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志遊行要奇裝異服???

2021-02-18 同志圈

臺灣同志大遊行在10月29日上演,來自兩岸三地和世界各地的同志,熱心性少數族群平權議題的其它機構和人士,不分性別,因為愛的信念與生活的意圖走上街頭。

面對一部分網友評論說,奇裝異服和過於暴露的裝束妖魔化了同性戀群體的形象,淡藍網和Blued的CEO耿樂在自己的社交帳號這樣說:「這種質疑真的沒有必要,所有的GayPride奔就是一場嘉年華,性感、熱情、火辣、個性、多元都是應該有的元素,異性戀為主的嘉年華、狂歡也是如此,有性感的猛男、有火辣的大胸女郎……同志們的抨擊,更多源於不自信,希望通過正規的裝束來證明自己的『正常』,其實大可不必,歧視同性戀的即使你穿成中世紀更加保守傳統的服裝,他們同樣歧視你,而真正不能被人看輕的,反而是自信快樂的族群。在柜子裡呆久了,我們也成為歧視別人的施害者……」他同時轉發了奇葩說辯手陳詠開在遊行現場手舉「你不需要足夠優秀 才有資格成為同志」標語的照片。

其實,許多人心裡對於同志特立獨行、在大遊行現場奇裝異服的疑問,不是現在才有,對性少數族群議題社會討論開放度更高的臺灣,早就有對此話題有反反覆覆的「爭論」,而臺灣大學學生會性別工作坊對於此議題中「正常」與「不正常」的分析,相對比較成熟。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為什麼遊行不能都穿得像『正常人』呢?」

well...這大概是每次遊行前後都會出來的慣例提問,我朋友也多次問我,到底為什麼一定要奇裝異服呢?

看到拉裘立蓓爾這張圖,又在今年遊行後恰好路過許多萬聖節的 party,實在讓人頗有感觸,所以在此提出較詳細回覆:

1、別再漠視 LGBTIQA 族群,凸顯社會上仍存在的同志議題、弱勢與歧視

不論在任何地方舉辦的同志遊行,首要目標就是希望社會大眾不要再「漠視」LGBTIQA 族群的存在,所以很多活躍的運動者與同志都會在這個時候特別強調「同志就在你身旁,不要再漠視!」以華麗服裝或裸露來凸顯同志的存在,以搞笑、反諷、積極、辛辣的標語凸顯社會上仍存在的同志議題、弱勢與歧視。

2、對抗汙名,打破「避性」與「忌性」

很多同志會在遊行時展現自身的身體與情慾,一方面是因為同志議題本來就跟「性」和「身體」息息相關,不論是性傾向(同性性愛)、性別認同、性彆氣質,又或是各種的性少數、性癖好、性工作、HIV,皆是如此。而「性」常是被「汙名化」最為嚴重之處,也因此更要正面面對,並且將其打破!

而另一方面,裸露與大方談性也是希望藉此打破社會上的「恐性」、「避性」、「忌性」文化,讓我們的社會不再對於性「壓抑不談」,不再壓抑各種心中的欲望,不再忽視各種的需求與聲音,不再汙名各種的情慾與性工作!

3、爭取媒體與議題曝光

非常現實的是,為了凸顯議題,為了爭取媒體的曝光,為了吸引在旁觀看民眾的注議,愈多的『突破性』成為弱勢主要發聲方式之一。

4、對抗社會的「正常規訓」

在一般的「正常社會」中,我們的一舉一動常受到「規訓」,不能穿著「奇怪」,必須要跟大家一樣,而在這類框架下,多元面貌與聲音常被『忽視』,而這不只是同志,也包含廣大的異性戀。

同志身為 Queer,本身就是打破這類社會框架的存在,而跟循著酷兒理論的實踐,我們希望打破框架、去除標籤、展開多元,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展現自我、開心地嘗試各種可能,不再被刻板框架所束縛,而從同志遊行開始,希望將此推廣到生活中的各個角落!

5、什麼才叫做「正常人」的打扮呢?

讓我們再回到問題,什麼叫做「正常人」的打扮呢?穿著西裝才正常嗎?穿著傳統服飾就不正常嗎?只揮舞一面彩虹旗才正常嗎?傳著統一服飾或傳統服飾就不正常嗎?我們到底是如何定義「正常」兩個字呢?

