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甲冑柔道,日本人沒少幹這種奇怪的表演…

2021-02-23 一招OneHit


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日本時,在首相安倍晉三的帶領下,前往「講道館」觀看了柔道表演。本來嘛,柔道作為普京的最大愛好之一,投其所好也是應該的,然而…當視頻播出後,眾網友坐不住了。


這哪是柔道啊,簡直就是碰瓷!


在大眾眼裡,柔道可能是這樣↓


或者這樣的↓


反正肯定不是視頻裡那樣的。

國人表示看不懂,看的尷尬癌都要犯了…

就連日本人自己都是一臉懵逼,吐槽無力…

那麼,這尷尬的柔道表演到底是什麼呢?日本人不至於隨便拿個表演出來糊弄普京大帝吧?

柔道の形


正如傳統武術的套路演練一樣,柔道中也有,這個套路叫做「形」(kata)。「形」也有世界錦標賽,共有7個項目種類,包括投形、固形、柔形、極形、古式形、五形、講道館護身術。這次給普京表演的就是「古形」。「形」的作用很純粹,是了解技術原理、通過分析每一個動作來鞏固,在達到動作標準的同時,充分演示人的重心是如何被破壞的。沒有任何危險的技術,只是點到而止地把柔道的技術原理展示出來,突出柔道運動的精神和內涵。

視頻中的表演者身穿古代甲冑,模擬日本古代武士,這是非常少見的,或者說是為了普京本人專門安排的,被認為是柔道的高格調表演形式之一。也就是說,不是你想看,想看就能看的。


不過,這個看似奇怪的柔道表演可能勾起了大家熟悉的回憶…《那些年我們看不懂的甲冑演武》。

甲冑居合演武


演武者-加藤師範,身著重達13.5KG的甲冑。「居合」(拔刀術)是一種瞬間拔刀殺敵的技術,熟悉劍道的人應該對居合略有耳聞。在日本的戰亂時代,談判中刺殺對手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跪坐著迎敵的戰術開始發展起來,這種戰術可以對付赤手空拳的敵人,也可以對付懷中摸出的匕首和突然闖入居高臨下的攻擊者,甚至是突然拔出的刀,這就是為什麼日本傳統武術非常注重座技訓練的原因。


日本武士談判時基本都是跪著的

居合的始祖叫林崎甚助,是戰國時代著名的劍客,玩過遊戲《信長の野望 天道》的玩家們可能對他有點眼熟。沒錯,他的別名是:林崎杰倫。


這樣一說,或許你會發現這個遊戲裡的明星臉還不少,比如:


姊小路玉清


長尾秋生



織田冠希

甲冑槍術演武

作為長兵之帥,「槍術」也是戰國時代的常用兵器,起初一般為步兵所用,在武將也逐漸採用後形成了所謂的槍術。根據個人喜好,武將們會進行各種DIY,所以你能看到長相各異的槍。大家熟知的戰國名武將:本多忠勝、前田利家、真田幸村都是槍術名家。


日式刺刀拼殺技術也是脫胎於日本傳統槍術。


甲冑鐵炮演武

在戰國中後期「鐵炮」已經廣泛運用,射程和射擊精確度要大大強於普通的弓箭手(為什麼說是「普通的弓箭手」?因為人和人不一樣,不能說一大群弓箭手裡不會偶爾出一個像遊戲裡那樣天賦異稟的弓術高手,能把手中的弓箭發揮出超強的水平,但是這種人萬中無一),雖然鐵炮有著射速太慢和下雨天無法射擊的缺點,但是射程、精確度、威力的三重優勢,使得鐵炮在戰場上的殺傷效率遠在弓箭之上。



