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影視歌壇出現不少長相俊美、颱風陰柔的「小鮮肉」,引來不少爭議。粉絲們固然是趨之若鶩,但評論界並不買帳,有評論直接用類似「娘炮」這樣的語言進行形容。有好事的網友把法國球星姆巴佩和某偶像團體的照片放在一起,梁啓超的名言後面加了半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娘則國娘。在我看來「人不可貌相」,男人細皮嫩肉蘭花指,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旁人不愛看不看就是了,出言冒犯很唐突。電視屏幕上「小鮮肉」成風,確實值得思考其深層原因,但這和「小鮮肉」們本人並沒有什麼關係。
義大利著名歌唱家法裡內利
(Farinelli,1705-1782)
其實在藝術上,男性對陰柔之美的體現並非從今日始。18世紀義大利歌劇一代巨星法裡內利因為15歲時被馬踏中下部,得以保留童音。據說他的歌聲「能讓人醉倒」,要說「娘炮」,我看沒有比法裡內利更娘炮的了。從晚清到民國,戲劇舞臺上旦角基本都是男性扮演的,「四大名旦」哪個不是當年的「小鮮肉」?可見問題不在於顏值身段動作表情,而在於藝術價值。現在的觀眾對「小鮮肉」們不滿,不滿的是他們的藝術水平不高。
四大名旦個個都是「小鮮肉」
蘇州評彈曾長期不允許女性說書,傳統書裡那些小姐、夫人、丫鬟等等腳色,都是由男性起的。彈詞唱腔中的「小嗓」相當於假聲,扮演花旦、小生都要用。有人不喜歡,認為其忸怩作態。也有人非常喜歡,認為這才是戲曲曲藝表演的特色。彈詞名家周雲瑞的真嗓普遍認為一般,但他的小嗓演唱是神級的。要說把彈詞中陰柔之美唱到極致的,那就要說到以開創「俞調」新局面的大師朱介生了。
朱介生(1903-1985)
朱介生出生於評彈世家,父親朱耀庭、叔叔朱耀笙都是彈詞名家,朱耀庭還曾擔任光裕社社長,在評彈界地位相當高。朱介生的弟弟朱介人也是著名彈詞演員,人稱「文武雙全」。朱介生自幼學習長篇《雙珠鳳》,12歲就放單檔演出。後從朱蘭庵(民國文人姚民哀在演出彈詞時的藝名)學習《西廂記》。1929年起和蔣如庭搭檔彈唱《落金扇》,成為30年代彈詞「三大響檔」之一。朱介生曾經學習崑曲,他起腳色以旦角見長,擅長演唱俞調。俞調本就以婉約著稱,經朱介生一唱,演繹出和老俞調不同的風格。民國時出版的《上海彈詞大觀》中是這樣介紹朱介生的:
介生,美丰姿。吳儂軟語,其嬌媚歌聲,收音機中聆之,無不疑為女性。當彩串白蛇傳於東方書場,以介生飾白氏,珠簾乍揭,掌聲四起,演來恰合身份,妙到巔毫,非介生不能也……
慶雲自嘆
(白)陸慶雲小姐病犯七情,自言自語,豈知曉外頭紅玉丫鬟隔仔紗窗側耳靜聽(慶雲白)胸懷無限憂疑事,盡付臨風一嘆中。哎!慶雲啦慶雲!(紅玉白)啊呀,伲小姐自家勒浪叫自家喏,阿佬(慶雲唱)枉生傾國貌傾城(紅玉白)伲小姐真有傾國傾城之貌話不虛傳(慶雲唱)空懷能武又能文(紅玉白)文武雙全個小姐是少少叫格(慶雲唱)年已標梅猶待字(紅玉白)伲小姐年紀是有介模樣哉,老爺太太弗知啥老弗轉念頭(慶雲唱)奴的終身未識配何人(紅玉白)小姐倒拉浪轉終身年頭,倷放心噢,吏部公子包拍胸脯哉(慶雲白)唷想著了(紅玉白)想著仔啥物事,個句倒板要聽格(慶雲唱)奴想起了三月初三日,在賽丘山上得見美書生(白)紅玉慶鬟聽壁腳還要接冷嘴,啊呀,伲小姐白相賽虎丘拉浪看標緻男人吶(慶雲唱)奴心迷落下真容扇(紅玉白)我無心奪下去,原來心迷仔咾落篤把俚個(慶雲唱)他宛如得了寶和珍(紅玉白)喔喲,阿要好,叫俚他勒哪。喔喲,要好得來,叫俚他勒哪(慶雲唱)我命丫鬟要頻索扇(紅玉白)是我去討個扇子呀(慶雲唱)他末「面還」兩字太離經(紅玉白)個末叫弗離經(慶雲唱)他無能到奴閨樓上(紅玉白)雞甲麼勿曾生,即目要飛上來快哉(慶雲唱)或者君家有此能(紅玉白)喔喲,加二要好,那亨叫俚君勒拾梗哪,比仔他才好拉海哉(慶雲唱)若能到奴閨樓上,奴要考察刀槍面試文。
