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才?普遍「高分低能」?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021-01-17 網易

2021-01-08 17:58:41 來源: 阿蒙聊教育

舉報

  文/阿蒙聊教育

  每年高考,各個省都有狀元,讓人羨慕不已,關於他們的未來,備受人們關注,多數人覺得會有一番大成就,結果真是這樣嗎?

  最近,相關部門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從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後,有3000多高考狀元,卻沒有一個人成為行業的「領頭羊」,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先來看看,北大教授關於此情況的說法。

  

  「拉磨一年,一生無緣千裡馬」

  這份調查,一共調查了科學、社會、企業、藝術四大領域的100位有成就的人,除了科學家,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和教育有關係外,其餘人都和教育沒直接關係。

  簡單的說,學霸也未必能成為某領域的「家」,差生也不一定不能成為「家」,北大教授是這麼比喻的,千裡馬在廣闊的天地馳騁,而拉磨的牲畜,重複做最辛苦,回報最少的工作,只會聽別人的命令,難以成為千裡馬。怎麼理解呢?

  

  學霸只會死記硬背的讀書,灌輸什麼知識,就成為什麼樣的人,思想被禁錮住,發揮不出來自己的優勢,就成了隨處可見的普通人,難以成為讓人眼前一亮的才子。

  學生普遍是「高分低能」,只會學習,分數很高,和能力不匹配,做事循規蹈矩,沒有個人的看法,思考問題沒有深度,難以跳出別人定下的條條框框,雖然很多高校畢業生從事了高薪工作,但卻沒有個人的成就。

  

  再看2020年公布的我國工匠名單,清華北大僅1人上榜,而西北工業大學有13人上榜,再比如說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小時候既愛學習,又愛藝術,這讓他思路開闊,綜合能力高,才成為科學領域的「領頭羊」。

  

  為何高考狀元成為了「高分低能」的人?

  原因一:本身存在偶然因素

  部分學校會存在特別優秀的學生,和其他學生差距很大,但實力比較強的高中,這種情況少見,學生之間的成績差距並不大,高中三年每次考試成績,都不可能一直保持第一,而是大家輪著。

  高考成績相差也沒有太大,個人的發揮不同,成為狀元就存在偶然因素,比如2020年高考,江蘇省有兩個文科狀元,兩人成績僅相差一分,430分的狀元,因為選修等級沒達到清華北大的標準,遺憾去了HK大學。

  

  原因二:基數小

  3000多高考狀元,這個基數還是小,同等級別的優秀考生,數量遠遠超過這個數,如果都納入進來,結果或許會截然不同。

  結論也有以偏概全的意思,雷軍也是行業的「領頭羊」他是1987年湖北高考狀元,還有很多,所以不能說的太絕對,高分低能的學生確實存在,但高考狀元還是比較容易出千裡馬的,自身眼界開闊,思維活躍,都是優勢。

  

  原因三:難以避免先天缺陷

  高考狀元沒能成為「領頭羊」,和個人的性格以及心理素質,有很大的關係,寒門學子成為高考狀元,從艱苦的環境中走出來,堅韌不拔的品質,謙虛低調的做事風格,都能讓他們做出一番事業。

  金字塔尖的學生,雖然享受豐富教育資源,但多數「眼高手低」,做人做事過於張揚,過慣了坐享其成的生活,就會難有成就。

  

  原因四:凡事太過於求「穩」

  高考狀元上大學後,就算不使勁拼,正常畢業,都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他們安於現狀,凡事過於「求穩」,害怕承擔風險,都難以成為行業的「領頭羊」,這也是人性的弱點,本身並沒有錯。

  想有大的成就,要有冒險精神,能承受得起失敗,面對迷霧一般的前方,能夠時刻保持清醒,這一點他們也很難做到,萬一迷失自我,後果也不堪設想。

  

  高考狀元還有價值嗎?
看了北大教授的一番話,分析其中原因後,也許有人會質疑,難道成為高考狀元沒有價值嗎?錯了,當然有價值,學習能力是成才的基礎,拉磨的畜生,一輩子都難以走出那個圈,成為千裡馬的可能性極其渺茫。

  

  高考狀元是有很大的優勢,只要他們醒悟,深挖自己的潛力,加上動力,更容易成才,高中時期注重成績沒有錯,不考上名校,想成才的希望就小很多,當你考上大學,就要注意,多發展其他才能,這樣成才的可能性就大了。

