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阿姨。
我已經很久沒有關注過蔡依林了。
對她的印象,好像還一直停留在那個唱著《說愛你》、《日不落》的偶像少女時代。
一年見幾次,每次都是在KTV。
直到第30屆金曲獎,她拿下了「年度最佳歌曲」和「年度最佳專輯」,稱為頒獎典禮的大贏家,阿姨這才發現:
天哪,這還是蔡依林嗎?她現在可太時髦了。
她,不僅僅是一位偶像歌手,更是一位玩先鋒影像的藝術表達者,她帶來的驚喜和亮光並沒有因時間而停滯。
像蔡依林這種人,活該她紅
但凡是一個有點名氣的頒獎禮,紅毯都是爭奇鬥豔的名利場,各路人馬都卯足了勁來展示自己的風採。
而作為入圍階段的最大贏家,蔡依林卻在頒獎走紅毯前一天宣布不走紅毯。
阿姨真的覺得很驚訝又很佩服。
她有勇氣拋開鎂光燈與華服,去掉外界的期待與規則,直接嗆聲「不走紅毯,會怎樣?」
面對質疑聲,她坦言剛入行時也會因為害怕不被喜歡而認真準備紅毯,但卻越來越質疑自己是否還有對音樂的熱忱。
思考了這麼久走紅毯的意義,如今的她早就不再需要盛裝華服來證明自己。
蔡依林就是蔡依林,她才不需要那些虛假的加持。
優秀的人都是狠角色
蔡依林從來不是天才的藝人,但她很多次都是自己推著自己,再努力一把。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頂著腰傷嘗試各種新舞蹈,挑戰芭蕾二十一鞭轉、高難度空中旋轉彩帶……
但比起這些常人難以想像的苦,真正讓人崩潰的,是努力這件事在蔡依林身上竟然變成了一個槽點。
當她第一次成功轉型時,大家說:「都是依靠周杰倫,蔡依林的歌才有人聽,周杰倫作曲的歌才能把蔡依林捧紅。」所以當兩個人戀情告終形同陌路後,媒體都說:「離開了周杰倫,蔡依林不會好的,再出歌也沒人聽。」
而當她終於依靠自己拿到金曲獎的認可時, 聽到的卻是噓聲一片。有人諷刺說:「這是一個體操運動員拿了最佳女歌手獎」。
現在想想,那些關於她的評價:胖、五官奇怪、跳舞不好等,都太過於苛刻了,但也就是因為這些,她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有一些天才因為驕傲自滿就會半途而廢暗淡無光,有一些地才把力氣花光下苦功,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成為經典傳奇。
「地才」是她自封的,她甘心當個下苦功夫的地才,她說:我不是天才,我是地才,我相信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大家說她胖,她就拼了命減肥,很多年裡油鹽不進,只吃白水煮菜。有次工作人員心疼,就給她買了三份澱粉含量比較高的粿仔條,太餓的蔡依林全部吃下後才得知,為此沮喪了很久。
在減肥這件事上,她的意志力強大到「在節目後臺,別人都在一旁吃著豐盛的菜,我在旁邊吃著水煮菜,但真心覺得你們的沒有我的好吃」。
為了打破「離開了周杰倫的幫助,她啥也不是」的看法,她決定轉型成為唱跳歌手。從四肢不協調開始,一步步成為唱跳俱佳的亞洲天后。
被人質疑唱功,她就在演唱會上,全程開麥唱,一連唱5、6個小時。那首「旋轉、跳躍、我不停歇」到現在還餘音繞梁。
她還重頭學習各種舞蹈,鋼管舞、絲帶舞、Vogue舞和鞍馬,每天訓練14個小時,弄得腰椎和手臂都是腰傷。
在每張專輯裡,她都要挑戰不同的曲風,抒情、搖滾和電子……
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各種風格的音樂:唱跳舞曲《舞娘》、饒舌《騎士精神》、成人大情歌《倒帶》。
每次KTV能把蔡依林唱全了,才算是有點唱功。
而她的演唱會更是視覺盛宴,每場演唱會,必須有全新的編舞和編曲。
