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趟酣暢的旅行---專訪臺灣女作家羅蘭(圖)

2020-12-24 搜狐網

  苦難中的快樂格外鮮明

  羅蘭,原名靳佩芬,祖籍河北寧河縣,出生於書香之家。小學畢業後,考入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19歲時到鄉下任教。教書期間,組織過音樂團體。1948年隻身離開大陸,前往臺灣,在一家電臺主持音樂與懇談類節目。1963年,將播放內容結集成冊,出版《羅蘭小語》,以後一發不可收,連續出版四輯,被稱為青年人心中的「福音」。自《羅蘭小語》後,羅蘭已有近30部作品面世,除《羅蘭小語》五集外,還有《羅蘭散文》七集,長、短篇小說多集,以及書信體文集、詩歌劇、論文集等等。

  羅蘭印象

  一首歌、一件衣服、一個地方……生活中總會有這樣一種事物,不知不覺中成為人生的卷標,也許什麼時候,不經意間觸及,往日情懷歷歷再現,無限感嘆湧上心頭。《羅蘭小語》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為了使人生不至真的幻滅而成為冷寂的虛空,我們一定要有一種故意不去看破的執迷;這就是認真……」

  「不要對人類失望,我們生就這個樣子。有優點,也有缺點。有可愛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的地方,能承認這些,我們才可以用寬容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對人生太苛求是不會快樂的!」

  「絲毫不造作地表現自己的感情的人,是可愛的人。」…………

  迷茫、躁動、憂鬱的青春時代,這些慈母、長姐般的低語如清風徐來,娓娓入心,不知潤撫、點化了多少桀驁不馴的心靈。

  八、九十年代的校園,很少有人不知道這位來自臺灣的女作家——羅蘭。人們親切地稱她羅蘭阿姨。

  烈日下的臺北,沿著忠孝南路蜿蜒的小巷,我們去拜訪羅蘭,懷著膜拜的心情,仿佛要找回一個青春時代的夢想。

  開門來的婦人著一襲淺紫色暗花真絲長裙,略施粉黛,嬌小精緻。看見一大堆記者,有些慌亂,有些害羞,忙不迭地招呼著:「因為你們來,從昨天就開始忙。又要收拾房間,又要去做頭髮。很晚才睡呢」

  三室一廳,羅蘭阿姨獨住。大大的書櫃佔據了客廳的一面牆,擺放著書籍、字畫、工藝品之類,尤其是不同形態的濟公像有好幾尊。

  「請你們不要叫我羅蘭老人,更別說我的年齡,好不好?」聲音軟軟的,帶著濃重的蘇杭味,絲毫聽不出當年天津衛的痕跡。畢竟,五十多年過去了。

  看見攝影機架起來,羅蘭捧著雙頰連喚:「千萬不要拍大特寫,我皺紋太多了。」她要求攝影師一定要把她拍得漂亮些。

  沒有歷盡滄桑者的冷峻,也沒有事業成功者的矜持。這樣一位弱不禁風的婦人,以什麼樣的心智度過那戰亂頻仍、風霜雨雪的半個世紀,取得了事業的成功?

  或者這樣問:半個世紀的風雨滄桑、半個世紀的歲月洗禮之後,一位耄耋之年的婦人怎麼還能夠如此婉約動人?

  記者:羅蘭阿姨,您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上最動亂的年代,對於個人來說,你覺得是幸運還是不幸?

  羅蘭:我出生那年正趕上「五四」運動,接著是「九一八」事變,接著是抗日戰爭,還有你們說的解放戰爭,連年戰亂,風雨飄搖。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我們經歷了很多,是苦難嗎?是的,也是財富。

  你想,如果不是「五四」運動,我一個女人怎麼可能出來上學,與男人一樣得到工作的機會。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蕩,使我們遭受了很多的痛苦,可也帶來了很大的機遇。苦難有時候是一筆難得的財富,為我以後的創作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還有音樂。音樂使苦難變成快樂,使我終身受用不盡。

