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等待之後,星外星唱片和貝閣中國終於可以榮幸宣布:The xx的兩張精彩專輯《xx》和《共存(Coexist)》將在4月正式登陸中國,以饗國內樂迷。神秘而真摯、性感而天真、空靈且知性、一切極簡卻又變化無窮——The xx的一切都讓他們在這個浮誇焦慮的世界鶴立雞群。
英國天團The XX專輯登陸中國。
The XX樂隊。
The XX樂隊。
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
網易娛樂4月14日報導 在漫長的等待之後,星外星唱片和貝閣中國終於可以榮幸宣布:The xx的兩張精彩專輯《xx》和《共存(Coexist)》將在4月正式登陸中國,以饗國內樂迷。神秘而真摯、性感而天真、空靈且知性、一切極簡卻又變化無窮——The xx的一切都讓他們在這個浮誇焦慮的世界鶴立雞群。如著名音樂媒體Pitchfork所說:「The xx 的專輯填補著我們心中自己都未嘗意識到的空虛。」
首專《xx》:早熟天才的勝利
當《xx》在2009年通過「Young Turks」廠牌發行的時候,四位樂手都還沒有滿20歲。在這張處女唱片裡,他們將早熟和天真、都市的陰鬱和復古的浪漫主義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凝練出11首朗朗上口的流行迷音。首張專輯就能在情感和技巧上達到這樣的純熟自然為樂隊贏得了各方激賞:英國衛報將該專輯封為年度樂評人大賞頭名,在NME的年度專輯票選中也取得了亞軍的位置,Pitchfork同樣也將這張專輯列為2009年年度前三之一。《xx》中的許多歌曲也被電影電視作品所採用的:《疑犯追蹤(Person of Interest)》、《金裝律師(Suits)》、《超能少年(Misfits)》等等不一而足;甚至2010年美國NBC對冬季奧運會的轉播、及2010年英國BBC電視臺英國大選電視轉播時都選取專輯中宏偉激蕩人心而又壯美的開篇引子「Intro」為主題曲!
二專《Coexist》:深邃的「心靈舞曲」
《共存 (Coexist)》是一張關於變革和成長的專輯。鍵盤手Baria Qureshi的離隊、樂隊成員兼製作人Jamie xx對電音舞曲的痴迷、以及主創Romy Madley Croft和Oliver Sim的個人成長都註定了它將呈現出和《xx》不同的另一種面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是,《共存》的聲音比上一張聽去還要精簡空曠,這和大部分樂隊在二專中增加實驗新的音樂元素完全相反。專輯的歌詞也貫徹了專輯「少即是多」的哲學。這張專輯2012年9月在「Young Turks」廠牌下發行,立刻在英國、比利時、紐西蘭、葡萄牙、瑞士等國登上銷量榜單榜首。並且再次得到NME、《Rolling Stone》、《Spin》等核心樂媒的盛讚。
The xx兩張專輯於國內引進發行,也是繼去年星外星引入阿黛爾(Adele)《19》、《21》後,與全球最大的獨立音樂唱片公司——貝閣唱片(Beggars Group)的又一次合作。旨在引進並推薦更多載譽全球的優秀唱片,星外星還將帶來怎樣的優質音樂作品也值得樂迷繼續期待。
18位樂評人聯名推薦
愛地人(著名樂評人):The XX的音樂兼具了後搖滾的空間感、吹泡樂的氛圍感、以及英式音樂流暢但悶騷的小調。他們用最當代的音色,做出了七十年代迷幻樂的氣質。雖然結構極簡,但每個音色卻都用到了實處,運用音色本身的延伸和泛音效果,不斷跌宕出空間層次感。
陳靈偉(著名DJ):偶爾曼妙輕靈,不時落寞冷清,難以名狀的音樂,像古著般的質感,有著引人沉溺的力量。
大果(獨立音樂人):律動上直來直去,歌詞中極盡款曲;基於 riff-driven 的創作理念令他們的作品既有章可循,又不會在求新求變當中迷失自己;隨時保持感情線上有限度的上升趨勢,同時隨時保持克制。這是如他們 vocal 所體現出來的那股子冷靜一樣的音樂人才能做出來的音樂。
