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西鳳(中)與同事在高新園區走訪,了解案件情況。
見到蔣西鳳,他正戴著口罩,通過雲間法庭開庭審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
審判臺上,蔣西鳳細緻嚴謹,又親切平和。40分鐘,庭審結束,他走出了法庭,脫下口罩喝水。臉上,露出片片的紅斑。
這位來自桂林市七星區人民法院的法官,崇法尚德,以公正辦案、司法為民的情懷,撲下身子,愛崗敬業,帶病忘我工作,用堅實的步伐,寫下了人生厚實、光彩的樂章——
自2014年以來,經他辦理的案件已經達1600多件。近三年來結案率分別為87.54%、94.74%、98.94%,2019年的改判率和發回重審率均為零。
愛崗敬業帶病工作
1984年出生,2012年進入法院工作。現年36歲的蔣西鳳,是一位典型的「80後」法官。
從西南政法大學畢業後,蔣西鳳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人民銀行,這對於許多出身貧寒農家的子弟來說,無疑已是「人生贏家」。但,蔣西鳳卻並不滿意。
「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官一直是我的夢想。」蔣西鳳告訴記者,早在大學期間,自己就渴望以後能成為一名辨法析理、定紛止爭的法官。
2012年,在金融單位工作4年的蔣西鳳通過考試,進入到七星區人民法院工作。「得知自己能到七星區法院工作,我激動萬分,一宿未眠。」如願以償,蔣西鳳欣喜若狂。
放棄「金融精英」的身份和豐厚的收入,跑去做法官,親朋好友都覺得不解和震驚。而穿上人民法院制服的蔣西鳳自己卻心滿意足:「貧困的少年時代讓我迫切地尋找改變命運的方法,而大學裡紮根的信仰讓我明白,法治的力量能夠改變的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命運。」
就在蔣西鳳向他心中的法治理想前進的時候,命運卻給他開出了極其嚴苛的條件。
2012年底,蔣西鳳突然發現自己背部的皮膚莫名變黑、變硬,面部和手上慢慢出現了紅斑,多次就醫卻查不出原因。
第二年,蔣西鳳被確診:硬皮病。
這是一種無特效藥的惡性慢性病,病程發展到高峰時患者全身血管、臟器硬化,甚至肢體脫落,直至多器官衰竭死亡。
「這個病最怕累,保證足夠的休息是穩定病情的關鍵因素。」醫生告訴蔣西鳳,儘量減少工作,減少運動量,是延續他生命唯一的機會。
晴天霹靂。蔣西鳳無法接受。
「身體容易疲勞,外貌也不好看,自己還如此年輕。」蔣西鳳說,那一段日子,自己備受打擊。
他一方面積極配合醫院開展系統治療,另一方面仍然堅持做好各項本職工作。在長達三年的病程控制期內,蔣西鳳從未遲到早退,始終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
一樣的微笑,不變的樂觀。蔣西鳳的堅韌令同事們絲毫沒有察覺到,帶給大家正能量的小哥哥有什麼異樣,更想不到他正與病魔進行著怎樣艱苦卓絕的博弈。
從書記員到首批員額法官,從立案庭速裁組主辦人到園區巡迴法庭的負責人,蔣西鳳帶病忘我工作,很快成長為一名業務骨幹。
八年來,蔣西鳳先後被評為「優秀青年崗位能手」、「十佳員額法官」、「桂林市七星區政法系統先進個人」。
公正司法敢於擔當
合同、侵權、保險以及離婚、繼承等糾紛,蔣西鳳審理的案件形式多樣。
但,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案件,蔣西鳳心裡想的都是如何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蔣西鳳曾經辦理過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訴訟標的額1000多萬元。有一天,原告火急火燎的打電話告訴蔣西鳳,說被告正在想辦法轉移財產,問他該怎麼辦。
放下電話,蔣西鳳馬上採取保全措施,第一時間趕往市區的兩家銀行以及平樂、荔浦等地,馬不停蹄趕在被告轉移財產之前,凍結了被告名下的3個銀行帳戶,查封了30多套房產,為判決後的執行奠定了基礎。
在蔣西鳳心中,公正,沉甸甸。
