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我還是臨時抱佛腳地學了幾句,比如:你好、我是中國人、洗手間在哪兒。就去日本奈良窮遊了三月,這三個月怎麼過的?
去超市買菜
和中國超市流程一樣,推車、選購、結帳,只是付款時語言不通。不過沒關係,收銀臺上有阿拉伯數字顯示,你只要看懂自己手中日元的面值就可以了。
同樣,去商場購物買服裝鞋帽,或在街旁店鋪買零食小吃,不用語言交流也可以如此購物。
去快餐店用餐
日本各地都有麥當勞、肯德基這類快餐連鎖店,渴了餓了可以通過比比劃劃,指指點點解決問題。有次想喝杯熱咖啡,"hot""hot「地講了半天,音也不準,調也不對,聽得他們直搖頭,情急之下就在紙上畫了個杯子,上邊又畫幾道曲線,他們就看明白了。這說明肢體語言和簡筆畫也是一種輔助溝通的工具。
逛公園去圖書館和去一些展館看展出等
出發之前,先弄張地圖琢磨明白。然後規劃路線。如逛街要弄清地鐵口、公交站怎麼走。乘地鐵有人工和自動售票,通過自助買票乘車很方便。因為日本大街小巷,各種日語表達中都夾有漢字,半懂不懂,連猜帶蒙也可以克服語言障礙。
所到之處,只要門口掛有"無料"兩字的牌子,就是免費的,就可以大膽地進去窮遊。
有人問我,圖書館你看不懂日語,去裝啥?其實有好多書,如摺紙呀、針織呀、押花結繩呀等等,都是字少圖多,教你做些小手工小藝術品,看了很讓人開眼界,也很讓人留戀不舍的。
奈良的藝術氛圍很濃,家家門前的小花圃,掛些松果殼呀,點綴些小手工編織呀,那些用在門前的小心思,都透著他們對生活的敬重。在古街古寺前,時常能看到拿著畫筆寫生的人們,靜靜地坐在那裡在描繪他們的小日子。
迷路在奈良古道
看地圖沒有多遠,就當作散步去溜一圈,沿小溪過石橋,所到之處有農田牧場有古樹曠野,東張西望,不知不覺迷路了,拿不定主意該往哪邊拐。正巧小學生們放學路過,我不失時機地問路,指著路邊地圖牌上一個地址,畫個大問號,孩子們看懂了並幫助了我。
雖然語言不通,我也在奈良窮遊了三月,衣食住行和在國內沒有太大差別,沒受太多影響。還將奈良獨特的景色美,當地人們敬重生活的表現與街上野鹿的溫順樣子,深深地印在了腦子裡。
奈良街景
奈良公園小鹿
奈良東大寺和春日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