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苦行僧三步一拜走完四大名山,途徑萬裡,腳上繭比鞋底厚

2020-12-24 少年嶼鹿

前言

在人的一生中,或許會有無數個信仰存在,或許一個也沒有。信仰支撐著人們向前,是人們向著目標邁進的動力,是人們保持本心的初衷,也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所在。警察有為民服務的信仰,醫生有救死扶傷的信仰,教師有傳道解惑的信仰,而對於信奉佛教的人而言,他們的信仰則是追尋心中的那片佛光,那片心靈淨土。隨著社會的發展,信奉佛教的人也越來越多,但許多人卻不再那麼純粹,信仰不再那麼堅定,所以也更顯得那些苦行僧們的純真與可貴。他是來自浙江的一名苦行僧,三步一拜走完四大名山,途徑萬裡,腳上繭比鞋底厚,在他的心中又有怎樣的信仰呢?

苦行僧這種說法來自於印度,指的是那些通過嚴苛的方式來潛心修行以達到超脫凡心的僧侶。他們的修行方式是艱苦的,一切從簡,生活十分清苦,修行的過程也需得忍受身心的痛苦,以此才能達到超然脫俗的境地。如今的苦行僧已不多見了,來自浙江的釋正弘便是其中一員,他本是浙江阿育王寺的一名僧人,普普通通,每日除了誦經拜佛外便是指點那些前來朝拜之人。但,時間一長,他便發現了自己並不滿足於此,如果說向佛只局限於此的話,那他所追尋的佛法便是無用的。他之所以向佛就是為了早日參透佛法,解脫自己的心靈,幫助普羅大眾。如果每日都是在這小小寺廟誦經祈福,那他就不能早日實現他的信仰。

偶然的一次,他參加了一位高僧講佛的宣講會,深受苦行僧修行的啟發,於是便決定按照苦行僧的方式來修行,實現自己的信仰。之後,他迅速地投入到了其中,規劃好了路線,從大隱禪寺出發,三步一拜,先是朝著普陀山前進,之後又是九華山,再是五臺山,最後到達了峨眉山,將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都朝拜完了。

始於寧波,釋正弘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他心中的佛法和信仰,每走三步就會跪地朝拜,雙膝、雙臂、雙手和額頭都被磨出了血,結痂之後成為了老繭,以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心中最虔誠的祈禱。很多人並不理解這樣的行為,或者說是不明白這種信仰,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種方式是對自己的折磨,自己又能獲得什麼呢?但對於釋正弘來說,不管環境有多惡劣,他都可以堅持下去,正是因為信仰所帶來的力量支撐著他,這是一種心靈上精神上的力量,他不會祈求別人的認可,他自己心中明白值得便已足矣。

在釋正弘的朝拜之路上,他無疑是踐行著苦行修行的,朝拜之路非常不易,經過高山經過叢林,不管是天寒地凍還是酷熱難耐的日子,他都是赤腳走在路上,從未喊過苦喊過累。因為長時間赤腳行走在路上,所以他的腳底早已形成了一層厚厚的繭子了,毫不誇張的說他腳下的老繭比一些鞋底還厚。到了下雨天,他的老繭在水中浸泡後還會脫落,新肉又暴露出來被踩在腳底,如此反覆循環,他的腳早已是傷痕累累,但他卻從未停止過步伐,一直堅定地行走在路上。

苦行僧的修行本就清苦,所以出發之時他也沒有帶多餘的錢財和食物,一路上都是靠著化緣來獲取食物,有的時候會一兩天都吃不上飯,喝不上水。衣服早已是破爛不堪了,全是上下看起來和乞丐無差,不少人把他當成瘋子看待,他也早已習以為常了,毫不在意,因為他潛心向光向著信仰進發,心無雜念,這些身外之物是不會影響他的。

