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韓梅梅 編輯:程晴
製圖:蓓蕾 校對:子云
據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嬰兒手推車行業發展現狀調查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市場手推車零售總額再創新高達147.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11.5%。
從數據上可見,作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嬰童產品消費國,我國嬰兒推車的市場需求潛量巨大。市場紅利之下,吸引了大批商家進來掘金。但與此同時,也伴生了一系列的惡性競爭行為。
標準過低,缺乏安全保障
作為寶寶出生後使用的第一個交通工具,嬰兒推車安全性能的強弱,勢必是媽媽們最為關心的問題。是以,針對嬰兒推車的尺寸、安全裝置、標識標記、適用年齡、穩定性以及耐用性等,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GB14748-2006 兒童推車安全要求》對以上問題做出了明確的規定。
不過據筆者了解發現,目前仍有不少存在安全隱患的嬰兒推車流轉在市場之上。就在今年4月26日,安徽酷豆丁兒童用品有限公司還向安徽市場監督管理局、六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20年4月10日起召回2016年10月23日生產的批次為16342的600臺精品輕盈傘車(兒童推車)。
召回原因是:經法定檢驗機構檢測,該批次產品在車輛面向斜坡向上放置、靠背調節至最平躺位置時,車輛向後翻倒,不符合標準GB14748-2006第4.8條款的要求。在使用過程中,如將嬰兒車放置大於12°斜坡路面,且無人看護的情況下有後翻的風險,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造成兒童有摔傷的危險,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危及生命的危險。
但這並非是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第一次發布嬰兒推車的召回信息。早在今年1月,因安全使用說明告知不清,束縛裝置、剎車裝置及穩定性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導致兒童被摔傷等風險。寶萊兒童用品貿易有限公司也曾向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申請,召回自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4月20日,以及2018年4月至7月生產的830臺億寶萊溜娃神器(規格/型號:金屬管五輪)。
除卻技術問題外,2019年6月,江蘇省消委會從天貓、京東以及線下商場採購了26款,價格從399元~6550元不等的兒童手推車進行相關標準檢測。結果顯示,babycare(型號8700)的PU皮革中被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不符合要求,並且DBP、BBP、DEHP的含量之和達到0.338%,超出標準最高限0.1%兩倍之多。
然而,世界衛生組織早前就發布公告,稱鄰苯二甲酸酯類實際上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可以通過呼吸道、皮膚等進入體內。兒童接觸後,很可能會傷害到肝臟、腎臟,甚至影響到生殖發育、引發癌症。
以上這些還只是嬰兒推車不合格名單上的冰山一角。為切實保障中國寶寶的安全,國家相關檢測部門還應對產品的質量問題進行嚴格監管,企業出廠時保證產品質量無存疑。
價格天差地別,同質化嚴重
除安全問題以外,嬰兒推車產品同質化嚴重和價格區間大也一直為行業所詬病。
據業內人士介紹,嬰兒推車也需要在產品設計上不斷創新,融合新技術以尋找新亮點、新突破,這也是童車企業打造差異化產品的重要途徑。
但在嬰兒推車領域仿冒盜版情況屢禁不止,並且還憑藉低價搶奪正版產品市場,這也就造成了行業品類過於單一,同一款式的產品有多個品牌同時在售,致使不僅消費者選擇困難,行業也容易陷入「快魚吃慢魚」「劣幣逐良幣」的不良循環。
為了打破這種局面,部分產品會在產品性能上下功夫,以求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比如:增加充電、看電影等五花八門的功能來吸引寶媽購買。但有消費者反饋:那些看起來似乎與眾不同、高大上的設計其實根本沒有什麼用,並且相較於同款嬰兒推車,價格瞬間翻了一番。
說到價格,經調查發現,嬰兒推車的價格差距十分懸殊,少則幾百,多則上萬,根本不知道區別在哪裡;另有一些嬰兒推車打上了「網紅」標籤後,身價更是蹭蹭上漲。
「嬰兒推車本身是涉及到很多安全因素的產品,需要通過材質檢驗以及不同的測試來保障產品的安全性,這對正規品牌公司來說需要投入很大的生產成本,間接提高產品價格。而小品牌不注重產品的質量和口碑,偷工減料售價較低,這就導致了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大相逕庭。」某嬰兒推車負責人表示。
在競爭激烈的嬰兒推車行業,這種不正當行為不僅對正品品牌造成了一定價格上的衝擊,而且也對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危害巨大。
貼牌生產,「假」原創
不僅如此,代工貼牌生產和假原創也是行業一大通病。據了解,全世界90%以上的大品牌嬰兒車都是在中國代工生產的,這還不算什麼,畢竟代工生產在當今社會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有知情人士透露:現如今國內的嬰兒推車行業已從曾經的國外設計國內加工,轉成了國內工廠設計好款式後,再帶去全球各大母嬰展參展供國際大牌挑選,直接下單貼牌。
例如,來自美國的safety1st和來自德國的cam就是出自同一個工廠,兩者除了車頂、車架的顏色有些許區別以外,整體款式幾乎一致。
左邊是cam,右邊是safety1st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設計一款市場上比較前沿的新車型耗資太高,且從設計到生產再到投入市場這個過程很漫長,成本和市場反響十分不具穩定性。
「目前除了stokke、mima等幾個頂尖品牌還忠於原創外,其他各大廠商為了節約成本、提高效益已經開始轉為去各大工廠尋找合適的款式貼牌,」相關業內人士表明。而大牌童車企業尚且如此,可想而知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更是變本加厲。
當然了,雖行業大方向在種種因素的影響下發展至此,但依然不乏有忠於原創的清流及堅守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庭消費支出的增多,未來嬰兒推車也會繼續朝著高端化方向發展,至於產品本身的內動力從目前來看還亟待進一步增強。
參考資料:嬰兒推車有多坑?困媽十年行業經驗幫你揭秘行業內幕,讓你少花冤枉錢!——困困媽
此文為母嬰前沿編輯韓梅梅撰寫,
未經授權,不得私自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