  小時候,家裡窮,晚上冷得睡不著,就唱歌,和我弟妹們一起唱,一支接一支……四十多年後,我回大陸探親,和弟妹們回憶起來,那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

  抗戰期間,我去鄉下當小學音樂老師,說好的工資,一到那裡沒有了。為什麼,因為戰爭。怎麼辦?學校安排村裡的老鄉一天送兩頓飯給我,一分錢也沒有。可我不覺得苦,飯來張口,有什麼苦?我一個人住在破廟裡,沒事就和學生們一起唱歌。我還和我的學生一起去電臺唱,唱愛國歌。在日本人統治下,唱這些歌使我們格外興奮。

  多少年後,當年的學生們還記得,回憶起來那個感動啊!我自己也沒想到,歌聲會給他們留下那麼深的感動和回憶。

  後來到臺灣,有些人感覺是逃難。我沒有這種感覺。我那時在找工作,在火車上碰見了一位小學同學,幫我弄了一張船票,還是船員艙。我想臺灣冬天又不冷,即使找不到工作,光吃香蕉也不會餓死,就來了。

  到了臺灣第二天,我去電臺找工作,人家問我:你都會什麼呀?我說,我什麼都會。後來,電臺的女同事不高興,說:那個新來的說她什麼都會!你想呀,我來找工作,我要是說我什麼都不會,人家能要我嗎?就這樣,第三天就上班了。

  有人說我運氣好,也許吧。心情也有關係,我比較樂觀。

  也許因為苦難吧,其中的快樂才分外鮮明。

人生是一趟酣暢的旅行

  記者:作為一個成功的節目主持人和作家,你在書中說信奉道家的「為而不爭」,卻又聲稱自己是「特立獨行」的,你覺得這樣矛盾嗎?

  羅蘭:道家說「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我的理解是「為而不爭」,不能什麼都不為,那麼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呢?可是,也不要為了功名之爭而為,那樣豈不是太累?

  中國的佛、道、儒都有自己的神,都講究修行。出家人在山上修(行)是修自己,為修而修。在塵世中的修(行)是救蒼生。濟公就是這樣的,我最欣賞的就是濟公,他不出世,就象是我們家的朋友,整天坐在客廳裡,那麼平易可親,修的卻是大法。不拘於禮法,做的卻是最高境界的善事。

  人也是這樣,不能脫離現實而無為,也不能為功名所累。人生是一趟豐富酣暢的旅行,辛苦奔勞是這趟旅行所應付的代價,如果你只付了代價卻不欣賞這世界,那太可惜了。

  做你自己喜歡的工作,享受過程,不要有太多現實的目的。我在一個電臺做同一個節目,三十多年。別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工作很辛苦,可我有樂趣,便會投入心力。

  後來的羅蘭小語,就是當時電臺與聽眾們的一些書信往來和交流。因為都是用心的,覺得可惜,整理一下出版,剛開始也沒有想會有什麼影響,沒想到讀者朋友們都很支持。大陸那邊的青年朋友也很有共鳴。我四十多歲了才開始寫作。現在的朋友們都稱我是作家,而不記得我是主持人了。這個結果是我沒有想到的。倒是我最衷愛的音樂,至今沒有什麼成績。

  我現在老了,不能唱歌了,就念一首詩送給你們,從十九歲開始,這首詩我念了幾十年: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不能拒絕的快樂

  記者:羅蘭阿姨,您的小說中描寫了許多愛情故事,非常美好,可最後幾乎都沒有終成眷屬,為什麼?你對愛情是悲觀的,或者,對家庭是悲觀的?

  羅蘭:我是一個不容易被感動的人,所以也不容易被傷害。可是一旦動了,就是真誠的、永遠的。這方面(有人)可能會認為我保守。

  我幾乎已經走了一生,回頭看來,有一種頓悟:如果你喜歡上了一個人,有了愛的感覺,千萬不要有罪惡感,因為那是人類最美好、最獨特的感情。

  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是有靈性的,會戀愛。戀愛的人會想像,會渲染,會誇張,這時,戀愛的人會變得非常偉大、美好。這種形而上的東西是動物沒有的。

  現在有的人強調性,說性是人的本能,以為面對這種本能就是進步。我覺得,正好相反,其實,這是一種退步,沒有愛的性是一種倒退。

  記者:現在有的女性不要孩子,一心為了事業,你怎麼看這個現象?

