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住家-法院,卸任後的馬英九,已經陷入這種兩點一線的生活。
11月28日,馬英九才為洩密案出庭;隔天,他又因「三中案」遭北檢傳訊。這次,一審就是15個小時。68歲的馬英九從一早面露微笑步入法庭,到深夜一臉疲態結束詢問,這種罕見的馬拉松式詢問也引發外界關注。
國民黨質疑蔡當局搞政治清算
臺北地檢署偵辦「三中案」,「中影」前董事蔡正元日前交保時透露「常幫馬英九作證」,馬英九29日以被告身份出庭,遭遇長達15小時的馬拉松式庭訊。對此,國民黨發言人黃健豪30日表示,司法偵辦是否違反比例原則,甚至有政治清算的嫌疑,自有社會公評。
馬英九29日首度以被告身份到庭接受訊問,上午9時前現身,面對現場大批媒體提問,依舊維持笑而不答的作風。此次詢問自上午9時一直持續至深夜11時30分。馬英九接受現場媒體訪問時表示,「大家好,大家辛苦了,基於偵查不公開原則,今天偵查內容不方便向大家報告,但是我要強調,我從政30多年來,一向清廉自持、奉公守法,我絕對經得起公開檢驗,大家辛苦了,晚安」。
對於庭訊長達15小時,黃健豪30日表示,司法偵辦是否違反比例原則,甚至有政治清算的嫌疑,自有社會公評,國民黨處分黨產一切合法,絕對禁得起檢驗。早在馬英九前,綠營民代即揚言,等他們上臺,「再把馬英九抓起來關」,顯示民進黨骨子裡就是把司法當成當權者的政治工具。
黃建豪說,如今北部有北檢針對馬前主席的司法動作不斷,又看到南部發生雄檢近日辦慶富案的爭議,都讓外界懷疑民進黨執政後已全面幹預司法,企圖藉司法打壓異己、回護一黨私利,與馬英九任內絕對尊重司法的態度,更是明顯對比。
此外,對於綠媒以「黨產賤賣案」字眼為報導標題與內容,黃健豪也表示強烈不滿,他強調,「三中案」在當時的環境下,國民黨認為售價合理,絕非所謂賤賣,況且此案尚在偵辦之中,呼籲媒體秉持新聞倫理,公正客觀報導。
所謂「三中案」起因於2005年「黨政軍退出媒體」政策,國民黨當時將名下擁有的「中影」、「中廣」、「中視」等三家媒體處分掉,過程引發綠營質疑,當時的國民黨主席為馬英九。當時由特偵組進行查辦,過程中傳喚蔡正元、郭臺強、趙少康等上百位政商人士,但最後在2014年,特偵組以查無不法為由,將案件籤結。不過民進黨執政後,臺北地檢署重啟偵查「三中案」,稱發現「問題重重」。
洪秀柱嗆蔡當局「就是要關馬英九」
對於臺北地檢署29日因「三中」案,首度以被告身份傳喚馬英九到庭應訊。洪秀柱表示,難道蔡當局無論如何就是要關馬英九?
洪秀柱質疑,「三中」案左一個洩密、右一個賤賣,但民進黨當局在捍衛勞權、追查慶富案就沒見這麼用心呢?難道蔡當局無論如何就是要關馬英九?還是眼看弊案就要引火燒身,再度濫用公權力轉移焦點?
洪秀柱也說,明明偵查不公開,但卻有一堆「不為人知」的「證據」能夠讓記者寫得「斬釘截鐵」!這又是為什麼呢?也真是奇怪!
對於馬英九卸任後頻跑法院,馬英九辦公室前副秘書長羅智強表示,民進黨以近百訟案交互濫訟馬英九,就算不能把馬英九關起來,也要讓他頻頻跑法院,幾乎成為法院的「專職出庭人」。羅智強批評,這些濫訟的綠營人士,以為這是在羞辱馬英九,但其實這是在羞辱臺灣、羞辱「司法」也在羞辱綠營自己。
訴訟路漫漫 馬英九已因五案出庭
涉及「三中案」的馬英九,昨天雖然在偵訊15小時後無保請回。但臺媒指出,未來一旦包括大巨蛋案等官司接著登場,馬英九跑法院的日子,一切才剛剛開始。
呆丸君為您整理了馬英九目前涉及的五項司法案件的審理及出庭歷程,帶您一窺馬英九的漫漫訴訟路:
2013年
10.4 黃世銘監聽及司法洩密案,馬英九在任內以證人身分出庭
2016年
8.4 馬英九自訴控告周玉蔻加重誹謗案,卸任後首次出庭
8.30 馬英九自訴控告周玉蔻加重誹謗案,再度出庭
12.1 柯建銘自訴「教唆洩密案」,馬英九首次出庭
2017年
4.14 柯建銘自訴「教唆洩密案」,馬英九在臺北地院出庭
5.16 柯建銘自訴「教唆洩密案」,馬英九在臺北地院出庭
8.16 大巨蛋案,馬英九在臺北地院出庭
8.25 柯建銘自訴「教唆洩密案」,馬英九被臺北地院判決無罪
9.4 柯建銘自訴「教唆洩密案」, 「高院」二審
10.11 柯建銘自訴「教唆洩密案」, 「高院」無罪定讞
10.31 大巨蛋案,臺北地檢署起訴31人,另案追查馬英九
11.28 檢察官公訴「教唆洩密案」,臺北地檢署首次開庭,馬出庭
11.29 「三中案」 臺北地檢署首次開庭,馬英九出庭
……
民進黨上臺馬英九在劫難逃?
