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擊並長按,保存圖片
哈嘍小達人們大家早上好!
十月的主題是愛,剛剛過去的這一周是國慶假期,假期裡,我們談到了國家之愛、家人之愛,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首兩者兼而有之的詩歌,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當時唐朝的首都被叛軍攻陷,杜甫也被困在長安。他有一首很出名的詩,叫《春望》,也寫於同一時期,開頭一句是「國破山河在」,就是當時的寫照。
《春望》裡也寫到「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同樣是國、家一體,愛國與思親相糅合,今天這一首,可以說就是另一個角度,更加細節的《春望》。
《春望》是愛國為主,順帶思家,而今天的《月夜》則是思家為主,愛國穿插其間。
全詩幾乎都是想像,那時杜甫被困在長安,而他的家人卻在一個叫做「鄜州」的地方,因此一開始他就想像鄜州家裡的情況:「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今夜的鄜州,妻子大概獨自一人正看著月亮,思念我吧?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遙遙地憐愛我那幼小的孩兒,他們的母親在思念丈夫,但他們還小,或許還不懂得什麼叫思念,也不懂得國家正遭逢的劫難吧。
這裡的「長安」有兩重含義,最主要的當然是指被困在長安的杜甫自己,但作為大唐帝國的首都、此時的淪陷區,「未解憶長安」五個字或許也包含著對時事的憂慮。
在丈夫眼中,妻子總是美的。杜甫接下來便想像月下妻子的模樣: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夜深了,頭髮該是溼潤的,香氣浮動;月亮的光輝灑落在手臂上,又透著一絲寒意。多美啊,思念是有落腳點的,這樣美麗的妻子形象,就是杜甫這一次思念的落腳點。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什麼時候才能見面,我倆依著風飄動,在燭光下輕薄透明的簾幕,望著彼此,滿目淚痕呢。
在我們的印象裡,杜甫似乎總是苦大仇深的。其實不然,作為「詩聖」,他有太多面貌等待我們去發現、解讀。像這一首《月夜》,幾乎與《春望》同時,背景也差不多,一者思家,一者憂國,有沒有覺得,風格截然不同呢?
「天以百兇成一詩人」,杜甫能寫出如此優秀的詩篇,一方面是其天資橫溢與刻苦努力,但那個不幸的時代也為創作提供了太多素材。我們該羨慕,還是慶幸呢?
我覺得更多的還是慶幸吧,生活在如此一個太平時代,有太多人為我們負重前行,我們既不用感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愴,也不用體驗「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的悽涼。不如珍惜當下,珍惜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