  羅蘭:結婚後,我用十年時間相夫教子,沒有工作。有人問我會不會後悔?當時辭掉工作,確實是被迫的,因為我的先生不希望我繼續工作。現在想來,我幸虧這樣做了。

  我養了三個孩子,三個活生生的生命,會說,會笑,會思考,你看著他們一點點長大,那種快樂你怎麼能夠拒絕?

  現在孩子們各有自己的世界,我會經常和他們聊天,象朋友一樣。那天,我去參加一個飯局,翻出一條絲巾,和我那天的衣服正好相配,那是女兒好多年前買給我的。我感到多麼自豪,我的女兒品味多好啊,好幾年了,一點也不過時。晚上我就寫信給她,心裡滿是幸福。這種親情,有什麼能代替嗎?

  (我)1948年到臺灣,1988年第一次回到大陸,那種感覺啊,好像說,我是放暑假了,拿著一個包包回家了,沒有覺得我是四十年才回去一趟啊,沒有覺得緊張啊什麼的,一概沒有,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就那麼去了,到了。和弟妹們見面,說長說短。本來只想待五天,後來延長到九天,一到又延長,結果待了五個星期。一點沒有陌生感。這就是親情,有什麼能代替嗎?

  記者:現代社會,女性要想成功,必須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代價。久而久之,變得中性化了,你怎麼想?

  羅蘭:是啊,有一段時間,女人走入社會,喜歡模仿男人。到現在,還有的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齡、一定的地位,喜歡人家叫她先生。我就奇怪了,為什么女人一老就會變成先生呢?我才不要變成男人呢。

  女人有什麼不好?女人有自己的優勢啊。女人最大的優勢就是進可攻,退可守。女人可以美麗,可以耍賴,男人可以嗎?女人為什麼一定要與男人比,比得了嗎?這麼重的攝影機,你扛得動嗎?