「正常」是社會經歷許多時間後所逐漸變成的「潛規範」,他代表了當時的社會價值以及「當時認定的好模範」,並且常用來區隔「異常」,藉著標記「正」來貶低「異」。然而,這類的價值在每個時代中都不盡相同,就如同在中世紀習以為常的「貴族初夜權」以及「獵殺女巫」在現在卻是多麼令人驚恐的一件事。誰說我們現在的「不正常」到未來不會成為「正常」呢?別忘了在二十年前在臺灣「不能說同志才是正常」,別忘了在六十多年前「黑人使用隔離的飲水機」才是正常。

與其這麼著墨在「正常」二字,這麼堅持地想標示出「異常」,不如讓我們放開些,尊重每種多元面貌吧!更何況在同志遊行中,絕大部分的服飾都具有其想表達的含義的。

6、從來就沒有人規定過同志大遊行要怎麼穿!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從來就沒有人規定過同志大遊行一定要裸露或打扮奇特,很多參與者就是按照一般生活的打扮的。

同志是多元的存在,Queer 主張沒有標籤,因此在這場遊行中,無所謂正常與不正常,你想穿哪種服裝都可以,不論是西裝、議題T-shirt、傳統服飾、裸露、超華麗「都一樣」,只要你是開心地走在遊行隊伍中,真心地支持同志/性別友善,真誠地說出自己的訴求,那麼穿什麼及怎麼穿真的「一點也不重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同志遊行要奇裝異服?
    ——————————許多人心裡對於同志特立獨行、在大遊行現場奇裝異服的疑問,不是現在才有,為什麼遊行不能都穿得像『正常人
  • 在「同婚元年」參加臺灣同志驕傲遊行
    臺灣的同志驕傲遊行和歐美不同,通常在 10 月或 11 月舉行,而非紀念紐約石牆暴動的 6 月。臺灣同志遊行是 2003 年有了第一屆、第二屆開始有了口號(主題是 「喚起公民意識」)、第三屆開始有了商業贊助。你怎麼能來?來工作的嗎?每個在臺北和我聊起來的人都會這麼問。
  • 臺北同志大遊行:陽光派和酷兒派之爭 | 吳楠專欄
    作為酷兒派的一員,智翔不懂,身為同性戀,已經和異性戀不同了,為什麼還要按照異性戀的標準來掩飾內心需求?二者比較的話,恐怕陽光派更自我壓抑一些,他們或多或少會擔心穿女性化的衣著或奇裝異服會被視為變態。日常生活裡,與陽光派不同,酷兒派喜歡打扮。
  • 2019臺灣同志遊行同志驕傲月系列活動
    臺灣同志遊行主辦單位與協辦團體,為了讓大眾可以更認識同志族群的不同面向,也深入了解現階段同志面臨的不同議題,從10月開始將有一系列活動,共同將10月打造為臺灣「同志驕傲月」。此外,過往許多企業在公投期間以及立院三讀通過前,都表態支持婚姻平權,現在有更多企業願意站出來參加臺灣同志遊行,作真正的「同志好厝邊」!
  • 在同志遊行中呼喊愛?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文/王敏俐2015年10月底,全亞洲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同志大遊行在臺北落幕。除了臺灣之外,亦有來自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港澳、泰國等亞洲國家的同志參與。主辦方表示,挑戰性別與年齡的藩籬,是今次的訴求。身為基督徒,我並不贊同該運動的許多概念。不過很有意思的是,我發現許多參與遊行的人,其著眼點並非全是同志議題。對「性」的解讀點開遊行照片,各種性暗示的標語映入了眼帘。
  • 2019臺灣同志遊行同志驕傲月活動一覽表
    2019第十七屆臺灣同志遊行將於10月26日盛大登場,期望透過「同志好厝邊」的主題讓大家可以了解同志就在你我左右,不分異同都是彼此的盟友,所以今年力邀眾多同志友善商家一同參與和響應。此外也有企業看準粉紅經濟商機,更以行動支持今年的同志遊行,Pinkoi號召在地設計品牌響應同志遊行彩虹市集,並成立線上彩虹設計商品專區,Hotels.com推出與知名插畫家「紙上行旅」合作設計限量#PrideAndGo彩虹旅行組,Perfect Fertility Center也歡迎有生殖方面需求的同志朋友諮詢,此外更有其他企業包含Facebook、越捷航空、KKday、Deliveroo
  • 臺灣同志遊行的直人、軍人和大陸人
    「我跑步跑得比他們快,若被嘲諷就不能後退,反而要直接面對。」 李姓士官是軍隊中少數出櫃的同志,更多同志會因各種原因選擇隱滿性傾向。他說:「有些營區可以感受從日常聊天中,聽到對同志的批評,感受同袍對同志的敵意,擔心異樣眼神,因此不敢出櫃。
  • 2017臺北同志遊行現場大放送
    > 2017年的臺北同志遊行
  • 2017全球同志遊行大盤點!
    11年後再出發自2006年曼谷同志遊行之後從未公開遊行(可憐我薩瓦迪卡5秒...)反同志組織也是不帶休息的今年保加利亞在400位同志的不懈努力下完成了第十屆索非亞同志大遊行這也象徵著保加利亞的開放程度在不斷好轉
  • 世界太瘋狂:始於1970年的同志驕傲遊行
    最早的同志驕傲大遊行可以追溯到1970年,近一萬名男女同志齊聚紐約,舉行紀念石牆事件的大規模遊行,要求同性戀的法律地位與權利。
  • 參加香港同志遊行,那難忘的性感與歡樂
