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秦末漢初的歷史略有了解,一定會讚嘆陸川的《王的盛宴》

2020-12-25 獨眼影鑑

其實《王的盛宴》是一部只需要好好聽高中語文老師講一遍「鴻門宴」課文,或者自己翻一翻「史記」,就能看進去,並能看懂的電影,甚至還能回味很久……只可惜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只有5.5分,中國有很多好電影,但是都會被兩種因素幹擾,第一種是審查,第二種就是觀眾。

有人會對看不懂的電影抱有質疑的態度,導致票房慘澹,直到多年之後才發現其價值,感嘆自己欠它一張電影票,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王的盛宴》是陸川2012年末上映的一部古裝電影,如果你對秦末漢初的歷史略有了解,看完電影就會讚嘆陸川從浩如煙海的歷史中抽出的那一絲,剝開的那一繭,如此令人痴迷……

其實《王的盛宴》並不是一部能夠在市場上被廣泛接受的電影,它屬於文藝片,有著強烈的舞臺劇風格,敘事手法也是閃回式,所以上映後就有了鋪天蓋地的「看不懂」、「雷人」等評價。還記得陸川說如果這部電影票房不好,他會永遠退出電影,面對失敗的口碑和票房,他也坦言:

「自己以前被慣壞了,作品中都在表達個人的想法,失去了傾聽別人意見的機會,因此電影有些超出了市場和觀眾的接受程度,與我而言,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堅持自己,不能為了別人而改變。」

說實話《王的盛宴》對歷史的演繹都在合理範圍內,不知道為什麼至少7分的一部電影會被黑成這個樣子,陸川編劇導演的嘔心力作電影《王的盛宴》歷經磨難最終得以公映,而市場反響及口碑都不盡如人意。

《王的盛宴》區別於其他展現統一歷史時段的絕大多數影視文藝作品,以『』宴」為主線,陸川導演以詩意的敘事技巧,削弱了史書所記載軍帳中激烈的戲劇化矛盾衝突,別開生面地以宴席為引,把劉、項、韓三人聯繫在一起。

在劉邦沙啞緩慢輕聲呢喃「噩夢、噩夢」中,故事拉開了序幕……

兩千多年前那場宴會,也許赴宴的雙方都沒有意識到它會給彼此以及中國歷史帶來巨大的影響,更不會知道宴席間的細節,會成為後世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

重構鴻門宴

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鴻門宴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

自司馬遷《史記》以來,歷代人們在談及項、劉,談到楚漢戰爭甚至秦漢歷史轉折時,都會提到「鴻門宴」,在一代又一代的講述中,人們對「鴻門宴」這個故事也越來越模式化,然而陸川的《王的盛宴》卻解構了這一穩定的敘事結構,選擇重構一個全新的鴻門宴故事。

與以往楚漢相爭的歷史表述方式不同,《王的盛宴》似乎並不努力終於歷史宏觀敘事,也不想全面展示安段紛亂的歷史結構,而是更在意從微觀、從對歷史的結構視角中對歷史的理解和感悟,用一種近乎赤裸與冷峻的態度以旁觀的姿態對那段歷史的宏大描述與傳統形而上敘事進行了解構。

《王的盛宴》擴大了原本故事的範疇,重點講述後鴻門宴時代的歷史,傳統鴻門宴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劉邦冒死赴宴,在項羽謀士範增等幾欲置起於死地的險境下,最終脫險而逃。

電影中更關注劉邦的生命歷程和精神狀態,陸川理解的鴻門宴也借著劇中人物之口道出:「我的一生都是鴻門宴」。雖然鴻門宴已經過去了,但人心中的戒備並沒有消除,即便是後來登上帝王寶座,劉邦的心理狀態還一直停留在鴻門宴上那種緊張之中。

