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樹葉掉下來也怕砸了腦袋」來形容馬三立先生,可以說一點也不為過。也正是他這樣的性格,使得他在收李文華為徒這件事上,瞻前顧後,不敢越雷池一步。
馬老這樣的性格,是和他坎坷的身世分不開的。當年,他學藝有成,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卻被惡霸袁文會逼迫,進了他的兄弟劇社。當張壽臣和侯寶林已經紅遍天津衛的時候,馬三立只能靠演反串戲餬口。
進入新中國,為馬三立的藝術生命帶來了新生,他創作表演了《開會迷》,《買猴》等作品。但是運動一來,下放的名額不夠,有人竟首先想到讓他來湊數。正值壯年的馬三立,無辜迎來了他十多年的遠離舞臺,勞動改造的煉獄生活。
正是因為這樣的遭遇,使得馬老遠離官場,一輩子過得謹小慎微。當80年代,李文華有機會拜訪馬三立,說明自己想拜在馬三立門下的時候,馬三立對於李文華的人品和藝術,都是十分認可的。可惜,明明是一見鍾情,你情我願的事,卻也敵不過旁人的阻撓。
馬三立先生在當時相聲界的輩分是最大的,沒有人能以輩分對他施壓。能對馬三立施加影響的,只有北京的侯寶林先生。侯寶林先生藝術造詣極高,為相聲改革做出過突出貢獻。並且多次到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表演,晚年著書立說,對相聲的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
李文華當年是由馬季力主引進到中央廣播說唱團的。雖說比馬季大幾歲,但最多他們也只能算是平輩。如果他拜馬三立為師,豈不成了侯寶林的師弟?而且也成了馬季的師叔,姜昆的師爺?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使得侯寶林先生並不同意馬三立先生收李文華為徒。而馬三立一方面顧及侯寶林在相聲界的影響,而另一方面,因為侯寶林曾經代拉馬志明,拜師自己已故的師父朱闊泉為師。正是這兩方面原因,所以當侯寶林提出異議的時候,馬三立也只能把這件事先擱置了下來。
1993年,侯寶林先生逝世。此時,應該不會有人,再有能力影響到馬三立先生收徒這件事了。因為,相聲界有影響力的馬季,自身輩分和馬三立相差懸殊。而且他對馬三立的藝術造詣更是無比敬仰。
在馬三立告別演出時,馬季曾送給馬三立一幅字,竟然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幅字曾經引起過侯氏家人的很大不滿。但也可見在馬季心目中,馬三立的地位早已經超過了自己的師父侯寶林。
而當時相聲界的新生力量姜昆,更是力主讓自己的老搭檔,能夠拜在馬三立門下。至於輩分的問題,對於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至關重要的大事。
所以,在侯寶林先生逝世後,能夠阻撓李文華拜師的,也就只有侯耀文了。當時,他已經是中國鐵路文工團的副團長,說唱團的團長。手下弟子眾多,但更重要的還是延續幾十年的侯家和馬家的關係。
當年侯耀文在後臺,聽了馬三立的單口相聲《祖傳秘方》之後,曾經一把把乾瘦的馬三立先生抱了起來,興奮地說,「我的爺爺,全中國也就你敢這麼說相聲啊。」可見,他們的關係的確是非同一般。
另外,阻止李文華拜師,不但是侯耀文父親的意思,同時相聲界內部都知道,侯氏和馬氏兩派向來多有成見,藉此打壓對方,也是可想而知的事。
而偏偏碰上馬三立先生一生謹慎,這件事就再度擱置了。這一擱置就又是五年。直到2008年11月份,姜昆看到李文華先生的身體已經不行,才加緊操辦拜師儀式。
而此時,馬三立先生已經去世4年,侯耀文先生也已經在前一年離開了人世。這場拜師儀式,已經不會再有任何人幹預了,馬三立先生的兒子馬志明先生和馬三立先生的弟子常寶華先生,都出席了這個儀式。
但是,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前面說過,馬志明是侯寶林的師弟,是朱闊泉的弟子。他無權代表父親馬三立收徒。這一點,在儀式上馬志明先生特別指出,他來的目的,不是收徒,而是證明馬三立先生曾經在80年代,就同意收李文華為徒。
馬志明在儀式上說:「能把李文華先生寫到我們家的家譜裡,這是他的多年夙願,也是我家的榮耀。」李文華先生更是帶著氧氣袋出席的拜師儀式,並向馬三立先生的蠟像鞠躬行禮。
至此,一段耗時長達20多年的拜師,才算圓滿結束,李文華先生終於在有生之年,達成了拜師馬三立先生的夙願。半年後,李文華先生也離開了人世。最終能把李文華先生列入馬氏相聲的家譜,是對李文華先生的慰藉,也了卻了馬三立先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