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晚間,中芯國際港交所發布公告宣布,現年74歲的前臺積電營運長、前中芯國際獨立董事、前武漢弘芯CEO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
根據中芯國際提供的資料,蔣尚義現年74歲,曾參與研發CMOS、NMOS、Bipolar、DMOS、SOS、SOI、GaAs雷射、LED、電子束光刻、矽基太陽能電池等項目。在臺積電,他牽頭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及16nm FinFET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
蔣尚義2016年12月就曾加入中芯國際,擔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並於2019年6月辭職。在回歸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之前,蔣尚義也曾擔任武漢弘芯CEO。目前投資超千億的該項目陷入停滯狀態,近乎爛尾。
2020年11月17日,蔣尚義通過律所發表聲明,稱因個人原因,已在2020年6月辭去武漢弘芯的董事、總經理、執行長等一切職務。
董事會委任公告
蔣尚義本次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薪酬為67萬美元年薪及年度激勵。
根據中芯國際港交所更新的公告,目前中芯國際董事會成員共有15人,分為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獨立非執行董事。蔣尚義與董事長周子學、聯合執行長趙海軍、聯合執行長梁孟松、財務長高永崗屬於執行董事。非執行董事包括陳山枝、周杰、任凱、路軍、童國華。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William Tudor Brown、叢京生、劉遵義、範仁達、楊光磊。
中芯國際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戰略委員會4個委員會。除了將擔任執行董事與副董事長外,蔣尚義還將出任戰略委員會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芯國際發布的公告中,對於蔣尚義的任職,聯席CEO梁孟松無理由投棄權票。此前,業內一直傳出中芯國際高層不和,這次事件或許證明了這一點。
另有媒體報導,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兼執行董事梁孟松同日(15日)提出辭職。關於辭職原因,報導援引網上傳出的梁孟松辭職聲明稱,此次的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一職的人事變動,梁孟松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梁孟松在聲明中稱:「深深的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網傳梁孟松辭呈
公開資料顯示,梁孟松現年68歲,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電機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系並取得博士學位,為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其在半導體業界有逾三十三年經歷,曾於1992年至2009年在臺灣集成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資深研發處長。2011年2月,梁孟松加盟三星,做晶片部門技術長。2017年10月,梁孟松獲任為中芯國際聯合CEO。
對於上述媒體爆料的消息,目前,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公司目前正積極與梁博士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任何關於上述事宜的進一步公告將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適時作出。並表示,任何公司最高管理層人事變動,以公司發布公告為準。
梁孟松的辭職信曝出了幾個信息:中芯國際從28nm到7nm工藝的五個世代的技術開發,一般公司需要花10年以上才能完成,但中芯國際只用了三年,現在7nm技術的開發已經完成,明年四月就可以馬上進入風險量產。「5nm和3nm的最關鍵、也是最艱巨的8大項技術也已經有序展開, 只待EUV光刻機的到來,就可以進入全面開發階段。」
7nm明年可以實現量產、5nm技術有序開展,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是人事紛爭讓中芯國際進入不確定性。當前受美國禁令影響,華為的晶片供應中斷,能否進行自主晶片製造來填補上這個空白可以說是關係到華為的生存命脈,而此刻中芯國際在技術上取得突破,這對華為乃至整個晶片行業而言都意義重大。
但梁孟松在此關鍵節點提出辭職,說明困擾中芯國際多年的內部人事問題依然沒有很好的解決。中芯國際失去梁孟松,很可能會導致技術由此中斷,作為中國晶片製造的絕對主力,這樣的消息對整個半導體行業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受人事紛爭影響,中芯國際H股停牌,但早盤中芯國際A股低開低走,最大跌幅達到9%,其後股價有所回升,截止發稿,中芯國際股價為54元,跌幅達到7.3%,市值為4165億。
編輯丨葉子
本文亦在今日頭條、大魚號、一點號、百家號、企鵝號、快傳等平臺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