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嘉玲在《我們來了》節目中被問到:你最想回到哪個年齡?
「我還真的非常喜歡我現在這個年齡。我現在這個年齡這個階段,是我最飽滿最自信的時候。」
已年過50的她,妝容精緻,打扮優雅,眼神從容,笑容淡然,如同一杯沉澱了歲月的清茶,暖氣氤氳,餘香飄然。
很多女孩的生日蛋糕上,總是會寫著「永遠18歲」。你是否也曾有同樣的生日願望呢?
可你仔細回想,18歲的你,擁有著什麼嗎?
是的,你擁有著滿臉的膠原蛋白、清澈無知的雙眼,你也擁有著充沛的精力。但是,18歲的你,大都處於高考備戰的緊張階段。
你那滿臉的膠原蛋白早就被推積如山的試卷掩蓋;
你那無盡的精力也逐漸被應試壓力消耗殆盡;
也正是你那雙清澈無知的雙眼,讓你的父母左右著你的「夢想」,讓你踏上他們規劃好的路途……
你或許想要反抗,甚至想要離家出走,但是你沒有錢, 也沒有好友可以收留你。因為你的好友情況或許不比你好到哪裡去。
18歲,一個青春鼎盛的年紀,卻是最無助,最軟弱的時期。
18歲,其實你的人生都還不屬於你自己。
18歲的你,或許也曾被告知過:30歲之前,絕大多數人都將完成人生全部重大事件,包括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結婚生子。
很多人也就認為,好像人生裡所有的精彩都在30歲前。
30歲之前的你,可以有受大眾追捧的「少女感」;可以用臉上的膠原蛋白吸引不同類型的異性;也可以有時間化妝打扮,關注時尚。
似乎30歲後,你將失去這一切。臉上的麵粉將會取代昂貴的粉底;廚房的油煙將會變成保溼的面膜;就連沾滿油漬的圍裙也將替代性感的酒紅色睡衣。
所以很多女人,在臨近30歲或者30歲到來的時候,顯得那樣恐慌,那樣焦慮,害怕自己青春不復,美貌不再。
但,困住你的,其實從來不是年齡,而是你的心態。
劉嘉玲也曾在一期訪談節目中說過:我曾經以為在人生的拋物線上,30歲才是最高點,而今恍然,50歲可以是巔峰,也可以是起點。
30歲前的她,享受著成名帶來的榮耀,卻也經受著榮耀帶來的痛苦。但她依然從容不迫,甘之如飴。她用30歲前積累的財富,在50歲的時候投資商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2015年,劉嘉玲創立了自己的時裝品牌ANIRAC。該品牌的設計簡潔,優雅,極具獨立時代新女性的氣質。透過這個品牌,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對人生的態度、對生活的觸感。
30歲的到來,甚至是40歲和50歲的到來,其實都不可怕。
只有經歷過足夠多,你才會逐漸學會淡然,才會慢慢領悟到歲月想要給予你的智慧與從容,也才會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和如何去得到。
與你的18歲相比,此時的人生,才真正屬於你。
亦舒說過:做女人,要做得像一幅畫,不要做一件衣裳。
華麗的衣裳總是浮於表面,總有一天會過時,會褪色;但一副好的畫作,卻是有內涵的,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它帶著永恆的色彩,在時光中盛放,在歲月中沉澱。
暢銷書作家李筱懿老師曾選了一張構圖和光線都一般、但笑容幸福的照片作為《在時光中盛放的女子》的封面照,還特意囑咐修圖師不要把她的皺紋修掉。她說:這些紋路是我真實的一部分,既是我的年齡也是我的年輪,代表著積累、經歷、誠意和溫度。
臉上的紋路,就如同那畫中的紋理,越深刻,越永恆。
這樣的紋路,我同樣在通過一次採訪重回觀眾視線的「驚鴻仙子」俞飛鴻臉上看見。
採訪過程中,她眼角的皺紋清晰可見,但眼神依舊光芒閃爍。
她一字一句,不緊不慢地回答著問題,表達著自己的關於成長、婚姻、外貌等看法。
在被追問為何還不結婚時,俞飛鴻表示,她不是單身主義也不是不婚主義,同時她也不反對一切生活形式。結婚也好,不婚也罷,都是自己的選擇,也都是當下的一種最好最舒適的狀態。她從不為現下的狀態焦慮,而是享受當下。
俞飛鴻的睿智,在她30歲前還未出現,一切都源於她豐富的經歷。她的演員生涯讓她體會了不同的人生;她的留學經歷,鍛鍊了獨立的意志。她不炒作,回歸本真生活,用柴米油鹽澆灌出永不凋零的玫瑰,芳香宜人。
其實,那些年,你所讀過的書,所走過的路,所見過的世面,所經歷過的痛苦,所感受到的快樂,每一步,每一天,都算數。你在20多歲時的努力,終會在你30歲後兌現。
女孩們,請不要再畏懼30歲的到來。
哪怕你正獨自一人照顧著孩子,哪怕你正經歷著麻煩的婆媳關係,哪怕你正承擔著不小的房貸壓力。熬過這些,你將變得無所畏懼,你將收穫從容淡定。
願經歷時光洗禮的你,眼裡有故事,臉上無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