結語

經歷了艱辛的18個月,他終於到達了峨眉山,為國家為百姓祈福,心中的信仰化為11個字「阿彌陀佛,願大家吉祥平安!」,簡單卻帶有力量。很快,他的事跡也被大家所報導,紛紛為他的虔誠所感動。苦行的意義就是以一種艱難的方式來堅持自己本心,他用行動證明了信仰的力量,他是值得被敬重的!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浙江「苦行僧」釋正弘:三步一拜走遍四大名山,腳底老繭比鞋底厚
    有的時候還是會有例外的存在,浙江「苦行僧」釋正弘:他三步一拜走遍四大名山,腳底老繭比鞋底厚,就是為了能夠為國家與人民祈福,為了讓自己心中關於佛法的信仰得到踐行。二.大信仰這位來自浙江的苦行僧,並不是口頭上說說罷了,他的確是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自己的承諾,同時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詮釋了一個苦行僧真正的模樣。這位僧人名叫釋正弘,最初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僧人罷了,他雖然身份渺小,心中的信仰卻非常大,他有著堅定的信念,也有著為國為民的心。
  • 為國祈福的苦行僧,三步一跪行萬裡路,腳上的繭比鞋底還厚
    在外人看來,苦行僧的生活是很苦的,他們不僅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甚至還會要斷食斷水,讓肉體承受莫大的痛苦。不過,這些身體上的疼痛在苦行僧看來卻不算什麼,因為印度教認為,人需要經過多次輪迴才能進天堂,而在人世間經歷痛苦恰恰是一條捷徑。
  • 這位苦行僧為國祈福,三步一跪行萬裡路,腳上的繭比鞋底還厚
    提起苦行僧,一般人可能都會下意識想到印度,因為在印度大約有400~500萬左右的苦行僧。他們往往是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一般都會拿著象徵溼婆神的三叉戟,邊走路便誦經。最出名的,要數那個高舉40多年右手,最後右手都變得乾枯壞死了的印度苦行僧。
  • 當年他三步一叩首拜訪4座佛教道場,被人稱為苦行僧,現狀如何
    釋正弘出生於中國一個普通家庭,長大後受到佛法感召,於是就來到浙江的阿育王寺中,進行長時間的冥思修行,在這段青燈古佛、清心寡欲的修行過程中,他學習了很多佛法經文,因此更加崇敬佛法,了解了佛學的奧秘。而釋正弘早就想參透佛法,實現夙願了,此後,他決定開啟一段長途的修行經歷,採用「三步一拜」的方式,到中國內地的4座佛教名山進行禮拜,祈求願望得以滿足。
  • 盤點最有祈福文化名山寺院
    中國有很多的名川大山,千年古剎;也有佛教發揚傳播聖地,各地遍布,這10處許願最靈驗的名山寺院,您去過嗎?1、五臺山五臺山位於山西忻州市,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也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被稱為金五臺,為文殊菩薩的道場。民間俗話說: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可見五臺山的地位。
  • 摩比斯「摩登中國-四大佛教名山行」出徵儀式成功舉辦
    11月4日上午,由摩比斯舉辦的「摩登中國-四大佛教名山行」出徵儀式在摩比斯北京辦公室舉行。摩比斯中國事業支援室室長宋和永、著名時尚博主劉聞雯、著名汽車自媒體人洪琦以及相關工作人員參加了出徵儀式。
  • 寶島臺灣傳統佛教的四大名山與新四大名山,去過一定要拜
    興起於臺灣日治時期的傳統四大名山,皆屬於禪門,亦稱「四大法脈」或「四大法派」。1月眉山派 - 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曹洞宗)月眉山派是臺灣佛教四大法脈之一,始於日治時代初期。派祖是善慧法師。本山是臺灣四大名山之一的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2觀音山派 - 臺北觀音山凌雲禪寺(臨濟宗)觀音山派或稱凌雲寺派是臺灣佛教四大法脈之一,始於日治時代初期。派祖是本圓法師。本山是臺灣四大名山之一的五股觀音山凌雲寺。
  • 浙江的私藏景點,不僅是彌勒佛的道場,還是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說起中國的五大佛教名山,除了雪竇山,我都去過五臺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無論是信徒的身份,還是喜歡爬山的愛好者,雪竇山都是我這次遊戲的目的地,中國地大物博,登上千山,遊萬河,走幾個城市,恐怕是我這輩子難以實現的目標,先把自己想去的東西全部遊完,再考慮其他的東西,中國的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 佛教四大名山,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這裡面大有原因
    如果對佛教有了解的朋友,都聽說過本土佛教中,有著四大名山和四大菩薩的說法。這四大菩薩就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而四大菩薩所在之地,就是佛教的四大名山。這四大名山都在我們的國土內,山西忻州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浙江舟山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四川眉山的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安徽池州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那麼這四座山又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呢?這其中的因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 四大名山,四大菩薩帶您領略人生四重境界!