    方陣內並非只有男同胞哦,還有可愛的拉拉們,另外還有幾位青春洋溢的直女朋友,她們大都是第一次來參加香港的同志大遊行。我本以為她們只是來看熱鬧的,但是細問之下才發現,原來她們身邊有同志朋友,為了表達自己的接納與支持,她們來了,即使她們的同志朋友不一定在現場,她們還是來了,她們用實際行動告訴好友,即使是同志,朋友也會陪著你,不離不棄。
  • 同志遊行將在臺北登場 楊丞琳、梁詠琪獻唱相挺
    同志遊行將在臺北登場 楊丞琳、梁詠琪獻唱相挺 2012年10月26日 23:1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13萬人臺灣同志大遊行 訴求「成人之美」
    藝人加油團同志遊行見「上帝愛同志」標語遊行下午兩點開始,分南、北兩路線各約4公裡,多人高舉巨幅彩虹旗打頭陣,遊行群眾以年輕人居多,也有推娃娃車、記者採訪一名羅姓男同志,他一頭金色假髮、吊帶、展露胸肌和長腿,他說,每年參加同志遊行都打扮不同造型,今年重點在展現他在健身房練肌肉一年的成果:「我自己是穿的很開心,就是隨便網路買拼湊重訓的成果。」而為何同志婚姻已合法仍持續上街遊行表達訴求?羅姓男同志說:「雖然同性婚姻已經通過了,但是事實上像愛滋平權、跨國同性婚這些議題其實都還在醞釀,都還沒有到法制化的階段。」
  • 同婚「釋憲」後首場同志遊行 9月23日花蓮登場
    華夏經緯網8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同婚「釋憲」後的同志遊行,首場在9月23日從花蓮展開!花東彩虹嘉年華團隊今年以「其實,我也是」為主題辦理遊行外,還有酷兒影展、性別講座、友善商家及市集擺攤,希望讓更多民眾認識「其實我們都一樣」。
  • 香港又雙叒叕同志遊行了(多圖預警)
    報導 | 王大溼投稿郵箱 | gayspot_edit@163.com 2018年11月17日,香港同志遊行再度於維園集結
  • 2015臺灣同志遊行將於31日臺北登場
    華夏經緯網10月2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2015臺灣同志遊行將於31日在臺北登場,主辦單位表示,今年遊行主題為「年齡不設限—解放暗櫃.青春自主」,邀大家思索如何突破不同年齡和性別面對的重重界限。 據報導,2015臺灣同志遊行將於31日舉行,遊行隊伍預計下午1時於信義路一段附近集結,下午2時出發,分為南、北兩路線,最後在中山南路會合。
  • 2020臺灣同志大遊行——在彩虹旗幟下成人之美
    10月31日下午,一年一度的臺灣同志遊行在臺北街頭熱鬧登場,今年受疫情影響,境外人士難以參與,但仍有不少民眾到場同樂。 13萬人共襄盛舉,也讓該遊行成為今年度北半球最大的同志遊行。  「生而為人的美好」  第18屆臺灣同志遊行總召小鯨表示,同志遊行已經來到第18屆,從看見同性戀,到今年的成人之美,強調性多樣社群(LGBTIQA+)不再只是需要被看見,也彼此理解、尊重各自的認同,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 臺中近2000同志遊行 高喊"媽,我在這"爭取家庭認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5臺中同志遊行今天下午從草悟道出發,近2000名同志站出來,高喊「媽,我在這!」(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10月3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2015臺中同志遊行今(3日)天下午從草悟道出發,近2000名同志站出來,高喊「媽,我在這!」希望獲得原生家庭認同。臺中同志遊行聯盟總召蔡佳勳指出,「媽,我在這!」探討原生家庭面臨的同志議題,同志朋友若能獲得父母支持,是一大肯定與鼓勵。
  • 紀實 | 10月28日,我在臺北凱道參加同志大遊行
    臺灣同志大遊行也正在這樣的氛圍下邁入第 15 個年頭。除了參與人數首次升上 10 萬之外,同行的臺灣友人亦不禁感嘆,去年遊行路線還只有 6 條,今年竟已可以分 9 路行軍。可以說,同志遊行的重點並不在於某種「論述」,而在於「現身」。特定的論述總會局限於為文字所固定下的意義,而成為另一種論述的批判對象。但當每個遊行者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觀用「參與」的形式融入遊行隊伍之中,遊行本身就成為了一種「論述」。
  • 「擁抱性/別‧認同差異」 臺灣同志遊行25日下午登場
    華夏經緯網10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第12屆臺灣同志遊行將於25日下午登場,今年主題為「擁抱性/別‧認同差異」,島內各大團體將聚集凱達格蘭大道。     據報導,臺灣同志遊行聯盟預計於25日下午1時在凱達格蘭大道集合,下午2時分南、北兩條路線出發,繞行臺北市中正區主要道路,最後再回到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