陸川對劉邦這一心理有很好的把握,從劇中人物細節上也有體現,劉邦無時無刻都帶著一柄防身短劍,正是這種時刻提防別人進攻的擔驚受怕,才讓觀眾更加理解劉邦這個人物。

畢竟電影以第一人稱、以劉邦的內心活動作為貫穿整個故事的線索,《王的盛宴》向我們展示了作為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內心的恐懼和掙扎,古月照今塵,今月照古人!項羽、劉邦、韓信三個截然不同的人,懷揣著同一個理想——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起兵滅秦。

曾經的劉邦以能和項羽並肩作戰滅秦為最大榮耀,他也會十分滿足地向妻子說「盔甲是項羽給的」。那個時候的劉邦是簡單快樂的,可是當子嬰將劉邦迎進王宮,並親手將玉璽交給他,還懇求他一統天下時,便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欲望的種子。

後來項羽入宮,劉邦將玉璽給他,那個時候他就有一絲權利從手中流逝的慌亂,等到子嬰被項羽腰斬,臨死前看著劉邦露出詭異的微笑,劉邦也明白,自己心中那顆欲望的種子已經開始發芽了。

後來項羽稱王,並將天下分為十九塊,所有功臣都有份,這一反應也說明貴族出身的他對於物質和權力並沒有過多的貪念,卻也是這樣的「大度」,激化了劉邦對權利的渴望。

最終他在韓信等人的幫助下,消滅了項羽的隊伍,電影中將項羽之死描繪成儀式化的場面,如同畫卷一般富有詩意,這是在從藝術形式上展現劉邦最為輝煌和得意的時刻,因為他終於奪取了天下,獲得了最大的權力,成了唯一的王。

不過坐上高位的劉邦,身邊雖然有忠心耿耿的君臣、有能為他分擔解憂的妻子和妃子,還有可以繼承天下的兒子,但是他並不快樂,反而越來越焦慮,根源就是其深入骨髓的自卑感。影片最後進入了劉邦的靈魂時空,在那裡他依然充滿恐懼,似乎在逃避什麼?

死後的劉邦並不消停,他以靈魂的狀態「監視」著一切,只可惜只能看著,影片以這樣的方式結尾,也表現了劉邦的無助和無能為力,他渺小又偉大,電影強調了他的悲劇性,雖然是王,但是到死都沒有王的底氣……

陸川的電影一直都揣著很大的野心,這部電影也不例外,因為他野心大,必然會受到爭議,因為《史記》中對於鴻門宴的精彩描寫,千百年來,我們對於鴻門宴當時的情形如同親臨,並深深相信這種敘述的真實性,電影《王的盛宴》進一步對他們的心理挖掘深究,確實會讓人產生懷疑的態度,不過也確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同於司馬遷敘述的「鴻門宴」。

雖然電影引起了不同的爭論,但整體來說,導演的表意努力還是值得肯定和稱道的!

不知道你們會給這部《王的盛宴》打幾分呢?