  以上就是這期要分享的內容,你認為高考狀元有哪些價值?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您對本文感興趣,歡迎轉發、分享、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30年3000多高考狀元,無一成為「行業領袖」,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高考狀元,無疑是高考中的最強者。他們擁有極好的成功基礎,本應很大可能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但中央教科院的調查結果卻顯示了一個相當尷尬的結果。30年來,共產生了3000多高考狀元,但無一人成為「行業領袖」(《上海教育》2011年12A期第34頁)。
  • 高考狀元高分低能?別酸了,他們能力強過99.99%的人!
    最近這兩個月,高考永遠是人們繞不開的一個話題,各省的高考狀元也讓人們吃驚不已,他們取得的超高分數讓人們羨慕。但在一片讚美之聲中,也有不同的觀點。有少數網友覺得,這些高考狀元沒有什麼了不起,都是做題機器,都是一群高分低能的人而已。但中學教師還是想說一句:別酸了,葡萄很甜,高考狀元的能力絕對強過99.99%的人!
  • 他是北京高考狀元,申請美國11所名校全部被拒,媒體說他高分低能
    高考狀元申請美國11所名校遭拒絕,媒體說他高分低能,現在如何?總有一部分話題熱衷於「宣傳狀元」「消費狀元」,所以有時候媒體還原的並不是全部的真相,這無疑會讓那些更加吸引眼球的標籤名不符實地強加到當事人的身上。「高考狀元李泰伯曾經被美國11所名校婉拒!」這是不是真的?嗯,經過調查發現這事的確是千真萬確。怎麼會!
  • 他曾是我國高考狀元,被媒體冠上高分低能的帽子,10年後遭打臉
    他曾是我國高考狀元,被媒體冠上高分低能的帽子,10年後遭打臉高考是鯉魚躍龍門的絕佳時刻,細數往年無數優秀的高考狀元「縱身一躍」便進入了中國最頂尖的知名高校。這些狀元未來的選擇牽動著人們的注意,優秀的人才們也許會為國效力,也許會走出國門。
  • 他是10年前北京高考狀元,因為高分低能,慘遭美國11所高校拒絕!
    來自中國的高考狀元曾美國報考11所名校,名校給出的都是拒絕的回覆。媒體稱該狀元是高分低能,10年後媒體統統都被打臉了。大部分人的一生都會經歷一次高考,這場考試直接就影響了人的一生。考試有低分也就會有高分,每年高考都有不少的狀元。狀元們選擇的名校讓人好奇,他們未來的工作發展也得到了眾人的關注。
  • 遭哈佛拒絕的理科狀元,被指高分低能的李泰伯,現狀如何?
    前言李泰伯, 2010年以703的分數奪得北京高考理科狀元,當時曾瞬時吸引人們的眼球。在遭到哈佛等11所世界高校的拒絕後,人們的觀念又瞬時來了個180度大轉彎,甚至在網絡上說一些不良的言論,直指李泰伯「高分低能」。
  • 高分低能娃,贏得眼前卻輸了未來,培養高分高能,父母需要這樣做
    當今社會存在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便是孩子的高分低能,大多數孩子的高分低能全拜父母所賜,可是不知道的父母還在竊喜,結局的悲劇便可想而知。而且高分低能也體現了當今社會應試教育對孩子的摧殘,當父母僅僅關注孩子成績上的多少,而忽視孩子其他方面能力上的培養,這樣的孩子看似聰明,但是在生活中是什麼樣子的呢?
  • 北京高考狀元,卻被美國11所名校拒收,回應:感謝拒絕
    高中:驕陽初升科舉制度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隋朝的科舉,唐朝的科舉一直到現今的高考,這些都是十分成功的考試制度,為眾多才子提供了大量改變命運的機會,值得被世人讚揚。古往今來,考試的內容、方式、方法雖有變化,但是高考狀元的存在是亙古不變的。
  • 山東省高考狀元:離滿分750僅差一分,他的現狀如何?
    一、離滿分750僅差一分 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是身披「高考戰衣」、腳踩「高考戰靴」、以最耀眼的姿態面向社會,每個省份都會有狀元,今天的這個狀元不同尋常
  • 高考狀元真的都是智力過人的天才嗎?高三班主任卻道出了實情
    2015年,國內一家教育機構曾對考進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的3000餘名大學生進行了學習力採樣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並非都是「高智能人士」,而是「學習達人」。簡單來說,高考狀元並非都是智力過人的天才。那些所謂的「先天優勢」,只是安慰大家的藉口,真正的「大神們」是通過自己的方式方法取得勝利的。從普通學生到高考狀元,大家所遇到的問題他們也都會遇到。
  • 2016高考狀元調查⑦:高二就去探營,早已決定學校