戰國時期槍法最出眾的當屬「雜賀眾」,他們是以鐵炮為武器的傭兵集團,其中尤以鈴木重秀最為著名。


所以這一類的演武,更多的意義是對於文化傳統的傳承,為生於現代的我們重現往日歷史的風採,實用意義並不是很大。


相關焦點

  • 安倍邀請普京觀看的逗比表演究竟是什麼玩意
    國內網友給這個演武視頻編排的臺詞和情節日文的新聞中把這個表演叫做:「講道館古式柔道の形の演武」,即使不懂日文也能看明白,意思就是古代柔道的對練套路表演,這個講法其實是錯的,至少不準確,這個東西實際上叫做「甲冑柔術」,是日本古代武士在戰場上所使用的徒手格鬥技術,那麼大家就好奇了,打仗怎麼還能打到徒手的地步,其實這個跟日本的古代戰爭形態有關
  • 魯迅,黑澤明與日本柔道
    西鄉四郎資料館中公開照片,晚年的西鄉和保科足有10cm的身高差距。保科的突出成就,是日光東照宮<晃山系列>編輯項目(共11卷)。他是一名學者,而不是武術家。在當時的日本學術界,他的地位不可謂不高)可以說,西鄉此舉完全不是為了習武,而是重新投入家庭的懷抱。他出身卑微,身高又並不過人,西鄉一直是一位自尊心極強的武者。這裡的措辭,後文會有解說。
  • 史上最強柔道家,日本柔道之鬼的木村政彥
    木村政彥(1917—1993),出生於日本熊本縣。他從九歲開始就練習柔道,六年後便考取了四段資格。1935年,木村政彥在經歷了人生僅存的四場柔道敗仗後,成功以18歲之齡獲得了五段資格,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柔道五段。據聞他每天都會在東京警視廳及講道館的道場內苦練,其中尤以大外刈一式最為純熟。
  • 為何說李小龍最開始喜歡的不是詠春拳而是日本柔道?
    李小龍一生學過很多功夫,如西洋拳擊、柔道、詠春、鷹爪拳等,可能很多人認為李小龍最開始喜歡詠春,其實李小龍在學校期間除了學拳擊之外,他對這種日本功夫十分崇拜
  • 日本AV女優曾是全國柔道冠軍?她當初下海拍片竟是為了……
    日本AV女優「鮫島るい」近期參加了推特上一個名為 #10年挑戰 的話題。
  • 在富庶的兩宋時期,部隊的甲冑是怎樣的?有哪些創新的甲冑技術?
    其中兜鏊主要是用來保護將領的頭部的,而在五代時期,由於護項逐漸被棄用,因此在兜鏊的下部被加裝了用來保護脖子的頓項,宋代的兜鏊也沿用了這種做法。而起主要防護作用的兜體,除了在外部紋飾上略有不同之外,其形狀和功能都是比較相似的,為了讓其固定,在其下方一般還有專門的織物系帶。
  • 武士之魂,日本屈指可數的甲冑師耗時3-6年製作價值千萬戰國甲冑
    根據時代來劃分類型的話,上古甲冑:短甲、掛甲、綿甲冑;中世甲冑:大鎧、胴丸、胴丸鎧、腹當、腹卷;近世甲冑:當世具足。在日本的甲冑體系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要算是「大鎧」、「卷腹」、「胴丸」、「當世具足」這幾種類型的鎧甲了。大鎧及其各部位名稱▽
  • 周鴻煒強烈推薦,創業公司必讀聖經——《柔道戰略》
    《柔道戰略:小公司戰勝大公司的秘密》 [美]大衛•B.尤費著 中信出版集團紅衣教主周鴻煒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且樂於分享的人,最常分享的一本書《柔道戰略:小公司戰勝大公司的秘密》也代表了他的商業戰略。柔道三原則:移動、平衡、槓桿借力柔道就是利用對手的體能和力量,借力打力,使體力處於劣勢的人能夠戰勝在體力方面佔優勢的對手。——《哥倫比亞百科全書》柔道戰略是一個複雜的概念。從根本上說,柔道隱喻著怎樣在競爭中獲得勝利。顯然,所有的隱喻都有局限性,它們的比喻有時是不那麼全面的。但柔道隱喻可以幫助你掌握柔道戰略的思維框架。
  • 【佳片推薦】柔道龍虎榜 柔道龍虎榜 (2004)
    古天樂之前沒有接觸過柔道這種高深的運動,所以每天都一身水,一身汗,而且常常被郭富城「抓」到,有一場戲要拍郭富城將古天樂反手摔倒的場面,拍攝多次才完成,結果是兩人都受傷了,郭富城擦傷手指及拉傷大腿肌肉,而古天樂就被他抓傷下巴。在電影中,應採兒差不多有一半的戲份都在舞臺上獻唱。從未在大銀幕獻唱的她在拍攝前很緊張,所以大約在拍攝此片前三個月,已經勤練歌藝 。
  • 明朝盔甲能做到天下第一,是因為這種甲冑不僅便宜,而且實用性強
    其中手工是有點粗糙,但皮甲顏色和表面的紋理、這種凹凸有致的美,在這片皮甲裡面承載了哪些英勇殺敵的英雄事跡的紀念意義。隨著經濟社會的的發展,人們的工藝水平在提高。國家也是特別重視兵器這一塊,畢竟這是打贏戰爭的一件法寶,所以很多人都是努力在改進這種兵器的使用。
