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馬戲團的小丑,是如何變成電影裡的暴力狂的?

2021-02-17 言幾又文化

國外最近什麼電影最火?大概非DC出品的《小丑》莫屬。北美首日票房即3990萬美元,一舉榮獲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電影獎,豆瓣評分更高達9.3分。

 

你或許從未看過一部有關的小丑的電影,但依然對那張用油彩塗成的白色面孔、黑色眼眶以及畫到臉頰兩側的紅唇的小丑形象並不陌生。

它是馬戲團和遊樂場為代表的現代娛樂業的標誌性形象之一,帶給人們歡樂。但美國的一項調查結果也顯示,超過40%的受訪者表示面對小丑時會產生恐懼情緒。

 

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宮廷小丑形象

這讓人又愛又怕的小丑形象,何以讓人如此偏愛?它又是如何從馬戲團諧星變成一個恐怖標識的呢?他們之間到底又有何淵源?今天言言子就想好好和大家聊一聊「小丑」的故事。

小丑形象的流變

小丑,也稱為弄臣,作為一種喜劇角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的埃及第五王朝時期,一般由侏儒扮演,通過逗笑法老而獲得賞賜。

中國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優旃者,秦倡侏儒也。善為笑言,然合於大道。」

雖然小丑的身份卑微,但傳言它們是宮廷中唯一享有言論自由的人。例如,Will Sommers,就是都鐸王朝中著名的宮廷小丑。

他一生都在為亨利八世服務,尤其是在其晚年飽受傷病困擾的時候,似乎只有 Will Sommers的喜劇能為這位英王帶來些快樂和慰藉。

 

本圖中間人物為亨利八世,最右邊人物就是Will Sommers

同時,Will Sommers也是一位正直且謹慎的弄臣,他經常會用一些玩笑話來提醒皇室的奢侈和浪費。

如此美德,以至於託馬斯·克倫威爾等大臣都對他讚不絕口。在德國,「小丑」蒂爾·歐倫斯佩格爾(Till Eulenspiegel)更是一位民族英雄。

而在莎士比亞中小丑形象可謂被發揚光大。雖然他的作品中仍然保留了滑稽劇中小丑作為劇情中純粹的笑料製造者這樣一個「定型化」的角色,卻創造了另一種作為智者的小丑角色。

如《李爾王》中的智者,如《皆大歡喜》中的試金石,他們有著顯著的語言天賦,通過玩弄字眼的俏皮話和雙關語來譏諷和調笑,並將一些機智的、有趣的、富含哲理的內容融入語言表達中。

小丑的話令主君發笑,也令他們深思,還有一點卻可以被確認,那就是宮廷小丑總會說出別人不敢說出的話,不論時間,不論地點。

一半童話,一半噩夢

那曾是歡笑代名詞的小丑,又是如何與恐怖標示、犯罪兇殺產生聯繫的呢?有人說是源自於1940年DC創作的漫畫《蝙蝠俠》,其中「小丑」被描繪成一系列恐怖犯罪的策劃者。

其實不然,它的文化史淵源要比之更早。《蝙蝠俠》主創據說是借用了雨果的《笑面人》中的笑面人形象。

 

傑瑞·羅賓遜設計出的第一張小丑卡牌

我們通過翻閱資料可以發現這個說法是可靠的,蝙蝠俠中的Joker的身世和笑面人有很直接的相似之處。

Joker起初是為了自己懷孕的妻子賺錢而淪為街頭賣藝的工作的,而後因為一次意外被一種化學物質所毀容。

而笑面人則是從小被人販子有意毀容而逼迫他進行街頭賣藝的工作。笑面人在雨果小說中是個貴族後代,卻不幸成了政治陰謀的犧牲品,淪為了受辱的人,自己度過了悲慘的一生。

 

笑面人《劇照》

而小丑作為主角真正意義上與恐怖建立聯繫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

1982年,由史蒂芬•史匹柏參與編劇、託比•霍伯執導的《吵鬧鬼》則使小丑造型的玩偶成為了鬼怪的化身,可以算是現代恐怖片中小丑元素的開端。

1986年,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出版了暢銷小說《小丑回魂》,並於1990年被改編成電影,成為那個年代恐怖電影中的經典。

 