    2016年高考成績公布當晚,清華招生組直接把河南省文科狀元劉凱翔和理科狀元劉雲鵬接走。劉凱翔告訴澎湃新聞,當晚北大也在不斷聯繫他,「說是別被清華迷惑。」「我沒去用車接,但也不覺得『接』就有什麼問題。」朱躍峰在電話裡笑著說。他是河南省南陽市清華招生組成員,負責招生工作已有十多年。
  • 高考狀元英語為何普遍都是140分以上?專家:其實英語很容易學
    今年高考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象,那些考得好的考生英語成績普遍都很高。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英語143分,文科狀元是自於恩施州巴東一中的王欣怡,英語也是143。安徽理科狀元有兩名,分別是來自安慶一中的王修遠和太和中學的吳國華,兩人總分同樣是714分,前者英語148分,後者英語143分。
  • 其他省份高考狀元紛紛走紅網絡,來自衡中的高考狀元為何如此低調
    2019年的高考落下了帷幕,各省的高考狀元也紛紛出爐。雖然國家教育部門明令各地不準大肆宣揚高考狀元,但這絲毫不影響高考狀元們走紅網絡,揚名立萬。通過深挖高考狀元的家庭背景,志趣愛好,我們發現,大多數高考狀元都有著良好的家教,寬鬆的教育環境。
  • 2020高考各省狀元總榜!哪個省狀元才是王中之王?
    2020年的高考成績查詢已經進入尾聲,各省也相應公布了自己的一分一段表,而媒體也傳出了各省市的高考狀元,大家對各位大神也是非常崇拜。今天中學教師就為大家來盤點2020高考各省狀元總榜,看看哪個省狀元才是王中之王?好了話不多說,直接上數據:
  • 14歲的弟弟不會煮泡麵:別讓「高分低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每次手機裡彈出各種關於 「大學生因生活無法自理被迫退學」、「10歲的孩子不會繫鞋帶」等一系列「高分低能」的新聞,我都會第一時間關掉。我一直認為這種事情離自己很遠,並且像我們這種農村長大的孩子,也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 高考狀元拼的真是自己嗎?錯了!從幼兒園開始,他們就在拼爹媽
    每年高考狀元出爐之後,總會引得眾多家長的羨慕嫉妒恨,再看看身邊拿著手機傻笑的自家孩子,恨不得上去踢上兩腳。明明小時候都是聰明可愛的孩子,智商也並不比別人差,為什麼長大之後竟然有如此大的差距?其實是家長錯怪孩子了,不是所有成才的孩子都具有高智商,畢竟天才只是1/10000的存在而已。曾經就有人調查過100位高考狀元,他們拼的是自己嗎?錯了!從幼兒園開始,他們很可能就已經在拼爹媽!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那些狀元的家庭,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對他們提前教育了,而你很可能還沉浸在「快樂教育」的雞湯中無法自拔。
  • 無SAT錄取常春藤,北京高考狀元顆粒無收,美國大學什麼套路?
    託福100多分,SAT 1500多分,有多項AP成績,卻上了排名50以後的大學;憑考分完全可以進前50名綜合大學,卻去了所謂能轉學名校的社區學院......每年揭榜季,這樣的申請結果屢見不鮮。下面,我們就通過兩個極端案例,管窺美國大學究竟如何選拔中國學生。
  • 批量「高分低能生」?還原衡水中學
    高考工廠、題海戰術、高分低能、後勁不足……每年高考前後,衡水中學總被熱議還原衡水中學:不「神奇」,也不「暗黑」河北省衡水市本是一座四線城市,卻因衡水中學(以下簡稱「衡中」)而全國聞名。在不少學生眼中,衡中是實現大學夢想、人生起飛的搖籃;在很多家長眼中,衡中是削尖了腦袋都想進的名牌高中;在北大清華等名牌高校眼中,衡中是優秀生源地;在其他高中眼中,衡中是學習的榜樣;而在一些人眼裡,衡中是一座半軍事化的「高考工廠」,衡中學生則是應試教育流水線上製造出來的、高分低能的「考試機器」……近日,記者帶著備受社會關注的問題走進衡中蹲點調研,希望還原一個真實的衡中。
  • 高考個案:富家公子落單,千金小姐屈嫁,高分生落榜,為啥?
    高考分數這麼高,周圍人都眾星捧月般讚美他。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戚朋友祝賀,他還沒報高考志願呢,爸媽就迫不及待地擺了5桌喜酒,好像這孩子已經狀元及第。名牌大學那是把把攥兒的事。甚至有人當面捧他,說什麼全國的大學,你挑著上,不是大學挑你,是你挑大學,他們巴不得錄取你呢。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
    原標題:【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揭露4個扎心真相:到底什麼決定孩子一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所謂的「神仙」一樣的孩子,都不是一鳴驚人的奇蹟,背後暴露了這四個教育真相。為什麼一定要進好學校?王淇穎,裸分722分,今年的北京市高考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