    佛教四大名山,自古因佛法加持,成為佛教徒朝聖的聖地。也因美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海內外的遊客。 四大名山四大菩薩的道場,各自擁有著不同的加持力。名山勝地,聽暮鼓晨鐘,雲去雲來空渺渺。
  • 登四大佛教名山,覽菩薩四大道場,修佛性,結佛緣,誰都去過?
    五臺山在隋唐時已經名聲遠播,從五臺山源遠流長的興始發展中,它在四大佛山所佔據的特殊地位。五臺山——顯通寺。顯通寺建在臺懷鎮的靈鷲峰下,是佛教五臺山宗歷史相當悠久的佛教寺院。普陀山是觀世音 菩薩的道場。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與九華山、峨嵋山、五臺山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旅遊勝地。
  • 腳底的繭不能想剪就剪,女子因此不幸遭截肢!
    有這種習慣的夥伴,千萬注意了,剪繭需慎重,否則很可能被截肢!剪了個繭就要截肢?醫生:林夥伴本身患有糖尿病,用剪刀修剪腳底的繭子導致腳底破潰後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對糖尿病知識的缺乏而忽略耽誤了病情,引起足底壞死、感染,最終出現截肢的遺憾結局。
  • 五臺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一下雪就美得不像話!
    21 14:16:48 來源: 華北社區 舉報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 EXCELSIOR餅乾帆布鞋,鞋底很厚,腳感比匡威軟很多,舒服很多
    Excelsior特色的加厚鞋底,鞋子採用堅固紮實的外底設計,運用輪胎技術製造而成,著重在鞋子的的沿邊強調細褶壓紋,結合輪胎的獨特粗糙感。走路很舒服,不會打腳,可能因為鞋底很厚的原因,腳感要比匡威軟很多,舒服很多,在帆布鞋裡面絕對是腳感一流。
  • 打扮顯嫩美腿搶鏡,鞋底太厚被質疑有5斤重
    不過最吸引人目光的,還是張雨綺腳上的鞋子,只見她穿了一雙螢光粉松糕鞋,鞋底是黑色的看著非常厚,有些一言難盡。不少網友吐槽,稱這一雙鞋子得有5斤重,鞋底看著有10公分,雖然"增高"顯著但太土氣了,大家對張雨綺穿這樣的鞋子表示難以理解。
  • 浙江萬裡學院牽手「索非亞中國文化中心」講述中國故事
    浙江萬裡學院為何牽手「索非亞中國文化中心」?說起來還有一段淵源。而浙江萬裡學院作為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在2019年11月,該校外語學院成立了「保加利亞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致力於開展保加利亞國家文化與智庫研究。在此背景下,今年11月,兩「中心」確定合作,由「保加利亞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為「索非亞中國文化中心」公眾號運營提供定主題、寫推文、排版等全方面的支持。
  • 棉拖鞋,穿在腳上真的是從鞋底到心裡溫暖,很多人都捨不得脫下
    棉拖鞋,穿在腳上真的是從鞋底到心裡溫暖,很多人都捨不得脫下日式溫馨安靜的條紋棉拖把,這款日式棉拖把採用簡單的線條設計,但他幹練而簡單,他有一個安靜而內向的美,當我一開始看到他的時候,他是驚人的,毛氈乳膠鞋底材料非常輕,行走時不會發出摩擦聲,也不會留下鞋印
  •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為何居於首位?美女前往做尼姑又為何?
    《名山志》記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臺縣東北隅,景區規劃面積約為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轄面積約為436平方千米。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稱為「金五臺」,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與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統稱為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居於首位,這其中有何緣由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臺山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
  • 腳上總出現「死皮」?做好這5個護理,腳上又光又亮,厚角質沒了
    腳作為人支撐行走的部位,其實很少有人會經常關注,不過腳上的問題的確也是不少的,比如很多人經常出現腳上長死皮的情況,整個腳面上有一層白皮已經脫離了,但是又無法自己掉落,只能用手去撕掉,不過因為數量實在太多,而且也不斷繼續生長,所以總是也除不乾淨,那麼該如何來除掉這些死皮呢?
  • 人大代表:領導幹部每月一天體力義務勞動,要「腳上有泥、手上有繭...
    「不要搞形式、走過場,要達到『每月一天』、『體力勞動』、『一天6小時』這3個關健指標,還要做到『腳上有泥、手上有繭、肩上有痕、身上有汗』的體力指標。」龍獻文建議,可先行試點,根據領導幹部性別、年齡、體力、熟練程度等量身定製行業、地點、勞動任務,做好安保和勞動防護等措施。事先、事後報告上級組織,不做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