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九月,坐實了是「諾蘭主題影展月」了。《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相繼重映,新片《信條》今天剛剛官宣了定檔日期。
說到諾蘭,自2010年以來,與電影相關的論壇常年盤踞著一個「月經帖」:
諾蘭究竟有沒有抄襲?
眾所周知,這個討論的最初成因是《盜夢空間》與《紅辣椒》存在種種雷同之處。
諾蘭有失水準的回應留下了話柄,這兩部影片就成了後人樂於談論的無解話題。
但自打「抄襲」這頂帽子扣在諾蘭頭上,「發現諾蘭的抄襲」仿佛還形成了一種流行文化。誰要是先發現了抄襲證據,仿佛便能把大旗插到未知大陸上一般。
看似是那麼回事兒的講法無數,子虛烏有的謠言漫天飛舞。
民間「正義夥伴」恨不得把諾蘭的所有作品都逐幀審查,勢要把這「慣犯」繩之以法。
諾蘭的擁戴者則旁徵博引,據理力爭,每回都要辯個明白。
但誰都不能說服誰,當事人諾蘭以及那些「被抄襲者」,也從未正面談論過這些話題。
諾蘭抄襲與否,儼然成了一個影史懸案。
也是諾蘭樹大招風,每次一有新聞,相關的話題依舊會在網上蓋起一層層高樓。
這回趕上《星際穿越》在國內重映,新片《信條》又快上了,這場永不停歇的辯論又拉開了帷幕。
巧的是,這輪討論的另一個主角在最近也莫名其妙地火了一把。
它便是大家現在看到可能都會有「畫面」的上古神作——《哆啦A夢》。
《哆啦A夢》怎麼就又跟諾蘭扯上關係了?
關於諾蘭抄襲與否,這場永無定論的辯論,又要拉扯到什麼時候什麼地步?
這回,咱就從「諾蘭與哆啦A夢」講開去,全面復盤一番諾蘭的「抄襲」史。
一起給這場已經失去意義的爭論畫上休止符。
這並不是諾蘭首次跟哆啦A夢發生關係。
早在2014年12月1日,也就是《星際穿越》在國內首次上映後半個月內,就有人發現——
《星際穿越》「抄襲」了《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1981)。
最早在貼吧和豆瓣發出的幾張截圖,迅速傳遍了全網,諾蘭抄襲的傳言甚囂塵上。
根據他們的說法,《星際穿越》與這部動畫有以下相似之處:
1. 都有大片玉米地,後面都被燒光。
2. 都有突破引力飛向宇宙的情節。
3. 都有解說蟲洞構成的情節,並且形式相似。
4. 都用到了相對論的時間概念。
5. 都出現了巨浪翻湧的星球。
相似之處乍看挺多,創作時間又相隔30年,「諾蘭抄襲」的說法就這麼傳開了。
直到2020年,這幾張圖已經傳了好幾百手,被壓縮成了AV畫質,仍被視為諾蘭的把柄。
但這真是個把柄嗎?
客觀回顧最早的幾則爆料文,你會發現它們有著明顯的誘導性。
首先,原po給出的截圖並不是1981年的《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而是2009年的重製版。
左:新版,右:重製版
玉米地和對蟲洞的解說,是重製版中添加的內容,原版都沒有涉及。
一次偷梁換柱便成了引戰之源。
但由喬納森·諾蘭(Jonathan Nolan)主筆的劇本,直到2010年才完成初版,事實上也晚於《新大雄的宇宙開拓史》上映的2009年。
諾蘭兄弟
有沒有可能在此期間,諾蘭弟看了《哆啦A夢》並從中獲取靈感,這誰知道?
不過僅憑上述的五張截圖,抄襲的論調屬實站不住腳。
從原文未提及的劇情上說,《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開拓史》講的是大雄幫外星人保護家園,在外太空打怪。
跟《星際穿越》相比,除了都要上天基本真沒啥像的。
廣泛流傳的那5張圖,其實就是這兩部影片僅有的相似之處。
而蟲洞、突破引力、相對論這種科幻界老生常談的東西,真談得上抄襲嗎?
