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史記》

2021-01-16 古典文學與詩詞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先生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史記》中,司馬遷引經據典,結合人物,創造了許多成語,今天,我們就通過這些成語,來重讀《史記》吧。

【沐猴而冠】

【來源】《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釋義】比喻虛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來源】《史記·高祖本紀》:

「……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以備諸侯盜兵襲之,亦示項羽無東意……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

【釋義】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大將軍韓信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對方以達到某種目的。

【韋編三絕】

【來源】《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釋義】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孔子為讀《周易》而多次翻斷了編聯竹簡的牛皮帶子。比喻讀書勤奮。

【酒池肉林】

【來源】《史記·殷本紀》:

大冣樂戲於沙丘 ,(紂)以酒為池,縣(懸)肉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

【釋義】商朝末代君王紂王生活糜爛,他下令在沙丘平臺用酒裝滿池子,把各種動物的肉割成一大塊一大塊掛在樹林裡,這就是所謂的「酒池肉林」,以便一邊遊玩,一邊隨意吃喝。後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縱慾無度。

【網開一面】

【來源】《史記·殷本紀》

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

【釋義】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一字千金】

【來源】《史記·呂不韋列傳》:

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釋義】秦相呂不韋叫門客著《呂氏春秋》,書寫成後出布告,稱有能增減一字的,就賞千金。後來用「一字千金」稱讚詩文精妙。

【一飯千金】

【來源】《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釣於城下,諸漂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又:「信至國,如所從食漂母,賜千金。」

【釋義】韓信未得志時,曾受到漂母贈飯數十日。後來,韓信顯貴後,贈漂母千金為謝。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臥薪嘗膽】

【來源】《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釋義】春秋時,越國為吳國把滅,越王勾踐立志復仇,他將膽置於臥榻之上,每日嘗一嘗,表示不忘仇恨。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最終苦盡甘來。

【孺子可教】

【來源】《史記·留侯世家》:

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裡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釋義】張良曾遇到一個老人,面對老人一次次的無理要求,張良都一一滿足,老人見張良是個敦厚可教之人,於是傳他一部兵法。成語孺子可教意為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四面楚歌】

【來源】《史記·項羽本紀》: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釋義】項羽被劉邦圍於垓下,劉邦兵眾高唱楚地歌曲,項羽驚呼:楚地都被漢軍佔領了嗎?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紙上談兵】

【來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釋義】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指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負荊請罪】

【來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釋義】背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破釜沉舟】

【來源】《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楚軍統帥宋義),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春、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漳河),救鉅鹿。戰少利,陳餘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釋義】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完璧歸趙】

【來源】《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從徑道亡,歸璧於趙。

【釋義】本指藺相如將完美無瑕的和氏璧,完好地從秦國帶回趙國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歸還物品主人。

【指鹿為馬】

【來源】《史記·秦始皇本紀》: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釋義】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秋毫無犯】

【來源】《史記·項羽本紀》:

吾入關,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

【釋義】形容軍隊紀律嚴明,絲毫不侵犯百姓利益。

【約法三章】

【來源】《史記·高祖本紀》:

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釋義】指事先約好或明確規定的事。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以資遵守。

【毛遂自薦】

【來源】《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釋義】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一諾千金】

【來源】《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於梁楚間哉?且僕楚人,足下亦楚人也。僕遊揚足下之名於天下,顧不重邪?何足下距僕之深也!」

【釋義】指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諾。

【鴻鵠之志】

【來源】《史記·陳涉世家》:

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釋義】那燕子、麻雀怎麼能知道大雁和天鵝的志向呢?鴻鵠:大雁和天鵝,鴻鵠之志,意大雁和天鵝之志向,因大雁和天鵝飛得高而遠,故喻意志向高而遠大!

【奇貨可居】

【來源】《史記·呂不韋列傳》:

呂不韋賈邯鄲,見(子楚)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釋義】奇貨,稀少的貨物;居,儲存。指把稀有的貨物儲存起來,等待高價賣出去。常比喻憑藉某種獨特的技能或事物謀利。

【名不虛傳】

【來源】《史記·遊俠列傳》:

然其私意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言,士不虛附。

【釋義】虛:不真實。名:名聲。傳出的名聲與實際相符合,不是虛假的。確實很好,不是空有虛名,真實。

【雞鳴狗盜】

【來源】《史記·孟嘗君列傳》:

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

【釋義】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雞鳴狗盜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高屋建瓴】