有個缺席審理的合同糾紛案,開庭時,蔣西鳳仔細審查原告的證據,發現原告提交的合同複印件與原件有一行字不一樣。蔣西鳳對原告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以高度的責任感審理案件,確保案件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蔣西鳳得到了當事人的肯定。「蔣法官辦案認真負責,是我信得過的法官。」被告獲悉後,專門給蔣西鳳打來電話。
「當事人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讓我感到非常欣慰。」蔣西鳳說。
「讓所有當事人都滿意,難;但作為一名法官,卻不能停止努力。」蔣西鳳告訴記者。
一次,蔣西鳳在審理一個離婚糾紛案件時,把孩子判給了男方。女方連續好幾天到法院來質問蔣西鳳,為什麼要把孩子判給男方。
蔣西鳳耐心的解釋:孩子判給誰,是從孩子利益最大化的角度考慮的。男方有固定住所,孩子可以上更好的小學,男方收入更穩定,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充裕,爺爺奶奶也可以照顧孩子,所以,孩子由男方撫養對孩子更有利。
「蔣法官,你這樣為孩子考慮,我接受了。」女方最終認同了法院的判決。
耐心、尊重,讓蔣西鳳走近當事人,彼此多了份信任。
「法治是我的信仰,公平正義是我的追求。」蔣西鳳說。
某孵化基地項目的開發商與監理方之間發生矛盾,造成本該在2019年驗收交付的孵化基地未能驗收。因項目尚有監理費未付,監理方率先提起訴訟,隨後,開發商也提起了反訴,要求監理方繼續履行監理義務,並承擔未依約監理的損失。
蔣西鳳詳細了解了矛盾經過,又從園區處獲悉該項目停工停產對園區下一步開發建設產生了很大阻礙。調解未果後,蔣西鳳果斷依法作出判決:監理方繼續履行監理合同,開發商繼續依約給予必要配合。
在蔣西鳳看來,為置一口氣,把訴訟索賠當兒戲的企業,審判機關決不應以息事寧人的態度任之縱之,而應該直截了當地指出各自的不足,用公正合法的判決澆滅借訴撒氣的念頭,才是司法權威的體現,也是法律保護市場經濟的題中之義。
勇挑重擔積極作為
法官,不僅要善於定紛,更要止爭,最大限度地化解社會矛盾。
多年的辦案實踐,蔣西鳳明白:公正判決固然重要,但如果可以打開當事人的心結,化解矛盾糾紛,調解結案,對當事人更為有利,社會效果也會更好。
村民小組因集體土地被徵收而獲得一筆徵地補償款,但在分配這筆補償款時對村民進行了差別化的分配,引發20多名村民向法院提起訴訟。
蔣西鳳仔細閱看卷宗發現,這些村民的情況各不相同,有出嫁女、上門女婿、半邊戶等,還有些村民將戶口遷入村裡時曾籤訂過協議,約定不享受村民待遇。
考慮到村民們以後還得在一個村裡共同生活,蔣西鳳多次給原、被告打電話,或者組織雙方到法院調解,向他們解釋相關法律規定。雖然村民小組的小組長迫於村規民約,不敢調解,但雙方當事人基本達成共識,能相互理解。最終,蔣西鳳區分不同情況作出了不同的判決,各方均服判息訴。
用法律最大限度化解矛盾,促進社會的和諧。在蔣西鳳的天平上,不但寫著公正,也寫著和諧。
2018年,七星區法院立案數量激增,青年法官工作室需要另派一名業務精幹的年輕法官配合負責人一起處理激增的案件。院領導找到蔣西鳳,蔣西鳳二話不說便同意了。
據七星區法院立案庭庭長黃智雲介紹,2019年,在青年法官工作室,蔣西鳳主審的民商事案件超過了600件。這些案件,沒有一件被上級法院改判或發回重審。
在蔣西鳳的竭力協助下,青年法官工作室已成為七星區法院的司法品牌。
桂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有2000多家企業,為了服務助推經濟發展,2019年底,七星區法院設立「高新園區巡迴法庭」,院黨組再次將法庭負責人的重擔壓到了蔣西鳳肩上。
今年以來,蔣西鳳新收案件159件。儘管因受疫情影響,但他卻克服種種困難,已經結案96件。
兩個小時的採訪,蔣西鳳始終保持著微笑。偶爾,他會摸摸手背上的血癍印,看著癍痕逐漸散開。
「生命的長短不是最主要的,生命的質量才決定一個人的質量。趁著還能幹得動,我要用儘量少的時間增加我對中國法治事業的貢獻。」蔣西鳳說。
窗外,陽光明媚,春意盎然。
END
本文今日同步發表於【廣西法治日報】A4版
來源| 桂林市七星區人民法院
作者| 盧林峰 餘作才 餘慧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