中國社科院臺灣問題專家陳桂清曾撰文指出,民進黨上臺後,針對馬英九的政治追殺其實早已一環接一環悄然展開。民進黨先是否決馬英九赴港申請,試圖對馬實施「境管」,然後啟動「亂槍打鳥」戰術,提起多項針對馬英九的訴訟。總之目的一是要「別讓馬英九逃跑」,二是要將馬英九關進監獄。臺北地檢署起訴馬英九,應該說是,「開出了政治追殺馬英九的第一槍」。民進黨之所以不顧各界指責與非議,鐵了心要追殺馬英九,其實埋藏著很深的政治圖謀。據指出,民進黨追殺馬英九隱藏三大陰謀。
首先,向「深綠」交心,緩解執政壓力。 目前,蔡英文當局施政爭議不斷,施政滿意度出現「雪崩式下跌」,面臨的執政壓力非常大。與此同時,黨內「深綠」勢力對蔡英文的人事安排與兩岸政策又頗多不滿,頻頻放話批評,甚至發布民調進行唱衰。在此情況下,蔡當局對馬英九這位「深綠」勢力眼中的「頭號敵人」展開政治追殺,正好滿足了「深綠」勢力胃口,大大減弱了「深綠」勢力的批評壓力。
其次,進一步打擊分化國民黨。臺北檢方起訴的「教唆洩密罪」因2013年9月的「馬王政爭」而起,暴露的是恰恰是國民黨的內部矛盾。如今民進黨當局起訴馬英九,可以說再一次將國民黨的內部矛盾暴露在媒體聚光燈下,不僅勾起島內民眾對國民黨內鬥的記憶,而且直接影響正在進行的國民黨主席改選。
最後,防止馬英九發揮「反獨」能量。 民進黨追殺馬英九,其實背後最為重要的政治目的是要讓馬英九閉下「反獨」的嘴,讓他發揮不了「反獨旗手」的作用。馬英九任內的績效不佳的執政成績,以及「不統、不獨、不武」的大陸政策雖然令很多人不滿,但是他和他領導的國民黨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還是立場堅定,無論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政治基礎,還是在釣魚島、南海主權問題上堅持中華民族大義、固守祖權,馬英九的表現都值得稱讚。
雖然柯建銘自訴馬英九一案一審馬英九被判無罪,但之後臺北地檢署的公訴仍然讓馬英九的命運顯得有些前途未卜。中國社科院臺研所臺灣問題專家陳詠江指出,馬英九一審被判無罪並不奇怪,馬英九不可能自己洩密給自己。
陳詠江認為,真正對馬英九的威脅來自臺北地檢署的公訴,一方面公訴舉證能力與調查權限遠遠要超過柯建銘個人,另一方面,公訴審理的內容也會包括8月31日的第一份報告。在臺北地檢署的公訴理由中,提到馬英九曾經任職法務部門負責人,曾宣讀過一些涉及洩密的文件,在主觀上存在洩密的嫌疑,另外在客觀上,馬英九確實將關說案透露給時任行政機構負責人江宜樺。
馬英九的麻煩,還遠不止於這些案子。根據臺媒統計,臺北地檢署手中涉及馬英九還有尚未偵結的案子還有好多個,時間跨度涵蓋了馬英九就任臺北市長到臺灣地區領導人的16年時間,包括富邦銀並北銀案、貓纜塔柱經費浮報案、馬小九特別費案、土地弊案、財產來源不明案和部分洩密案。而隨著明年又一次重大選舉的臨近,馬英九這種兩點一線的卸任生活恐怕將越來越尋常。
綜合臺灣東森新聞網、聯合新聞網、中時電子報、海外網報導
編輯:海峽導報臺海中心
最權威的「呆丸」君,臺灣的事兒全都懂!畫風隨時切換,您請隨意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