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人的一生中,或許會有無數個信仰存在,或許一個也沒有。信仰支撐著人們向前,是人們向著目標邁進的動力,是人們保持本心的初衷,也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所在。警察有為民服務的信仰,醫生有救死扶傷的信仰,教師有傳道解惑的信仰,而對於信奉佛教的人而言,他們的信仰則是追尋心中的那片佛光,那片心靈淨土。隨著社會的發展,信奉佛教的人也越來越多,但許多人卻不再那麼純粹,信仰不再那麼堅定,所以也更顯得那些苦行僧們的純真與可貴。他是來自浙江的一名苦行僧,三步一拜走完四大名山,途徑萬裡,腳上繭比鞋底厚,在他的心中又有怎樣的信仰呢?
苦行僧這種說法來自於印度,指的是那些通過嚴苛的方式來潛心修行以達到超脫凡心的僧侶。他們的修行方式是艱苦的,一切從簡,生活十分清苦,修行的過程也需得忍受身心的痛苦,以此才能達到超然脫俗的境地。如今的苦行僧已不多見了,來自浙江的釋正弘便是其中一員,他本是浙江阿育王寺的一名僧人,普普通通,每日除了誦經拜佛外便是指點那些前來朝拜之人。但,時間一長,他便發現了自己並不滿足於此,如果說向佛只局限於此的話,那他所追尋的佛法便是無用的。他之所以向佛就是為了早日參透佛法,解脫自己的心靈,幫助普羅大眾。如果每日都是在這小小寺廟誦經祈福,那他就不能早日實現他的信仰。
偶然的一次,他參加了一位高僧講佛的宣講會,深受苦行僧修行的啟發,於是便決定按照苦行僧的方式來修行,實現自己的信仰。之後,他迅速地投入到了其中,規劃好了路線,從大隱禪寺出發,三步一拜,先是朝著普陀山前進,之後又是九華山,再是五臺山,最後到達了峨眉山,將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都朝拜完了。
始於寧波,釋正弘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他心中的佛法和信仰,每走三步就會跪地朝拜,雙膝、雙臂、雙手和額頭都被磨出了血,結痂之後成為了老繭,以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心中最虔誠的祈禱。很多人並不理解這樣的行為,或者說是不明白這種信仰,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種方式是對自己的折磨,自己又能獲得什麼呢?但對於釋正弘來說,不管環境有多惡劣,他都可以堅持下去,正是因為信仰所帶來的力量支撐著他,這是一種心靈上精神上的力量,他不會祈求別人的認可,他自己心中明白值得便已足矣。
在釋正弘的朝拜之路上,他無疑是踐行著苦行修行的,朝拜之路非常不易,經過高山經過叢林,不管是天寒地凍還是酷熱難耐的日子,他都是赤腳走在路上,從未喊過苦喊過累。因為長時間赤腳行走在路上,所以他的腳底早已形成了一層厚厚的繭子了,毫不誇張的說他腳下的老繭比一些鞋底還厚。到了下雨天,他的老繭在水中浸泡後還會脫落,新肉又暴露出來被踩在腳底,如此反覆循環,他的腳早已是傷痕累累,但他卻從未停止過步伐,一直堅定地行走在路上。
苦行僧的修行本就清苦,所以出發之時他也沒有帶多餘的錢財和食物,一路上都是靠著化緣來獲取食物,有的時候會一兩天都吃不上飯,喝不上水。衣服早已是破爛不堪了,全是上下看起來和乞丐無差,不少人把他當成瘋子看待,他也早已習以為常了,毫不在意,因為他潛心向光向著信仰進發,心無雜念,這些身外之物是不會影響他的。
結語
經歷了艱辛的18個月,他終於到達了峨眉山,為國家為百姓祈福,心中的信仰化為11個字「阿彌陀佛,願大家吉祥平安!」,簡單卻帶有力量。很快,他的事跡也被大家所報導,紛紛為他的虔誠所感動。苦行的意義就是以一種艱難的方式來堅持自己本心,他用行動證明了信仰的力量,他是值得被敬重的!
圖片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