小丑的邪惡與暴虐在電影情節與視聽中得到完美的呈現。由此,小丑作為恐怖、黑暗元素在電影中得到越來越廣泛地應用。

其性格沒有任何限制,「為惡而惡」,始終站在超級英雄的對立面,製造著一幕幕具有「社會學」與「人類學」意義的矛盾衝突。

它恐怖,卻又迷人

毫無疑問,小丑是受人歡迎的,無論是在馬戲團中逗人開心的喜劇表演者,還是在大銀幕上讓人恐懼的類人鬼怪。前者自不必說,這個已經發展了4000多年的職業到現在仍然生機勃勃就說明了一切。

而以小丑的形象頻頻出現在恐怖片和犯罪片裡的反派也受到了觀眾們長久以來的喜愛。

從2004年上映的《電鋸驚魂》,到2017年上映的《小丑回魂》風靡全球,再到今年的《小丑》。「小丑」都取得了大多數超級英雄都望塵莫及的口碑和影響力。

《自殺小隊》中的」小丑女「哈利·奎茵同樣風靡全球

或許它迷人的特質正來源於影片中「小丑」對既定的秩序和等級規範具有「反叛性」,在某種程度上喚醒了觀眾的情緒共鳴。

其次,小丑在藝術作品中所表現的暴力、失控性,作為一種表演為觀眾們提供了一個心理上的「道德假期」,從而產生興奮和釋放感。

巴赫金在《生活的話語和藝術的話語》中指出:「藝術同樣也是內在地具有社會性:藝術之外的社會環境在從外部作用藝術的同時,在藝術內部也找到了間接的內在回聲。」

 

仔細想來,小丑類影片最想傳達的觀點或許是: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丑,即是人性中的惡。

人們會懼怕電影中的小丑,正是這部分的黑暗切實的存在於現實中。換言之,無論是舞臺上還是電影中的小丑,當那種為所欲為的自由被惡意所籠罩時,強烈的不適與恐怖也就隨之而來。

當混亂和變故出現,惡就可能會從牢籠中爆發出來。然而如何面對內心的這股惡,即變成了一個十分深刻的話題,這也是「小丑」們想要討論的重點。

 

當然,現代與古代的小丑形象並非完全割裂。我們也能從現代的小丑形象身上,看到了古代小丑的影子——那些針砭時弊,嘲諷社會風氣的古代小丑,它和如今大熒幕上這些暗喻人類陰暗面的小丑有什麼分別呢?換句話說,它們不都是在為反映社會現實,揭露人性而做出努力嗎?小丑們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社會以及人性中最為黑暗的地方,反映著真實社會中,真實人性的精神世界。