《星際穿越》請來的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恐怕第一個不服,他一共提出了7個主要天體理論幫助影片製作。
無奈在涉及抄襲指控的討論裡,全面、客觀似乎並不重要。
人們普遍認為諾蘭「前科」在前,抄襲喜聞樂見。
「一看就知道抄襲」的情緒到位,這5張截圖永遠留在了網民心中。
一有諾蘭抄襲之爭,哆啦A夢就成了必須亮出的武器。
但這武器說起來實在是不夠打,三言兩語就能反駁到位。
若要真刀真槍,《盜夢空間》的「抄襲實錘」,那才是刀刀見血。
錘《盜夢空間》,最常用道具是《紅辣椒》。
但若論相似度,作為「萬物起源」迪士尼的旗下幹將——「唐老鴨」有過之而無不及。
由於《盜夢空間》在國內上映的時間,比北美晚了一個半月。
國內上映前,reddit上就有人提出《盜夢空間》與《史高治叔叔》中的一章——「一生之夢」的概念雷同。
「一生之夢」的主要劇情是:
一群劫匪為了盜取史高治叔叔的保險箱密碼,潛入了他的夢中,唐老鴨一夥為了拯救史高治叔叔,也進入了同一個夢中,趕走了反派。
好像有些似曾相識?
按照慣例,我們也來列舉一下兩部作品的相似之處:
1、都用特殊裝置潛入夢境,且都與竊取某樣東西有關。
2、如果有人在夢境中遭遇意外(《史高治叔叔》中是早於夢境主體醒來),他將被長時間困在夢境中。
3、主角都意識到自己在做夢,並且處於清醒狀態。
4、主角都反覆夢到自己錯過的愛人,並希望在夢中補償對方。
設定、概念而論,這些相似之處都是有理有據,《盜夢空間》仿佛就是「一生之夢」的概念升級版。
Reddit上,《盜夢空間》抄襲《史高治叔叔》的帖子瞬間蓋起了數百層高樓。
CNN、《紐約郵報》等媒體隨後也都加入了討論。
CNN當年的文章
多數人都贊成二者的相似之處,討論的方向集中在了「抄襲&撞梗」上。
但後來,有人找到了反駁抄襲論的關鍵證據——
諾蘭在2001年就已經把《盜夢空間》的劇本給了華納,早於「一生之夢」發行的2002年。
如此一來,定性為撞梗就合情合理了。
有趣的是,「一生之夢」是唐·羅薩(Don Rosa)根據一位法國粉絲投稿的劇情創作的。
這位粉絲說自己是在看過《入侵腦細胞》後得到的靈感。
而今敏的《紅辣椒》也曾被指出「抄襲」了《入侵腦細胞》。
左:《入侵腦細胞》,右:《紅辣椒》
得,談《盜夢空間》就是繞不開《紅辣椒》。
如果說《哆啦A夢》和迪士尼漫畫因為作品數量龐大,基本任何影片都能從中找到影子,以它們為例始終缺乏說服力。
那麼《紅辣椒》的特殊性,仿佛就足以說明問題。
關於諾蘭的《盜夢空間》和今敏的《紅辣椒》有多像,其實也不需贅述了。
不帶任何主觀情緒看完這兩部電影,誰都能看出兩部片的一些相似點,尤其是「多重夢境」這個主概念。
而網上流傳最多的「錘」,則是幾張相似鏡頭的截圖。
這幾個鏡頭其實都有二次剪輯痕跡,而是否構成抄襲?在沒有確切抄襲界定的情況下,只能主觀判斷。
說到底,是個仁者見仁的問題。
在個人判斷上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下,當事人的看法顯然將是關注的焦點。
而關於諾蘭和今敏二位大師對待這件事情的想法,網絡上廣泛流傳的信息,充斥著謠言與斷章取義的言論,不得不深究一回。
諾蘭怎麼看?
關於我們所了解的諾蘭的看法,最重要的來源是以下2個傳言:
第一,諾蘭態度含糊,後來改口承認借鑑了《紅辣椒》;第二,諾蘭聲稱自己不知道今敏和《紅辣椒》。
兩個矛盾的說法,直接將諾蘭的猶豫和心虛體現得淋漓盡致。
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翻遍了全網,我只找到了一次諾蘭回復與《紅辣椒》有關問題的採訪,來自於時光網的電話訪談(2010年8月31日),內容如下:
而說諾蘭面對這個問題態度含糊,也只在一次影片宣傳階段的採訪中有體現,當時還沒人跟他提《紅辣椒》這茬兒。
以下是美媒Collider的訪談(2010年3月25日):
Collider:盜夢的想法從何而來?
諾蘭:嗯,我是偷來的。再次假裝是自己的想法有點冒險,是的。
它的產生確實是……我不記得這個想法的確切來源,除了我開始探索共享夢境,進入同一個夢境並共享以外的想法,我不記得了。
但諾蘭承認借鑑《紅辣椒》,確有其事嗎?
