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籃字可關注我們
分鏡稿,就是將劇本文字轉換畫面的中介,供現場拍攝使用的工作劇本。
導演處理美術設計、動作表演、對白、攝影、特技處理、剪輯、配音、音效提示等內容於一體的工作藍本,它指導影片的拍攝,是影視作品創作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環節。
戳一下,之前寫的關於分鏡稿文章:
90分鐘的《神馬風雲》,導演竟畫了10000多張分鏡稿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分鏡手稿PK劇照,這真是同一部電影?
《神馬風雲》分鏡稿
分鏡稿設計需要在畫框內畫出角色與場景的關係,靠每個畫面呈現出虛擬的機位來顯示出景別的大小,角度的變化,攝影機的運動軌跡,角色動作的起始位置,連續表演動作等要素。
很重要的一點,繪製分鏡稿,畫面要有動感!!
可以把分鏡頭繪製在分鏡表上。
分鏡表格式多為橫豎兩種,包括鏡號欄、背景欄、時間欄、畫面欄、劇情欄、對白欄等內容。
填寫要求如下:
張藝謀繪製的分鏡稿就如同他的電影畫面,方方正正規規矩矩。
張藝謀電影的分鏡稿,如同他的電影畫面,方方正正規規矩矩。
在畫面分鏡中還將剪輯的任務提前大部分完成,鏡頭之間的銜接、疊、劃、淡入、淡出等都需要在臺本中指示或標明。
希區柯克《驚魂記》分鏡稿,電影裡這一段每一個鏡頭都是按照分鏡稿拍攝的,電影裡達到的驚悚效果,讓人嘆為觀止。
一部電影大約2000個鏡頭,每個鏡頭大概3~5個構圖,總共實際使用的大概有 8000~9000個畫格
大導演一般不會自己畫分鏡稿,都是交給專門的電影分鏡師做。
專業的電影分鏡師張健柏
大導演一般會自己繪製一些概念圖供分鏡師繪製分鏡稿。
黑澤明繪製的分鏡稿
繪製分鏡稿具體步驟:
一般畫分鏡要走兩個步驟
第一:出草圖(大致勾勒畫面內容,其中包括背景,人物,動作等元素)
第二:細化處理(描線,上陰影,標示箭頭和文字說明)
舉例子
第一步的草圖:
只需要將大概的畫面畫出即可,無需太多細節。此處主要展示的是設計的拍攝角度、景別。
這裡三個分鏡草圖分別是
鏡頭一:大全景,主角站在大廈頂部看日出
鏡頭二:微仰視,主角抽著煙,不說話,眼部陰影遮擋
鏡頭三:特寫,主角吐了口煙
完成稿:
需要細化草圖,有的甚至要對草圖進行大改。
繪製分鏡稿要求:
1、速寫的能力(包括造型和速度的能力)
繪製幾千張圖,不可能每一張都是精細得可以品味的畫作,需要有強大的速寫基礎,寥寥幾筆就把畫面表現清楚,把奇特的人物造型表達得活靈活現。
《千與千尋》電影分鏡手稿,角色的奇特造型,用極簡約的筆觸畫出。
2、黑白陰影的能力
在分鏡圖上繪製正確的光影,拍攝時燈光師攝影師能更方便地按照你的分鏡稿構圖。如果不會標陰影或者繪畫錯誤,呈現的畫面很可能是太陽明明在東邊,光卻是從西邊打到主角的臉上。
電影《雲圖》與分鏡同步率100%
3、透視的能力
透視能力不好,就會畫出根本無法展現的畫面。
徐克繪製分鏡稿
4、抓住鏡頭情緒的能力
這是核心能力,要合理利用仰視還是俯視,大全或是特寫等。這裡需要的不僅是美術能力,還需要電影的知識,懂得鏡頭語言的表達方式。
推薦一本書,學習鏡頭設計,方便繪製更合導演心意,服務電影的分鏡稿。
5、對草圖進行否認,重新構造新的合適的鏡頭的能力
同樣的內容,用不同的鏡頭去呈現會有不同的表現程度。細畫時腦海會出現許多畫草圖時沒想到的,需要我們捨棄一些原來的畫面,重新繪製。
伯頓塑造愛德華形象時,繪製了大量圖片
第六:渲染氣氛的能力
看一下《畫皮2》的分鏡稿
對比劇本的蒼白無力,幾個分鏡圖就把恐怖的畫面描繪出來了。電影分鏡要有這樣的能力,通過幾個景別的切換,營造片子所要傳達的氣氛。
以上就是分鏡稿小課堂的全部內容,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
黑澤明:我要全世界都看到我腦子裡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