  • 中國甲冑最經典、華美、威武的時代——大明鎧甲
    明甲另一個進步就是的腿裙增添了吊掛設施,晚唐五代以及宋代,鎧甲都有長達腳踝的腿裙,這樣可以有效保護武人騎在馬上的雙腿。不過也給武人下馬後的徒步帶來不便,明甲增添了吊掛設施,徒步時將裙角吊起,大大方便了行走,上馬後再放下,又可保護腿腳.
  • 為柔道奉獻一生的女子柔道十段福田敬子
    福田敬子年出生於東京武術世家,21歲起追隨日本柔道創始者嘉納治五郎門下學習柔道。1966年為推廣柔道而遠赴美國擔任柔道講師。
  • 長安十二時辰裡甲冑長什麼樣?西瓜視頻帶你感受劇集的盔甲故事
    ,特意拜訪拍攝了一期關於《長安十二時辰》裡兵器和甲冑的製造和還原過程!這套大都護府的甲冑原型出自唐朝公主墓的壁畫!因為大都護府的職能緣故,需要的甲冑都是重型戰甲,這一套甲冑下來也有三十公斤左右。現在的普通人穿上他還是會有點吃力哈,更不用說穿上這沉重的甲冑還要行軍打仗。不難想像,古代的這些將軍戰士體力還是要比現代人好很多!介紹完甲冑,接下來看看兵器!
  • 日本前柔道世界女王準備不足輸給女高中生
    日本前柔道世界女王朝比奈沙羅,2018年在世界柔道錦標賽重量級(超過78公斤)獲得金牌,24歲的她今天出賽全日本柔道選手權大會上,卻敗給了18歲的女高中生。據《日刊體育》報導,東京奧運柔道重量級候補選手朝比奈沙羅,在選手權大會(與奧運、世界錦標並列日本柔道3大頂尖賽事)無差別級第一場比賽輸掉之後,第二場遇到70公斤級的兵庫縣夙川女高中生桑形萌花,結果在8分34秒的時候因為犯規判定落敗。
  • 日本徒手武術始祖——「大明武林」陳元贇(從柔道與中國跤的相似說起)
    所以起倒流柔術是現代柔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柔道的投技、亂取(自由對練)都是以起倒流為基礎的。       日本在古代沒有空手道,而武士練的徒手技術是以柔術為主。所以日本人至今仍稱陳元贊為「起倒流柔術」之始祖。  這後來也使柔道傳遍日本,陳元贇被日本人奉為柔道鼻祖被尊為日本柔術之父。東京愛宕山有「起倒流」門人於1779年立有「起倒流拳法碑」,碑文上有「拳法之有傳也,自投化人陳元贇而始。」日本起倒流和古武道研究會在東京立碑:「拳法之有傳也,自投入明人陳元贇而起。」
  • 甲冑復原師:葉思太
    葉思太:目前為止,大大小小的甲冑作品已經過百件。未來計劃是跟公司整體計劃繼續進行甲冑創作,並努力接電影甲冑訂單。葉思太:甲冑工藝紛繁複雜,一個人是不可能掌握的,因此需要與多方工匠合作。比如做甲冑的漆需要和專業的漆器加工者合作,做鏨刻也得找專業的鏨刻師傅,因為這些工藝都是經年累月才能掌握的。我目前主要是做創作大方向的把控,實際操作也有助手幫忙,因此更加注重自己設計能力的提升,至於高端工藝則完全仰賴專業人士。
  • 與柔道結緣的名人明星們
    他13歲開始練習柔道,曾是俄羅斯聖彼得堡市柔道冠軍,黑帶高手,而且很可能是全球惟一一個自衛能力堪與保鏢相提並論的領導人,眼下擔任歐洲柔道聯合會名譽主席。每天早上起床後,他都要做30分鐘的體操,然後遊泳20分鐘,晚上下班後也會設法抽出一個半小時健身,不過他最擅長最喜歡的是柔道,而且是黑帶的高手,他說,「當我和別人練習柔道時,感覺好像是和自己的親人在一起。」
  • 柔道——最古老的角力項目
    日本專家進入彼得堡後, 在幾年內, 一直在科學大本營裡進行柔術的傳授事業。他們的學生用自己勤奮的勞動創建了徒手技擊基礎,這種技擊後來形成了它的分支一桑勃摔跤術。然而無論是研究柔術奧妙的俄國軍官,還是掌握日本人搏擊經驗的西方特殊身份的職員都沒有想到要去研究一下日本和中國數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月羅衣是一種身著鎧甲、進行一對一地角力的最古老的項目 。
  • 明治柔道英雄「姿三四郎」與中國之淵源
    作為1981年中國引進的第一部日本電視連續劇,《姿三四郎》在中國播放後曾轟動一時,引發了「萬人空巷」的觀劇現象;男主角「姿三四郎」與《追捕》、《望鄉》、《血疑》等日本影視作品中的高倉健、山口百惠等演員一起,給「文革」之後、改革開放之初社會生活相對閉塞和沉悶的中國人,帶來了嶄新的視覺體驗,同時也給那個時代的人植入了一種全新的日本印象。
  • 除了櫻花,日本的楓葉也美得讓人窒息! 日本美景
    日本除了有櫻花,11月還有紅葉哦!京都地區的紅葉一般開始於11月上旬,11月中旬時達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