相關焦點

  • 馬戲團與馬戲團電影:它們曾經輝煌過
    從卓別林的黑白默片《馬戲團》,到拿下兩座奧斯卡獎盃的《大馬戲團》,再到痴迷馬戲團的電影大師費裡尼,一百多年的電影史中,馬戲團從未缺席過。色彩斑斕的馬戲團帳篷下,一匹馬從幾十米高的跳板上蹦下。地面上,小丑端著小魚缸迎接它。落地的瞬間,馬消失,魚缸裡多了一條金魚。
  • 馬戲團裡最悲情的,難道不是小丑?
    不少文藝作品都刻畫過小丑們的辛酸。不過,馬戲團裡最悲情的並不是小丑。 表演倒立的大象從小被捆綁四肢強迫訓練,鎖鏈的拉扯、鐵鉤的扎刺和禁食的折磨構成了它們童年的全部記憶。馬戲團起源於古羅馬的鬥獸場,與鬥牛一樣是舊時殘酷血腥的娛樂項目。馬戲團的英文「circus」源自拉丁文中「圓圈」一詞,意指圓形露天競技場。現代的馬戲團也在圓形場地中演出,因此演變成「馬戲團」的意思。
  • 當一個老實人被逼成「暴力狂」:《小丑》如何成為了小丑?
    1哭不出來的亞瑟作為流行文化最經久不衰的元素,小丑有著鮮明的時代性。就像人性硬幣的正反面,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裡蝙蝠俠無法戰勝的那個邪惡小丑,是比蝙蝠俠正義的化身更為耀眼的存在。這也讓2019年《小丑》在各地的上映如臨大敵。警察在影院加強了警戒,禁止影迷戴小丑面具進入劇場。小丑是如何成了這樣一個反體制的經典形象?為什麼每個普通人都從小丑中發現了另一個自己?這實在是全世界所有面對社會階層固化、政治無望人們所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 神秘的馬戲團Lolita,你是那個琢磨不透的小丑嗎?
    相信所有喜歡Lolita的妹子都知道,馬戲團風格的小裙子,風格是最琢磨不透的,就像是馬戲團本身一樣,指不定出現在什麼地方,就會舉辦一場華麗的演出,然後就又瞬間消失。一直在笑著的小丑,你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開心,是好人、壞人。
  • 英語分級聽力|馬戲團裡的小丑 Circus Clowns
    她和父母去了馬戲團。她很興奮。她從未去過馬戲團。馬戲團裡有許多小丑。她喜歡小丑。他們有滑稽的臉。他們有紅色的大鼻子。他們戴著滑稽的帽子。他們穿著大鞋子。他們的鞋子比她爸爸的鞋子大得多。它們是她爸爸鞋子的兩倍大。小丑們有響亮的號角。他們互相按喇叭。他們沒說話。他們用角說話。嘎,嘎!她嘲笑小丑。他們太有趣了。他們逗她笑。她告訴她爸爸,「爸爸,你猜怎麼著?等我長大了,我要當小丑了!」
  • 《廢土3》馬戲團小丑機器人修複方法介紹
    在《廢土3》中,除了人類之外,還有著很多的機器人,在馬戲團裡玩家就能夠幾個小丑機器人需要玩家修理。有小夥伴不知道這些機器人怎麼修,那麼就來看看「DARONS外傳」帶來的《廢土3》馬戲團小丑機器人修複方法介紹吧。
  • 汪海林直播間再懟於正、郭敬明,直言他倆是馬戲團「小丑」!
    聯名信公開抵制尚不解恨,24日晚,編劇汪海林在直播期間又DISS了一波兩人,說其是為了獲得認可不惜出醜賣怪,堪比馬戲團小丑。汪海林的在直播間提起郭敬明和於正兩人時,十分不屑的表示郭、於兩人在臺上不懂收斂,通過出醜賣乖來獲得平臺認可和製造話題度,其行為堪比工具人,其根本性質就是被平臺和大眾當作是馬戲團小丑了,招罵很正常並且罵他就對了。對此網友們表示雖然對汪海林的印象也不怎麼樣,但是感覺他這番話說的話糙理不糙,還挺中肯。
  • 抽抽樂第一季-馬戲團小丑測評和把玩指南
    馬戲團小丑。配比3,稀有。標誌性的爆炸頭,鮮豔色彩的衣服。紅鼻子,手持大喇叭。有小丑怎麼能沒有我蝙蝠俠的地方?
  • 第五人格新劇情大逆轉,小丑「馬戲團隱藏劇情」出爐!
    祝第五人格小丑監管者紀念日安康。小丑裘克的紀念日信件,是亞瑟羅素寫給雜技演員的。
  • 《神奇馬戲團大電影》萌寵集結,歡笑來襲!
    小猴子,不禁令人想起《尋夢環遊記》中的那個猴子,不過區別也顯而易見,有「神奇」加持,一定更好玩兒。還有犀牛、黑貓、老虎、長頸鹿等等,有百獸大型雜技表演……大部分動畫片裡的動物都是擬人化形態,而這部裡,人吃了神奇餅乾,變成各種動物,這就real有趣而新奇了。
  • 影評& 電影《小丑》:臺下常有戲中人(觀眾席)
    費裡尼不少電影裡都有小丑的身影,他的電影《小丑》,仿佛一封寫給小丑的情書,費裡尼在片中表達了自己對小丑的迷戀與敬意。  電影開頭,一個小男孩從睡夢中醒來,拉開窗簾,看到一個巨大的帳篷,仿佛一座神秘的城堡,馬戲團來了,光怪陸離的節目,怪誕搞笑的小丑讓小男孩印象深刻。這一段戲,場面熱鬧盛大,讓人目眩神迷,費裡尼用個人化的影像風格紀念了自己的童年,觀眾也仿佛走入了時光隧道。
