經習慣了大陸的先進和發達,適應了大陸的快捷和方便,回到臺灣,真的有回到原始社會的感覺,所有的一切,都要靠身體的移動去完成,真的很不習慣。如果要說臺灣的原始,網絡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如果要做一個試驗,把同為公司小老闆的一個臺灣人和一個大陸人關進房子裡,一個月不允許出來。
  • 大陸吃不起大米?臺灣人為什麼不了解大陸,覺得大陸吃不起茶葉蛋?
    繼大陸吃不起茶葉蛋,吃不榨菜之後臺灣專家又開始叫囂大陸吃不起大米,臺灣作為我國的寶島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什麼很多臺灣民眾都覺得我們的經濟十分的落後,還生活在80年代,現在網絡這麼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