《帝國》雜誌在紀念今敏的文章中(2010年8月27日),有一段這樣的話:
「根據諾蘭的說法,紅辣椒是一位漂亮的醫生,是能夠進入並操縱患者夢境的「夢探」,這是夢境建築師Ariadne的靈感來源。」
這是第三者轉述的寫法,未標明出處。類似的轉述還有不少,但真實出處卻罕有引用者列出。
在一些其他網站的引用中,我最終還是發現了出處——一個名為excessif的法國媒體。
但是,在該網站中,存著演員艾倫·佩吉、囧瑟夫當年的採訪視頻,唯獨沒有關於諾蘭承認借鑑《紅辣椒》的相關報導。
那麼是否可以這麼想,這個說法是一次誤傳或是誤報,被冠上「外媒」的名號流傳至今?
總結目前掌握的所有信息,我們所知道的,諾蘭對此事件的觀點歸納如下:
我借鑑了一些作品,但沒有看過今敏的《紅辣椒》,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今敏怎麼看?
網上流傳的,關於今敏對《盜夢空間》的看法,主要源自一張視頻截圖。
圖片被解讀為:今敏在節目上怒斥諾蘭將抄襲說成借鑑,去世前還在日誌中暗諷。
2010年7月23日,《盜夢空間》在日本上映,8月24日,今敏去世。
且不說今敏有沒有時間管這事,那張截圖以及解讀出的內涵,也完完全全是斷章取義的結果,卻被無數媒體引用轉載。
視頻截圖的來源,是《未麻的部屋》藍光限定版附帶的特典。
內容為今敏在母校的一次三夜講座,2009年時就有人把臺譯版上傳到了優酷。
而那張視頻截圖的前後,事實上是對達倫·阿倫諾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的吐槽。
達倫的《夢之安魂曲》和《黑天鵝》都是出了名的「致敬」作品
就這麼著,斷章取義的說法一傳再傳,多數人幾乎把這當成常識繼續傳播,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而今敏去世前的日誌跟諾蘭有沒有關係呢?原文如下(2010年7月25日):
大意:有些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受到別人的影響,承認一下有那麼難嗎?
是在內涵諾蘭嗎?
諾蘭最早被問到《紅辣椒》是在8月31日,今敏去世後,按照時間的邏輯,並不成立。
今敏可能甚至還沒看過《盜夢空間》,就已經去世了,說他指責諾蘭抄襲,莫須有。
這倆人的想法大致已經清楚了,最後還得問這個問題:
《盜夢空間》是否存在對《紅辣椒》的借鑑、抄襲?
我們已經無法從今敏口中得到最直接的答案,諾蘭本人也已經表明態度。
即便有相似點的存在,也無得出真正的結論,繼續討論早已失去了全部意義。
然而相關的討論卻仍不可阻擋,最為激烈的幾次,諾蘭又莫名其妙地跟吳京發生了關係。
說起來怪迷惑的,過去幾年間「諾蘭抄襲」的兩次大規模翻舊帳,都跟吳京有關。
第一次,2017年8月,《敦刻爾克》上映前,正趕上吳京因《戰狼2》聲名遠播,吳京和諾蘭原計劃在一次在華活動中進行座談。
沒想到,原本普通的宣傳活動,卻引起了吳京粉絲與諾蘭吹的一次大規模罵戰。
吳京的粉絲和所謂的諾蘭黑,翻起舊帳,把諾蘭的過往「抄襲實錘」又發了一遍,跟諾蘭粉吵得不可開交。
最後,吳京因行程問題沒有參加這次座談會,甚至讓矛盾更加激化。
第二次,就發生在去年《流浪地球》上映的時候。
豆瓣、知乎和貼吧上,莫名其妙地開始了《流浪地球》與《星際穿越》的拉踩對比。
《星際穿越》「抄襲」,在此期間又被撕了一次。
加上「京黑」的強勢參戰,兩部影片的豆瓣評分甚至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當時知乎上的說法,黑《星際穿越》的都叫「小將」
到2020年,「月經帖」仍反反覆覆,扒諾蘭新片抄襲對象也成了一件例行公事。
任誰都看得出,關於諾蘭抄襲的討論進行到現在,已經不是開始時以「反抄襲」或求解為目的的事實討論。
滿屏充斥的過激言論和謠言,早跟客觀劃清了界限。
「反抄襲」本應為討論的目的,卻漸漸地變成了一種手段。
它成了正義感宣洩、影人作品拉踩的武器,成了高調站隊的勳章。
與無從查證的事實徹底無關。
到現在,我每回一看到相似的帖子出現,都以為自己進入了《盜夢空間》,又重複了一回多年前愚蠢的清醒夢。
在進行了這番可能是全網最詳細的查證之後,我對真相仍存疑惑,但我希望自己是全網最後一個做這種事情的人。
因為我對當下諾蘭抄襲的討論,與看待娛樂圈飯圈拉踩已經產生了同一種感覺:
「吃飽了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