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鄧雅菲
2020-05-29 07:28 來源:澎湃新聞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中律協創會會長陳曼琪向大會提交了《關於健全粵港澳大灣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合作機制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建議》稱,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粵港澳三地未能完全發揮協調互助作用,為了進一步健全粵港澳大灣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合作機制,特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一、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公共衛生防控基地建議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傳染病預防控制常設隔離區及研究基地(「大灣區公共衛生防控基地」),可選址在廣東省周邊較偏遠的離島或直接興建人工島嶼,並做好交通配套。基地應有足夠空間接收及容納檢疫人士、確診病人、醫護及其他研究技術和支援人員,亦要配備符合三地標準的檢測化驗中心及收治醫院。基地亦可預留空間作為展覽教育基地,進行傳染病預防宣傳。
建議基地區域按需分配,以出租方式租予廣東省政府、香港及澳門特區政府。基地實施「一國兩制」原則,租地範圍內為各地政府的司法管轄區,實施相應的法律法規,並由各地政府自行規劃、建設和管理各自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常設隔離區、抗疫醫院及研究基地。
二、統一大灣區疫情應變級別標準,設立協調中心建議大灣區內採用統一的疫情應變級別標準,公布統一的應對措施、隔離檢疫標準、人員流動管治政策等規定。
建議成立大灣區防疫協調中心,為受疫情影響滯留國內其他地區或國外的大灣區人士提供適切支持;統籌調度三地防疫藥品、物資及日用品的生產、製造、採購及運輸等;在緊急情況下,設立防疫中西藥物(尤其是新研發藥物)及設備的互認互通特快綠色通道,實施粵港澳三地醫護人員專業資格臨時互認互通,方便區域內資源共享,共同抗疫。
三、成立大灣區防疫專家小組建議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常設防疫專家小組,邀請全球各地傳染病及公共衛生專家出任科學顧問成員,並定期舉行區域性或國際性會議,加強國際社會對大灣區公共衛生安全的信心。
建議粵港澳三地政府定期舉辦聯合防疫及防災演習;鼓勵三地民間組織定期交流防疫經驗,推行大灣區「防疫大使」計劃,加強基層公共衛生和防疫知識科普教育工作。
五、成立大灣區動物衛生及檢疫委員會建議成立大灣區動物衛生及檢疫委員會,牽頭負責《野生動物保護法》、《漁業法》、《動物防疫法》和《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法律的教育和推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疫後策,全國兩會,公共衛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