  我的想法可能有點舊,我覺得讓女人做回女人,男人做回男人,才是社會的本來面目。

相關焦點

  • 臺灣女作家林奕含
    臺灣女作家,1991年出生,少時遭老師誘姦,後來創作了一本故事相似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她在自殺前8天接受採訪曾說:「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我一生。」2017年4月27日傍晚被警方發現於自家臥室上吊自殺。 林奕含出生於臺南的一個醫生世家,是「臺南怪醫黑傑克」知名皮膚科醫生林炳煌的愛女,因而也被外界稱為「臺南怪醫千金」。
  • 臺灣民謠教父胡德夫專訪:我的人生就是一首歌(圖)
    胡德夫(圖文:魅影王子)「太平洋的風」把胡德夫吹到彼岸的納什維爾,在一趟回溯生命根源、最貼近自我的音樂之旅,與國際級音樂製作團隊、美國頂尖樂手傾力合作,碰撞出一首又一首充滿感恩及感動歌曲,完成他61胡德夫說自己的人生就是一首歌,現在最想去旅行,去看看歌的源頭,把自己詠嘆的源頭也帶去,再一起詠嘆。他決定要在臺灣認真的走一圈,跟各族群的人玩音樂,把生活化的、根源性的東西變成創作,為下一張專輯累積作品。21CN娛樂:《大武山藍調》推出有一年了,現在對這張專輯有沒有新的感悟?胡德夫:還好有這一次旅行,讓我發覺到其實我想要去那邊。
  • 趙波:旅行和一個女作家的心靈成長
    ··沉寂七年後,趙波帶來最新隨筆集《像候鳥一樣飛》,首次公開了她七年來遊歷過的大城小事、遇到的各色人等、必經的坎坷情路,也首度直面她的愛與恨、痛與癢,讓讀者了解到一個女作家成長過程中的心酸和浪漫。————▽▽▽方所·創作者現場| 方所成都店 |·「 旅行和一個女作家的心靈成長 」
  • 【組圖+旅行格言】旅行對你的八大改變
    曾經在廣州和臺灣做旅遊節目主持、導演和製片人。後來放棄工作,於2000年開始啟動週遊世界的夢想,克服錢少、不懂英文、籤證等3大難題,15年來用平均每個國家4000人民幣窮遊了包括南極在內的7大洲96個國家。2006年完成第40個國家芬蘭的旅行,回國以「行走40國」為網名開了新浪博客「行走40國」,每天直播自己的旅行和總結的旅行妙招。【行走40國 獲過哪些獎?】
  • 日本「帝王級牛郎」首遊臺灣,不戴口罩人氣超高被跟蹤
    4月5日,據媒體報導,「日本第一牛郎」羅蘭在網上公開了2月份前往臺灣旅行拍攝的影片,還表示自己看到有那麼多人認識他,感到非常的驚訝。羅蘭是第一次來臺灣,雖然平常對身材的管理很嚴格,不過這次一來,就放肆大吃,和製作人喝酒的時候,吃了兩包比日本分量要大3倍的薯片,明明知道不能吃,但還是全部吃完了,羅蘭自嘲「不能來到海外就這樣放縱自己」。觀光101的時候,羅蘭表示這是臺灣第一和世界第一(特指自己)的組合,這麼自信真的很符合羅蘭的個性了。
  • 【原創】樂騎臺灣,量身打造的純私房騎行路線!每年都該去一趟的熱血旅行!
    早就聽說臺灣是騎車的天堂,那裡有世界排名第五的日月潭綠道,新竹17公里海濱自行車綠道,火車隧道改成的舊草嶺隧道自行車道。。。。。這次得到中華兩岸自行車文化促進會邀請,順利去臺灣體驗了自行車的騎遊,體驗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臺灣自行車之旅!
  • 人生是場無法取消關注的旅行
    事關道德、法律和倫理,我猜它的爭議可能在於——生命這個整體概念的敬畏感、尊嚴和高高自上,是否能由你——一個單個生命個體來決定。至少在目前來看,你仍像不能選擇降臨一樣,也無法選擇離去——合法的、約合普遍道德認同的離去。就好比是一場旅行,這是俠客島發來的「英雄帖」,你只能慷慨以赴、哪管刀山火海。
  • 羅蘭:寫給秋天
    不知不覺已經立秋,朋友圈開始充斥各種貼秋膘的歡笑文字,令人們淡忘了秋天本代表的回味與傷懷。是你教會了我怎樣去利用寂寞無聊的時刻,發掘出生命的潛能,尋找到迷失的自我。你一定也還記得,我們為你唱「紅葉為他遮煩惱,白云為他掩悲哀」的那兩年蒼涼的日子。情感上的磨折使我們覺察到人生中有多少幻滅、有多少殘忍、有多少不忍卒說的悲哀!但是,紅葉白雲終於為我們衝淡了那膠著沉重的煩惱和憂鬱;如今時已過,境早遷,記憶中倒真的只殘留著當時和我共患難的那個女孩落寞的素臉。