老年朱介生
朱介生和蔣如庭(1888-1945)長期搭檔,兩人的唱腔都是偏陰面的,形象上有很大落差。蔣如庭聲音甜糯清脆,但其貌不揚,有「隔牆西施」的外號。在書場之外,蔣如庭喜歡足球,是評彈界「光裕」足球隊的發起人。而朱介生正如書中介紹的,「美丰姿」,書臺上下都是儀態萬方的。形象上有落差,各自的命運也不相同,蔣如庭比朱介生大15歲,但1945年就去世了,還不到60歲。而「小鮮肉」朱介生一直活到1985年,享壽82歲,比他的老搭檔長壽得多。
左起:蔣月泉、朱介生、朱雪琴、張鴻聲
1949年時朱介生不過46歲,但他的嗓子已大不如前,不可能再以「小鮮肉」的形象表演了,他逐漸從舞臺上淡出,轉而從事曲藝音樂和評彈教學工作。這樣的轉變對朱介生而言可能是出於無奈,於評彈藝術和朱介生本人而言是幸或不幸,就很難說了。當然即使有心還在臺上演出,他的表演風格是否能被接受也不一定。1959年陳雲同志自學琵琶,自費邀請周雲瑞、朱介生等擔任他的老師。朱介生保存的家傳《雙珠鳳》腳本,共有一百二十回,由朱耀庭抄寫、朱耀笙批註,非常珍貴。後傳與弟子陳再文,因陳再文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幾經輾轉還是被抄沒了。好在他的「新俞調」被朱慧珍所繼承,並發揚光大,直到現在成為評彈教學的教材。作為評彈教育家的朱介生晚年曾寫過一隻開篇:《說書說難也不難》,對評彈藝術表演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文中有一段這樣寫道:「要說噱唱彈臻化境,勿是一朝一夕所能為,藝術從來無捷徑,覅以為聰明伶俐有天才,不須研究把腦筋開……」
滬劇名家韓玉敏(1933-)
原名朱曼倩,是朱介生的女兒
朱介生二三十年代以「小鮮肉」的形象紅遍上海灘,四十多歲一是倒嗓,二是時代變化,很難再演出了。但他有家學淵源再加自身刻苦鑽研,儘管不再「美丰姿」,卻依然受人尊重。前兩天看新聞,當年香港邵氏影業的著名小生嶽華先生因病去世,享年75歲。嶽華當年出演《大醉俠》、《流星蝴蝶劍》時,也是「小鮮肉」一枚,老來出演《義不容情》、《珠光寶氣》,風採依舊。我一向反對用「娘炮」這樣無禮的詞語評價一名藝人,但如今藝人大多不能靠藝術抓人眼球,只能靠誇張的形象讓人記住,怎麼可能長久。「青春都一晌」,不知現在走紅的「小鮮肉」們,幾十年後還有幾人能被記住呢?
最近我還寫了
閒話比樂中學
戴眼鏡說書的石一鳳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吃蟹
與蔣介石同框的「矮腳雌虎」錢行素
楊浦圖書館老樓的建築和人
關於申花隊最初的記憶
腳手架下的上海底牌
上海有條國慶路
1978年的上海
江北夫妻相罵
1948年上海灘的芸芸眾生
不留鬍子的馬克思長什麼樣?
1945年上海貧困家庭靠吃陽澄湖大閘蟹艱難度日?
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老周望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