文原創,圖網絡

相關焦點

  • 你如果不知道漢初的八大異姓王,又怎麼敢說了解漢朝的歷史呢?
    漢高祖劉邦,在歷史上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人物,從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泗水亭長,一步一步成長為開國君王,建立漢朝。在這一過程中,劉邦將知人善用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致,合理地使用張良、蕭何、韓信、彭越等人的才能,這才能做到以弱勝強。
  • 秦末漢初簡史第四回||蕭何月下追韓信
    1時政新聞、2歷史地理、3健康養生、4旅行攝影、5幽默娛樂、6音樂美術、7哲學思想、8文學藝術,八大門類共建【學習社區平臺】,【百年yesuo國學新文化運動】歡迎加盟。本公眾號接受會員投稿。夏侯嬰秦末漢初簡史第四回||蕭何月下追韓信作者||yesuo
  • 《王的盛宴》竟出現手抓飯!陸川導演把鴻門宴到底還原成什麼樣了?
    編者按:《王的盛宴》是由陸川導演執導,在2012年上映的古裝歷史歷史大片。電影使用的了楚漢爭霸題材,而且在電影上映之前,陸川導演就公開宣稱自己的這部電影,對於歷史的還原有著相當高的程度,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 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的功勞排序,劉邦是否做到了公道?
    "漢初三傑″中,蕭何的長處在於內政管理,張良的長處在於謀略布局,而韓信的長處在於行軍打仗。在劉邦的集團裡,這三者就像青銅鼎的三隻腳,缺一不可。熟悉秦末漢初這段歷史的人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那就是劉邦在和項羽爭霸天下,真正由弱變強的時候,恰恰是從韓信加入到劉邦集團開始的。因此有人認為,韓信的存在是劉邦得於一統天下的關鍵。
  • 如果漢初異姓王活到劉邦死後,會天下大亂嗎?嚴肅分析這一可能性
    漢初的異姓諸侯王起始分封於公元前205年,當時的劉邦封韓王信為韓王,到公元前202年封盧綰為燕王為止,一共分封了七國九王:韓國:韓王信趙國:張耳、張敖燕國:臧荼、盧綰韓信是有戰功的劉邦部眾,因為功勞巨大迫使劉邦不得不封韓信為封楚王,但是韓信純粹是一個生活在戰國時代的人,信仰軍功即是權貴。臧荼、英布、彭越、吳芮屬於本身就是秦末漢初農民起義時就已經存在的地方割據人物,只是他們的利益被項羽剝奪,只好同劉邦結盟打倒項羽,然後恢復自己的地位和利益。
  • 漢初七大異姓王——韓王信——劉氏漢家文化
    -前196),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 為什麼說它是一部二流電影——《王的盛宴》影評
    《王的盛宴》延續了這種風格,相信大家對此深有體會,電影對細節的追求可謂極致,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豆瓣5.5分的評價儼然把它歸到爛片一類,前一年李仁港拍的項羽一條黑披風從頭穿到尾的《鴻門宴傳奇》也收穫了一個用心的歷史故事,一個中國歷史關鍵的歷史節點,最後歸結到人物內心的欲望,試問,有哪個歷史故事是不能歸結到人物的欲望呢?如果如此作為電影的核心,那楚漢相爭的故事,跟後世歷代王朝更替的混亂戰爭又有什麼不同,又有那一個不是由欲望驅使?別說是歷史故事,就是兩個光屁股滿街跑的小孩子打架,歸結起來,原因難道不是欲望在作祟嗎?
  • 非劉不封王,劉邦在建漢之初封的異姓王,遭遇了什麼結局
    楚漢之爭之後,漢高祖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在白馬之盟之前,劉邦封了幾個異姓諸侯王。楚王韓信彭越劇照彭越秦末在魏地舉兵起義,後來投靠了劉邦。在垓下之戰,幫助劉邦和韓信追擊項羽,並一同殺死了項羽。項羽死後,彭越也被封為了梁王。
  • 陸川:歷史會證明我對《鬼吹燈》的改編
    回顧陸川的導演生涯,始終伴隨著激烈的爭議,從處女作《尋槍》與姜文合作,到《可可西裡》拿下金雞獎,他本被認為是同年齡中最有希望向大師進發的導演之一,而《南京,南京》野心勃勃的侵略者視角,和《王的盛宴》難以言喻的影射和自言自語的作者化表達,又令他的大眾口碑直線下降。接拍《鬼吹燈》商業電影,也被認為是他欲從文藝導演行列轉型成為商業大導的一次契機。
  • 「陸川被五毛圍剿才票房慘澹」?
    12月20日,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作家陶傑發微博力挺陸川導演的新作《王的盛宴》。陶傑稱陸川新作遭到了五毛黨的圍剿才使得票房不甚理想。這種悲劇令人心寒,由此感嘆中國電影一定沒有前景。該言論隨後被轉發數千次,並且在晚些時候被陶傑本人自己刪除。@香港陶傑:瑪雅歲末前夕,在香港會見大導演陸川。