冬青(獨立樂評人、撰稿人):英倫樂隊The xx從一個超高起點開始,走在一條坡度並不明顯的山路上。他們是一支挺幸運的年輕樂隊,極簡主義音樂風格很容易讓你聯想起2014年的樂壇超新星Lorde。The xx首張專輯即獲得2010年水星獎,然後你可以在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發現他們,甚至可以在國內大熱的電視節目《我是歌手2》的開場聽到他們。他們又是一支挺沒定性的年輕樂隊,青春而憂愁,悄無聲息地擺玩,悄無聲息地將合成器音色變成一個個黑夜裡的獨幕電影畫面。
蛋小泥(獨立樂評人):清冷的電子基調裡充滿了豐沛的感情,詮釋了純正的「英倫」和「獨立」的內涵,The xx的音樂傳承了自「新浪潮」以來英倫樂隊對流行潮流的超前衛把握。這兩張專輯可以體現未來一個時代電子樂和獨立搖滾的脈動。
胡畔(《Q》中文版編輯部主任):這幾位獲得英國音樂大獎「水星獎」的年輕人低調、內斂,他們所創造的The xx的音樂是當代青年文化「反浮躁」的象徵。簡單迷離的電子音效,優美冷靜的旋律和克制的人聲給他們帶來了全世界的讚譽。恭喜星外星引進他們的唱片。
jetty(著名樂評人):The xx試圖用音樂去捕捉疏離空間裡的隱秘情緒:漆黑中的喘息聲,沉默裡的意識流……如同雙眼被閃光燈晃過,一剎那的影像被定格,輪廓逐漸擴散,再疊加回這個真實的世界。
李宏傑(樂評人、音樂節策劃人。著有《搖滾聖經》等):The xx的音樂是迷幻的清醒劑,入耳成癮,欲罷不能。
盧世偉(樂評人、《音樂周刊》編輯部主任):這是一支少年老成的樂隊,相對於你印象中音樂表演中所熱衷的各種一通胡亂噴湧噴完拉倒的乖張熱血,這支90後樂隊的淡定與迷離氣質更容易讓人想要深入再深入。
墨墨(獨立樂評人):每一個音符都像冬日清晨睜開眼看見的第一縷陽光,每一句歌詞都如純白的棉布襯衫滑過沐浴後的肌膚,一杯電藍色的檸檬水和一張The xx的唱片,便足夠帶領身體在異想世界裡穿梭。從沒有一個樂隊把電子玩得如此一塵不染,The xx之前沒有,之後,他們就是後輩難以逾越的高峰了。單聽同名專輯《xx》第一首《Intro》,就已經讓人不得不羨慕Beggars,竟然能同時擁有Adele和The xx兩個天才。
盤大(資深樂迷):極簡架構做出引力有如黑洞般的作品,語句間大片的留白卻依然信息量湧面。沒有新生代常見的躁動,甫出道就已如沉澱一生,新生代極簡音樂美學的領導者。
彭力(著名DJ):無論搖擺或電音都講求力度的重拍時代,The xx的輕盈夢幻聲浪反而有種四兩撥千斤的能量,助人抵擋外壓,如置身失重空間。
sean(香港流行文化評論人):瀰漫電子氛圍的dream pop,從清奇的貝斯和吉他聲混入人聲,再加進特立獨行的R&B節奏,是近年不可錯過的indie pop。
田中小百合(澳門樂評人):The xx的音樂雖輕盈,但有種豁然感在內,他們獨特在於能解構重組,儘管沒有偉大的宣言,也足夠在想像力已崩潰的音樂黑夜,打出矚目的霓虹燈牌。
王碩(壞蛋調頻創始人):我有一次出差去倫敦,招待的朋友問我去不去看個演出,結果就是The xx。一般來講主唱都是最受關注的,但對於他們來說,負責打擊樂以及各種合成器和iPad的Jamie xx才是最耀眼那個人。沒有他,這個樂隊就會變成沒有氣場的校園草坪彈唱二人組。我並不是說站在前面那對兒男女不好,只是想說沒有幕後,臺前難受。
小櫻(樂評人):或許,此前你只是在由萊昂納多主演的新版《了不起的蓋茨比》中不經意地聽到過The xx一耳朵,可現在,你們有足夠的時間坐下來促膝長談,好好地了解彼此內心如月海一般的暗面。沒錯,他們是獨立樂隊,但他們同樣也是一支渾身上下散發著時尚氣息的流行樂隊,換句話說,他們代表了新一代青年亞文化的典型:有個性,但不擰巴;夠悅耳,但不媚俗。
楊樾(資深媒體人、中國著名電臺DJ、New Radio播客平臺創始人):它不是電子樂隊,卻有著depeche mode般醒目的節奏;它不是民謠,卻有著4AD標誌式的indie vocal;它不是搖滾樂,卻有著些許後朋克的典型旋律動機。不管你從他們的作品中還聽出了多少似曾相識的碎片,都註定無法用一個簡單的詞彙注釋這支樂隊,甚至在我的音樂記憶中,都根本找不到任何一位與他們可類比的藝術家。
趙南坊(英倫流行文化評論人):完美詮釋「特立獨行」定義的英國新生代樂隊,特別到很難用某一支前輩樂隊來形容。無他,音樂太新鮮。他們將怪異跟悅耳很好結合,帶來獵奇跟上癮的雙重享受。在同代樂隊中如此特點鮮明,是因為把音樂創作提升到哲學層面,他們信奉的音樂哲學是極簡。在此信條指引下,他們成功修煉成「酷」的代名詞。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