蔡依林說:「一場新的演唱會,音樂可以不重編,舞蹈可以不重跳,就這樣開演唱會,但是我不願意。」
年輕的蔡依林一直很拼,她憋著一口氣的,想要證明給所有人看:
我不是個花瓶。
那時,她的口頭禪是:我絕對不要輸給任何其他藝人。
她的作品成就也打破了港臺女歌手歷史記錄。
主打歌《怪美的》裡面,她將自己所有的黑歷史與恥辱全部攤開,用最大的誠意與勇氣去打破大眾審美對她的綁架。
就像MV裡一樣,被人用遊標卡尺測量嘴巴、用放大鏡看每個毛孔、強迫雕塑成為最完美的樣子。社會對女性的審美標準,真的是刻薄又單一。
大火MV《紅衣女孩》,描述了一個因嫉妒而引發背叛的故事。但你我都知道,這樣暴力、血腥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現實中上演。
與32個猛男一同出演的《你也有今天》,致敬了真實歷史事件「安納塔漢島女王事件」,表達了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擺脫男權凝視的願望。
講真,32個肌肉猛男出演,但都不及蔡依林一人的氣場強大。
但最讓人感動的其實是這首《玫瑰少年》,為LGBT群體發聲!
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
歌詞唱給被霸凌致死的臺灣玫瑰少年葉永志,也唱給曾經被群嘲的她自己,更唱給每一個遭受各種形式霸凌的邊緣人群……
這些歌曲,殘酷卻又充滿力量。她用一種最尖銳的方式,把最溫柔的心思唱給大家聽。
答應我,一定要再紅20年
在紅毯爭奇鬥豔成為風氣的時代,蔡依林卻這樣講:紅毯像是制定美的競技場,那種衣服等於藝人的遊戲規則,常讓人誤以為自己別無選擇。
是的,走紅,是不需要那條紅毯的襯託的,走紅,也不單單是紅毯上扭捏擺POSE就能實現的,走紅,最重要的的其實是自己的努力!
成為金曲獎最大的贏家,她得到了很多人的祝福,這都源自於太多的人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努力的意義。
但是,背後的邏輯恰恰是:蔡依林證明了努力這件事有多有用,可是普通人又做不到她那樣拼命。
蔡依林真的太強大了,即使面臨爭議,她也沒想過逃跑。當同期出道的女歌手們有的落寞有的離場,只有她一直堅守在舞臺上,成為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天后。
今年,作為金曲獎評委主席的陳珊妮再評價起蔡依林,是這樣說的:
她的專輯很有全面性,包括她個人的設定演繹和歌曲,都對整個社會議題很有共感,照顧所有環節,評審一致認為很優秀。
蔡依林這一路的經歷,讓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那些非議和不被看好,那些明明靠的是自己卻被說成是依附男人,那些按照世界的規則去要求和改造自己,全都是每個女人曾走過的歷程。
但最終蔡依林還是走過來了,她按照自己的規則活出了自己的世界。所以當她說:「我都撐過來了,你也可以!」這份鼓勵格外有力量。
現在的蔡依林依舊努力,她不斷地自審、自我推翻,退出鏡頭鑽研作品,但不再是為了討好別人、贏得所有人的喜愛。在與自己和解之後,她活得更柔軟更放鬆。
拋去了虛榮和浮誇,她開始引領這個時代,她不再是造就明星工業的一個標準化產品,她成了有思想有表達的藝術家。
蔡依林今天的樣子,給了很多女孩子自信:
既然再怎麼拼盡全力去做別人眼中的「完美模型」也會受到指指點點,倒不如去做一個「不好惹」的女孩,打破虛偽的假象,成就一個有靈魂、有態度、有輸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