  • 秦末亂世,有資格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的卻僅有六人,張良在其列
    秦末亂世,群雄並起逐鹿天下,前有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後有劉邦與項羽楚漢爭雄奪取天下;最終漢軍在垓下用「十面埋伏」之計擊潰項羽,迫使他退至烏江自刎而亡;以劉邦建立漢朝作為終結。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 《王的盛宴》:最出彩的不是劉燁吳彥祖,反而是被人忘掉姓名的他
    直到2012年的時候,陸川導演拍電影《王的盛宴》時,問他願不願意到裡面演個男四號的角色? 沙溢是想都沒有想,就答應了,畢竟要賺錢、要吃飯,有戲就得接。 可等到沙溢一進劇照,才發現這次自己沒白來,原來排在他前面的三位男主角分別是劉燁、吳彥祖、張震。
  • 漢初的曹參跟曹操有關係嗎?曹參是怎麼當上丞相的?
    而曹參之後,漢末時期的曹操,很多人懷疑他和曹參之間是不是有什麼聯繫,曹參會不會是曹操的祖先呢?這一點應該如何證明?《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首先我們來看,關於曹操是曹參之後的說法,最早記錄是在《魏書》裡的,《魏書》的作者是王沈,他是曹魏的史官,根據他記載的曹操的身世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這個親戚攀的遠,順便也抬高了曹參的身份(曹參只是一個小吏出身)。我們知道王沈是魏國的史官,曹操作為魏國的實際開創者,王沈給曹操作傳記肯定是有故意美化曹操的嫌疑,所以我們說曹操是不是曹參的後代這個還有待商榷。
  • 陸川有關係的兩個女人:前女友秦嵐妻子胡蝶,網友:差距一目了然
    陸川有關係的兩個女人:前女友秦嵐妻子胡蝶,網友:差距一目了然大家好,我是原創小編,每天持續為大家帶來娛樂八卦的最新動態,(本文為作者原創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陸川不僅僅是中國新生代導演中的佼佼者,同時他還是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南京!
  • 秦實行郡縣制是一大進步,西漢封建諸王,是「開歷史的倒車」?
    而接下來的漢帝國,卻實行郡國制,即郡縣制和分封制並存,在齊楚等邊遠地區分封了諸侯王,這是不是「開歷史的倒車」?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對秦末至漢初有關分封的歷史進行梳理。一、秦帝國摒棄封建制,全面實行郡縣制秦始皇消滅六國,建立起中央集權的統一帝國。
  • 漢初名將彭越【向歷史名將學謀略與智慧】
    在這戰爭主導下的分分合合之中,有多少猛將粉墨登場,又造就出多少幕精彩的、震撼人心的歷史片段。《向歷史名將學謀略與智慧》一書,以《史記》中猛將們的故事為底料,吸納睿智精華成一家之言,集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於一體。對猛將們的人生作了詳細的歸納總結、品讀、分析,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陸川成都選角選出彪悍妹 虞姬標準再遭質疑
    十四歲「彪悍妹」湯暢陸川新片《王的盛宴》結束了虞姬選角成都站的面試.,共有十位候選人晉級參與最後的全國複賽。和上海站收穫「驚喜連連」不同,陸川在採訪中毫不掩飾這趟成都之行的遺憾:「成都大街上有好多女生讓人眼前一亮,可惜都沒有出現在選角現場。」儘管沒有碰到讓自己「一眼就有感覺」的「虞姬」,但記者在選拔現場還是觀察到了陸川在面對一張張新面孔時的「惜才」之情。
  • 漢初三傑,為什麼碩果僅存的是他?
    在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中,作為漢初開國功臣之一的張良絕對算得上是"神"一樣的存在。
  • 以楚漢戰爭為背景的電視劇,你了解多少?
    以楚漢戰爭為背景的電視劇,你了解多少?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歷史事件楚漢戰爭,有很多電視劇都是以楚漢戰爭為背景的,關於這些電視劇你知道多少呢?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該劇在1985年播出,該劇講述的是在秦末楚漢爭霸時期,劉邦與項羽的故事。《西楚霸王》你所不了解的霸王英雄1994年一部著名的電視劇,由著名導演徐耿指導,該劇講述了在秦末時期,秦始皇贏政施行殘暴統治,民不聊生。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各地義軍紛紛響應,項羽和劉邦就是義軍中出類拔萃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