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我們總有這樣那樣的不滿,免不了種種抱怨。可即使住在下水道裡,也還有人仰望心空,在生活中探索美好,發現轉機。很多時候,不一樣的眼光,決定了我們生活不同的面貌。只有尋求改變,才能從對生活的不滿中解脫出來,重新發掘屬於自己的道路。
既然有所不滿,為什麼不去思考改變的道路,只是在原地不停嘆氣呢?
很多人其實不是不想改,而是認為自己改不了,或者事情完全由不得自己:我太懶了,我屬於易胖體質,我就是不擅長這份工作,我的老闆就是屬於那種特別討厭的老闆,我的同事就是性格招人煩。諸如此類,太多人習慣於把自己生活的不順心,歸因於某些不可改變的要素了。
時間長了,便愈發對自己的「無能為力」變得心安理得起來,認為自己的環境就是如此糟糕、無法改變的,就陷入了一種越痛苦、越埋怨,越是無法改變自己生活面目的怪圈。這著實是件可怕的事情。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事,是因為出了問題之後,在外界找原因永遠都是容易的。我們以為種種外物是決定性因素,殊不知真正決定生活的人是我們自己。我們習慣性地認為自己的生活受到了來自外界的阻礙,卻忽視了,只要我們肯努力,沒有什麼阻礙是值得一提的,更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左右我們的生活。
只有明白自己才是生活的主宰,看得起自己,我們才能在生活中活出真我,活出精彩的一生。
正如董卿所說的那段語錄:「不要抱怨生活,不要看輕自己,努力才能活出你的精彩。」
她想告訴我們的是,面對困難,我們始終要記住:自己是生活的主角,自己決定了自己生活總體的面貌。也許是有一些客觀因素,我們不能改變,但是在整個生命的過程中,我們始終是最後拍板的那一個人。不論有什麼風雨,受了怎樣的委屈,我們都無需哀嘆,只要憑藉自己努力的雙手,生活就能迎接轉機。
不要小看抱怨,它會讓你慢慢淪陷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抱怨幾句沒什麼,甚至是一種減壓方式,殊不知這種「減壓」實際上從長遠來說,是在摧毀你對生活的信心。
我們在什麼時候才會抱怨呢?在遇到自己沒辦法改變的處境的時候,我們才會抱怨。如果我們真的擁有強大的自信,問題剛一出現,我們就開始琢磨著怎麼解決它了。之所以會產生抱怨,其實是一種潛在的自卑的表現,似乎自己在困難面前變成了一個弱者,只有嘴巴上說兩句的份兒了。
抱怨的本質,是在把自己從困境中「摘」出來:這件事實在太困難了,我要告訴別人對這件事無能為力,我現在陷入困境了,做什麼都是徒勞。當自己用抱怨的方式,把自己從困境中「摘」出來,告訴所有人自己對這個困境無能為力的時候,就是心理上認輸了。
真正的勇敢者,從不害怕自己陷入困境。抱怨的人往往強化了困境的力量,可是勇敢自信的強者,即使陷入困境,也是那個困境中的主角。一昧抱怨,它只會讓你的生活逐漸淪陷。
找到屬於自己的精彩,才能一往無前
要活出真我,獲得快樂,我們不僅要學會停止抱怨,樹立信心,更要學會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就好比你在海面上航行,如果你不知道該往什麼方向走,那麼不論你走到哪裡,吹來的都是逆風。
當我們沒有自己的目標,便會開始對生活「挑刺」:我不知道我自己想要什麼,可是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呀!這,是很多陷入迷茫的年輕人都有的心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越是審視自己的生活,便越是覺得不滿意,沒有清晰的目標,努力也好、快樂也罷,都沒有那麼踏實了。
做自己生活的主角,不僅要學會不抱怨,學習在逆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把逆境變為順境。也許你現在工資有點低,可是如果你有努力的方向,比如你想在這個崗位上學習技術,那麼你就明白,工資低是暫時的。
角度的不同,也決定了生活的性質。有些人的生活大部分時候都在走上坡路,那是因為這些人一開始就有一個很高的目標。努力的方向對了,人生的質量和風景,自然也就截然不同。
筆者情感總結:
我們是生活的主角,這句話好像說了無數遍,都說爛了,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知行合一地照做呢?多少人又明白,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真正蘊含著生活的哲理呢?
人生在世,白駒過隙,如果不能瀟灑痛快又何來樂趣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大步向前,努力奮進並得償如願,才是「主角」們最好的活法與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