  • 預告|中國現當代女作家作品賞析分享·見證丁玲的起伏人生
    預告|中國現當代女作家作品賞析分享·見證丁玲的起伏人生 2020-10-19 0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魏明倫對話女作家陳若曦(圖)
    12日下午,劇作家、辭賦家魏明倫在安仁鎮的魏明倫文學館,和來自臺灣地區的著名女作家陳若曦展開了一番關於華人文學和文化創意的對話。一個星期前,魏明倫夫婦在臺灣和王蒙、蔣子龍、林清玄等參加一個兩岸作家筆會,陳若曦也出席了,她比魏明倫提前幾天離臺,來成都參觀訪問。12日,魏明倫以東道主身份引導陳若曦參觀自己的文學館,他本人亦全程擔任解說。  陳若曦的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尹縣長》、《城裡城外》和長篇小說《突圍》、《二胡》、《紙婚》,此外她的傷痕文學創作也獨步華語文壇。
  • 呃……臺灣女作家列8大「南波灣」,一舉「震懾」新加坡
    面對新加坡方面的「傲慢與優越感」,臺灣女作家顏擇雅一舉總結出了臺灣8個「世界級南波灣」,以圖「震懾」新加坡。      顏擇雅的身份是臺灣女作家。在臺灣,特別是臺灣的出版界,她是個「奇女子」,很有份量,只不過在大陸比較少關於她的報導。翻查百度可以找到《環球時報》在一篇報導曾經提到過她,稱她是「反大陸的臺灣作家」。
  • 吳念真寫給兒子:一趟尋找自己的旅行(轉發送吳念真父子籤名書)
    那天他似乎是有備而來,因為不但有寫好的行程表、航班計劃,甚至連各轉機機場的路線信息都列印出來。「簡報」完畢之後,他抬頭看著我們,表情似乎在說:我相信我行,但……你們相信我嗎?那一剎那,我忽然想起自己八歲的時候一次單獨「旅行」的經驗。八歲,小學二年級。
  • 薛良凱【品旅行】 8天台灣深度人文創意之旅
    為什麼臺灣這麼特別?造成這樣特別的原因又在哪裡?【品旅行】不只是一趟旅行,而是一場細細品嘗文化的旅行。這次臺灣行,我們保留了之前最精華的行程,包括故宮博物院、食養山房、涵碧樓等地方;除此之外,我們加入了一些特殊行程與私密隱藏版行程,包括探訪毓秀美術館、日月老茶廠等等。【品旅行】不只是一趟旅行,也是希望你能帶點東西回家的旅行。
  • 臺灣女性散文的審美創造
    [2]按其分析,從「閨怨」和鄉愁言說開始的臺灣女性散文創作,散文創作主題逐漸闊大、深入(從題材狹小的「閨怨」到具有全體人類前途哲學性的思考的「大愛」);女性散文作家形成創作群體,50多年來,如今已經有四代或五代女性散文創作隊伍(主體)[3]。另據李瑞騰《臺灣女作家知多少》一文的統計,也可以大體看出臺灣女性作家50多年來數量成倍增長的事實。
  • 日本第一牛郎羅蘭臺灣觀光,女性粉絲圍著他握手笑得花枝亂顫
    出道已十年的羅蘭(Roland)就有「日本第一牛郎」之稱,很多人被他的個人魅力折服,認為他個性溫柔、說話得體,就像明星一樣圈了很多粉絲。近日,羅蘭到臺灣旅遊,每天和友人在臺灣各大景點穿梭遊覽,吃遍了臺灣名小吃。
  • 【設計師專訪】旅行家PinoQ設計師JIM LEE專訪
    【設計師專訪】旅行家PinoQ設計師JIM LEE專訪 時間:2020-07-08 10:51:56   來源:   責任編輯:洗風舒雨
  • 彭怡平,走進女人的房間 專題:她旅行
    自學生時代便對女性議題有所自醒的臺灣女攝影師彭怡平,在過去10年裡,用攝影的方式餞行著自己的諾言。十年來,她不斷在世界各地旅行,想方設法尋找有故事的女人,並拍攝她們的房間,以女性獨特的視角,打開了女人們最私密的內心世界。
  • 去臺灣旅行,什麼值得買?
    想起去年的上半年,我在臺灣度過了半年的學習和旅行生活。在臺灣光是買買買的花費大概是五萬多,都不知道自己都買了些什麼,但是我真的覺得有很多東西可以買啊!可惜手機裡留下來的照片不多,當時光顧著買買買了。今天魚丸老師就來跟大家聊聊,去臺灣旅行,什麼值得買?
  • 臺灣女作家陳若曦:兩岸作家要為民族大義挺身而出
    臺灣女作家陳若曦:兩岸作家要為民族大義挺身而出 2012年05月29日 09:56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