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與《好聲音》都是音樂競技類節目,一個舉辦了8年,一個舉辦了9年,第一季播出的時候都引出了強烈的反響,然而同樣是舉辦了8年以上的音樂競技節目,有人拿《我是歌手》去對比《中國好聲音》,兩個持續了多年的音樂節目,為何一個發展受限,宣布停辦。一個依然如火如荼的努力耕耘?
2012年,《中國好聲音》率先開闢選秀新天地,不再單獨男聲選秀或者女聲選秀,也不再因為外形外貌而卡主人,完全憑藉「歌聲」這一大優勢去選人,「轉身」這個抉擇方式讓觀眾眼前一亮。
那是《好聲音》最輝煌的一年,那一年的好聲音導師是劉歡、那英、庾澄慶、楊坤。四位導師和當時的選手讓2012年的夏天因為歌聲而炙熱了一把。
劉歡、楊坤是好聲音的始發導師,在2019年卻不約而同的都參加了《歌手2019》。這一下讓很多人發現了這兩檔節目之間的聯繫。
19年的歌手名單也是王炸人選,劉歡一個人就抵過很多歌手,再加上楊坤,吳青峰這種創作才子,讓2019年的《我是歌手》舞臺並沒有缺失競技感。
在2019年,劉歡參加《歌手》的消息傳出,就讓人吃了一驚,很多人都預言劉歡一定就是那一年的歌王,無懸念的冠軍。當然最終結果他確實是冠軍,畢竟身份在那擺著呢,音樂界教授級別,當然必須是冠軍。
楊坤與劉歡也頗有緣分,兩個人同年是《好聲音》的導師,兩個人也同年是《歌手》的選手。楊坤是80後人們的偶像歌手,他的那首《無所謂》被後輩爭相模仿傳唱。
再往前倒推一年,2018年的《我是歌手》首發陣容,汪峰應該是主咖,張韶涵算是副咖,其他人或多或少沒被人聽過。
汪峰參加歌手了,在一起引起一片譁然。明明是在《好聲音》上指點江山的歌手,居然也去了《我是歌手》。據當時的節目回顧,汪峰的表達是想讓更多人知道華語樂壇有很多優秀的音樂人。這大概就是汪峰最後願意去歌手的原因。
從2018年的《歌手》來說,就已經開始收視率走下坡路了,那個時候的歌手和鄧紫棋參加的2014年的《我是歌手》人氣已經大相逕庭了。
2015年,李建作為補位歌手參加了《我是歌手第三季》。獲得了總決賽的亞軍。2017年,再次來到歌手,最終獲得第四名。這兩次戰役,讓《好聲音》看到了李建,從2018年開始李建就被拉到了好聲音做導師。
李榮浩和李建經歷比較相似,三次上歌手,名次都不理想。後面被《中國好聲音》看上,成為兩屆《好聲音》導師,可見這幾年的樂壇的努力,慢慢用自己的音樂去打動更多的人。
縱觀《好聲音》導師與《歌手》選手,我們不難發現,前幾年《歌手》選人是參考《中國好聲音》導師人選,《好聲音》最初的幾位導師他們都想邀約一下。
而《中國好聲音》導師的後期選人,是根據《歌手》捧紅的部分歌手挑選。比如李建和李榮浩這兩位。
這就是說,兩個節目看似是完全不同兩種類型的音樂競技節目,但是實際上卻是有絲絲縷縷的聯繫,互相盯上彼此的「選手」「導師」,讓兩個節目因為這些歌手都必須蹭一下熱度。
當然結果是,《歌手》先停筆修陣了。因為無人可用了,畢竟《歌手》的選手是《好聲音》的導師,歌手的選手級別太高,無人可選的現象,終將會出現。
有數據調查整理,更多人喜歡看歌手還是好聲音。
人們大都說是歌手,因為雖然歌手停辦了,好聲音依然還在樂壇想掀起一股浪,但是當大家習慣於「歌手在民間」這種節目形式之後,慢慢都會少了很多期待,因為節目永遠都是換湯不換藥了,味道還是那個味道。
並且《我是歌手》的基調很高,粗略的統計,歌手使用過的伴奏樂器有:吉他貝斯鍵盤鼓,鋼琴,打擊樂組,第二吉他鍵盤,人聲組,弦樂組,二胡,馬頭琴,呼麥等等。
兩檔節目都是以歌手唱歌為核心,但是《歌手》中的音樂比例要遠超於《好聲音》的音樂比例。這就導致《歌手》在音樂各個部分都要優於《好聲音》。從其他編曲能力,歌手能力比對,那就更加優於好聲音。所以喜歡看《歌手》的人多,也是基於上面這些原因。
更多【音樂】【鋼琴】內容分享,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