  • 蒼煙空:你笑的時候比哭還難看——沒有人希望變成小丑
    「所有的事情都很好笑,直到它發生在你身上……」看完電影《小丑》之後,並沒有馬上寫什麼。即使此刻坐在電腦前,我仍然覺得電影所揭示的複雜的社會現實和幽暗的人性不是幾千個字就能說盡的,直到現在我仍然希望自己可以分辨清楚影片中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幻覺或者幻覺本身就是真實而活著的現實並不真實。
  • 費裡尼去世24周年,馬戲團不會死
    那一身鼻尖描紅、嘴角上揚、八字眉、黑眼圈、長睫毛的小丑裝束,曾經託付給義大利的費裡尼一個自由造夢的童年,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我熱愛馬戲團的重要原因。小丑,就像馬戲團的眼淚。那是1970年的義大利,馬戲團文化並不景氣,即便費裡尼始終篤信「小丑藝術從來不死」,他也不得不面對馬戲團漸趨沒落的事實。原本以「帶給世人歡樂」為使命的馬戲團,因為費裡尼電影,讓更多人看到了孤獨的一面。
  • 小丑和白天鵝
    小丑坐在雜物室的角落裡,用衣角擦拭著鮮血。「給你這個,吃了,就不疼了。」小丑抬起頭,看到了身穿芭蕾舞裙的小女孩兒,攤開的掌心裡,有一塊小小的糖,她有著世界上最美的眼睛,灰色的瞳仁,白天鵝一般,出現在小丑的世界。那個晚上,小女孩一直坐在小丑的身邊,她說她是另一個馬戲團的學徒,她的夢想,是像師傅一樣,跳成真正的白天鵝。
  • 馬戲團裡沒有雙頭人和恐怖故事
    馬戲團是一群城外人帶來的,隨之而來的還有畫滿彩條的帳篷。「雙頭人、美女蛇,馬戲團門口的喇叭還說有小矮人。」小時候他從沒進去過,長大後再想去,卻找不著了。在《百年孤獨》中,奧雷連諾上校對馬戲團最初的記憶是這樣的——「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 第五人格:小丑不是「縱火」兇手?馬戲團劇情,比想像中更複雜!
    玩家期待他過生日一方面是因為對於小丑這個角色十分喜愛,另外一方面就是希望通過生日來信看到一些關於馬戲團的劇情故事。果然官方沒有讓玩家失望,直接在生日信件中放入了一個猛料,這也讓很多熟悉劇情的老玩家有點被閃到腰的感覺。
  • 《DNF手遊》幻影馬戲團怎麼打 幻影馬戲團打法技巧攻略
    由於馬戲團的房間是隨機的,所以只能介紹每個房間的情況,具體還請到遊戲中試試。 第一圖是入場。什麼怪都沒有。所以跳過。 地鼠房 為... 幻影馬戲團需要消耗疲勞,請注意疲勞值再刷,沒有疲勞時,不會掉裝備。由於馬戲團的房間是隨機的,所以只能介紹每個房間的情況,具體還請到遊戲中試試。
  • 《神奇馬戲團》曝波普風格新海報 馬戲團家族亮相
    」一觸即發「版海報動畫電影《神奇馬戲團》今日曝光了「一觸即發」版海報,馬戲團家族首次集體亮相。看似合家歡的畫面,卻因紅色和藍色的撞色搭配把馬戲團家族分為兩派,其中歐文一家三口和小丑紅鼻頭還有眾多萌寵在聚集在左邊紅色的舞臺上,叔叔霍勒肖一行人則是以進攻的姿勢在右邊的藍色舞臺。畫面中眾多人物則不約而同的將眼神都聚焦在小丑手中的餅乾盒子上,似乎也預示著餅乾盒子爭奪戰一觸即發。
  • 晚安故事 | 小丑與白天鵝
    每天晚上,小丑都會畫好濃重的妝。城市點亮夜空,馬戲團裡的歡樂放肆的有恃無恐。小丑總是畫一張很大的笑臉,在自己的表演開始之前,在馬戲結束之後,一個人,坐在許多道具箱摞起來的高臺上。小丑抬起頭,看到了身穿芭蕾舞裙的小女孩兒,攤開的掌心裡,有一塊小小的糖,她有著世界上最美的眼睛,灰色的瞳仁,白天鵝一般,出現在小丑的世界。那個晚上,小女孩一直坐在小丑的身邊,她說她是另一個馬戲團的學徒,她的夢想,是像師傅一樣,跳成真正的白天鵝。小丑想像著小女孩兒起舞的樣子,那一定是比星星還要好看吧,然後,他的腳踝,就不那麼疼了。
  • 《傀儡馬戲團》,讀過你也會變成它的傀儡
    用我們高中語文那種水平來描述就是環環相扣,一線牽出一線,從最初單純的家族爭奪遺產而發生的陰謀,到兩百年前兩兄弟為了女人大打出手,再到傀儡軍團企圖毀滅世界,最後由馬戲團的普通人們來保護地球。故事像是單獨無序的,然而又互相牽連,相同的人物會在不同年份,以不同的相貌出現在不同的世界裡,形成故事的線索,從而將兩個世界最後慢慢推向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