【來源】《史記·高祖本紀》

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釋義】指從高屋頂上傾倒瓶子裡的水。或從高屋頂上順著瓦溝倒水。比喻居高臨下,不可阻遏的形勢。現指對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徹。

【招搖過市】

【來源】《史記·孔子世家》:

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

【釋義】公元前494年,孔子帶著弟子子路、顏回週遊到衛國,衛靈公想與他結為兄弟,作風輕浮而執掌大權的衛靈公妻子南子故意挑逗孔子。衛靈公與南子帶孔子出遊,在大街上招搖過市,絲毫不提在衛國施行仁政之事,孔子只好帶學生們離開衛國。成語招搖過市指在公開場合大搖大擺顯示聲勢,引人注意。

【喪家之犬】

【來源】《史記·孔子世家》:

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

【釋義】比喻失去靠山,無處投奔,到處亂竄的人。

【強弩之末】

【來源】《史記·韓長孺列傳》:

且彊弩之極,力不能穿魯縞;衝風之末,力不能漂鴻毛。

【釋義】為強弩所發的弓箭已達射程的最遠處,比喻強大的力量已經衰竭。

【因禍得福】

【來源】《史記·管晏列傳》:

其為政也,善因禍為福,轉敗為功。

【釋義】因遭遇災禍之後反而得到福。指對禍患處理得當;壞事變成了好事。

【隨波逐流】

【來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釋義】後因以 「隨波逐流」比喻無原則、無立場地與世相浮沉。

【功高震主】

【來源】《史記·淮陰侯列傳》:

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釋義】功勞太大,使君主地位受到威脅而心有疑慮。

國畫作者:徐樂樂

相關焦點

  • 30個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詩經》
    《詩經》是遙遠的民歌,裡面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有「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裡面更蘊含著智慧的成語。今天,詩詞君分享30個來自《詩經》的成語,一直感受千年前的智慧與情感。【窈窕淑女】【來源】《詩經·周南·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釋義】窈窕:美好的樣子;淑女:溫和善良的女子。指美麗而有品行的女子。
  • 這3個成語均出自鶴壁,與殷紂王有關,你了解的成語還有哪些?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多數為4個字,但也有3個字和5個字的。它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成語的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繼承下來的。它們具有固定的結構和固定的術語,表示一定的含義。它在語言上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它代表一個故事或典故。它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 500個成語被畫成了畫,濃縮了《史記》《論語》《詩經》,大人小孩都愛不釋手
    那個時候的小孩子都愛讀連環畫,喜歡裡面的人物嬉笑怒罵、情節的緊張刺激,每一個細節都能抓住孩子的眼球小孩子喜歡有趣的事物,自然而然能把每個細節都牢記於心。當年的原版連環畫,如今都已是文物級珍品,市面上再難見到。
  • 語文考試必備的50個成語,50個歷史名人,簡單好記!|成語|史記·廉頗...
    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基礎和積累,成語作為孩子語文學習中的重點之一,從小學到中學一直都是考試中不可避免的考點。今天我們為大家整理了50個常用的成語,並且附上了歷史來源,掌握了這些,相信一定會對孩子的學習有所幫助!1、一鼓作氣(曹劌)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這個成語原來出自這個典故啊……
    今天就來跟大家說一下,這些你們肯定見過,但不一定知道是出自這些歷史故事的成語。快點學起來吧。1、傾國傾城出自《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漢武帝時音樂家李延年詩「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聞此曲後,遂納納其妹為妃,即史上所稱的「李夫人」。
  • 《史記》裡的10個成語典故,博古通今,發人深省!
    《史記》裡的10個成語典故,博古通今,發人深省。1. 天下無雙原文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李廣是有才氣之人,他是出類拔萃,獨一無二的將才。2. 以暴易暴原文《史記·伯夷列傳》:「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 新課標小學必讀書目《史記》,掌握住這200個歷史故事+60個成語...
    小升初的現代閱讀,也都替換成了探討先秦諸子的歷史文章。歷年高考的文言文閱讀多取材《二十四史》、《史記》等史書,尤其是史記,入選小 初高課本多達7節。  很多老師說,學生越早接觸《史記》,就能越早獲得學好文科的金鑰匙。
  • 經典成語取名字,出自成語有內涵的寶寶名字,好聽好記!
    中國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國的成語基本都有歷史典故,所以用作人名時不僅很有文化底蘊,還富有內涵。從古至今,家長給寶寶取名時就喜歡借鑑成語和國學經典。就算在當今社會,用成語取名也絲毫不落伍,反而顯得大氣雅致。當然用成語取名不是機械的照搬,更多的是靈活的運用,也不要拘泥於成語的意思,要有自己的見解和思考。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常識備考:30個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典故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常識備考:30個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典故,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常識備考:30個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成語典故,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
  • 《史記》裡流傳多年的成語,司馬遷沒有明寫,只好拐著彎告訴你
    《史記》裡流傳千古的成語,司馬遷沒有明寫,只好拐著彎告訴你在史學與文學兩個方面,司馬遷的《史記》都臻於完美的境界。《史記》中記載的很多故事和歷史事件被人們概括和提煉為成語,有些經典原文也常常被人們引用成成語,千百年來代代相傳,沿用不衰。
  • 趣味:十個成語,十個歷史人物,有意思!
    成語,有極強的表現力和生命力,準確把握詞彙的意思能夠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進入詞彙的意境能夠使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生動起來。成語就像學習語文的一把鑰匙,把握住了這把鑰匙,就可以走進文字的大門,進入無限廣闊的語言空間,一個人的語文素養真正的提高了,這對他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影響將是極其深遠的。
  • 原來出自成語中的好名字,可以這樣好聽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不僅簡短精煉,而且朗朗上口,所以,借用這些內涵豐富的成語起名,是很不錯的選擇。所以,今天起名網為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成語中超好聽的名字,如果你喜歡傳統文化,或者喜歡成語,那就快來了解一下吧!
  • 成語起名,沒有生僻字,個個都典雅有韻律
    我們常常都說,古人的名字好聽,那好聽在哪呢?他們起名很有講究,大多引經據典,也有很有來自於成語典故。成語是中華民族的特色,不僅很有韻律,而且很有意義,所以,很適合從中為孩子起名。那接下來起名網就推薦一些源自成語,而且簡單易懂的名字,如果你喜歡有中華特色的好名字,那就不要錯過了!
  • 這30個關於秋的成語,原來都出自詩詞
    如果有機會,我願收藏所有跟秋有關的成語。【暗送秋波】來源:宋·蘇軾《百步洪》詩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提起這個成語,大家肯定會想起一首耳熟能詳的詩:「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秋風落葉】來源:漢·桓寬《鹽鐵論·論功》:夫以智謀愚,以義伐不義,若因秋霜而振落葉。
  • 這20個智慧成語,原來都來自《出師表》
    《出師表》只有741個字,卻成為千古傳頌的表文。其中包含了許多成語,詩詞君總結了其中的20個成語,一起來了解一下諸葛亮的智慧與對國家的情感吧!【妄自菲薄】【原句】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智慧
    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夜讀丨《莊子》7個成語,感悟人生7個智慧
    在這裡,向大家分享《莊子》7個成語,感悟人生7個智慧。白駒過隙「白駒過隙」這個成語出自《莊子·知北遊》。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我們從小就被教育,人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 看百科知識一樣讀懂《史記》,小學生也能不亦樂乎!
    而除了帶地圖的特點,這套書的內容也特別好,全書共6冊,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選取故事性很強的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整套書用通俗易懂的現代語言,基本完整地展現了《史記》全貌。除了正文部分,還有各種知識板塊補充內容,比如「輕鬆一刻」是趣味性的有著開放式答案的歷史小問題,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有節奏的放鬆一下,同時也是對歷史知識的一種有益補充;《史記》中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這些成語也經常出現在考試中。
  • 2020省考,這些易錯成語你學會幾個?
    【正確示例】中國人眼中容得下小聰明,卻容不下大智慧,容得下阿諛奉承,卻容不下危言危行。23下裡巴人【解析】意思是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今用於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出自《對楚王問》。27蔚然成風【解析】原來是指寫詩詞歌賦成為了世界上的一種風氣,在《四溟詩話》有其意,可是到現代人的演化,出現了引申義。出自明朝謝榛《四溟詩話》。現指:事物盛極一時,成為風氣。【錯誤用法】用來形容不好的事情。
  • 來自佛教的十個智慧成語,令人大徹大悟
    佛教自西漢傳入我國後,隨著佛經的大量翻譯和流通,逐漸融進我們的傳統文化,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同時也使得我們的漢語詞彙更加豐富多彩,生活中常用的成語,很多都是來自佛教,充滿人生智慧。佛教認為,八風不動,是對一個修行人的基本要求,遇到任何境界,都要不為所動,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內心不會為外境所轉。二,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佛教認為,人生的痛苦和煩惱,像大海一樣無邊無際,身在苦海,卻茫然不知,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但只要肯於回頭,改過向善,就會獲得解脫,到達涅槃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