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是所有一炮而紅的明星都會遇到的煩惱,成名作《哈利波特》標籤如影隨形,想甩都甩不掉,如果猛地聽到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這個名字,需要反應一下這是誰,但若提起哈利·波特,那邊是無所不知的熟悉面孔了。
最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童星,丹尼爾的成長道路備受關注,11歲的雷德克裡夫擊敗百萬名競爭者,成功拿下「哈利·波特」一角,作者羅琳看到他之後,都不禁讚嘆「丹尼爾與想像中的哈利一模一樣」,在《魔法石》上映後,遠超《鐵達尼號》創下了北美票房的記錄,讓丹尼爾如日中天,僅僅6年時間,他便成為英國富豪榜最年輕的富豪,年僅18歲的丹尼爾飽嘗到名利帶來的甜頭。
然而,巨大的光環令丹尼爾身陷桎梏,在拍攝《哈利波特》漫長的十年當中,他幾乎對其他角色毫無興趣。人們只要一看到他的臉,就會聯想起「哈利·波特」,有時他會意識到自己變得跟「哈利·波特」一樣暴躁易怒,為了證明自己,丹尼爾全身赤裸的出演舞臺劇《戀馬狂》的最後10分鐘,抗議他出演的郵件塞爆了哈利·波特網站的郵箱,不僅讓丹尼爾損失了150萬美元,差點失去《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中的角色。
禁錮他10年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終於完結後,丹尼爾想盡一切辦法改變人們對他的固有印象。急於撕掉「哈利·波特」標籤,丹尼爾開始「學壞了」,酗酒、抽菸、逛夜店、不上學,讓恨鐵不成鋼的英國影迷對丹尼爾頗感失望。
為了向觀眾證明「自己不僅是哈利波特,還是能勝任任何角色的演員。」雷德克裡夫在電影中客串了各種重口味的小角色,在《維克多·弗蘭肯斯坦》留起飄揚的長髮,又在《統治權》中剃得只剩眉毛,出演《神奇犄角》中令人演毛骨悚然的惡魔,可惜觀眾對他的付出並不買帳,被觀眾吐槽「人設崩塌」。
時隔五年後,雷德克裡夫通過《驚天魔盜團2》回歸商業大片,並獲得觀眾的好評,雷德克裡夫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氣,如果用小李子在《荒野獵人》的自虐作為衡量標準, 那丹尼爾·雷德克裡夫離奧斯卡小金人應該也不遠了。在《瑞士軍刀》中扮演搞笑的屍體,讓他掉粉無數,但變態的演技終於獲得了圈內人的認可。
正如他所說的「改變是困難的,但困難正是改變的意義所在」,雷德克裡夫親手「殺死」了10年來由他一手締造的「哈利·波特」,但用力過猛的轉型之路,讓很多人不禁對的丹尼爾深感擔憂,但這也是丹尼爾最了不起的地方,他把自己練就成了一名真正優秀的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