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有的,辦法也會有的
劉亞茹作為曲江大明宮保護辦行政管理部督辦專員,遺址區發展的重點、難點,都盡在她那一沓厚厚的督辦表裡,拆解複雜問題、精細量化管理是她的看家本領。
沒時間做飯,劉亞茹就提前準備食材,把調料拌好,讓孩子吃的時候熱一下。
買不到藥,劉亞茹就在百度地圖上搜藥店,開車一個一個去找,她說:「曲江找不到,我就去高新找,高新沒有,我就去城裡面找,藥肯定能買到,就是看時間長短。。」
和愛人都在抗疫一線,他們就把回家時間岔開1個小時,進門前先用酒精把全身處理一遍,把衣服放到洗衣機後,趕緊洗個澡,儘量避免交叉感染。
問她怎麼克服筋膜炎和腰椎間盤突出時,她想了一會兒說:「沒辦法,只能忍。」
沒人知道她是怎麼陪著物業工作人員,提著消毒水走了一圈又一圈;沒人知道她用了多久才把幾十斤的物資一趟一趟拿回辦公室;更沒人知道她一戶戶測體溫、填信息、講政策後,為什麼要錘錘腰。
「我想給快高考的兒子做個榜樣,希望他遇到困難時,無所畏懼,勇敢地追逐自己夢想。」劉亞茹這麼說,也這麼做了。
曲江新區駐社區第6小組剛成立時,需要推選一名組長,大家面面相覷,都知道組長需要統籌協調各類事情、工作量繁雜,現場陷入寂靜,劉亞茹第一個開口:「我來做吧。」
她駐點負責的是曲江玫瑰園小區,當得知物業因人手不夠,小區氛圍營造、業主排查、身份核驗等工作均達不到規範時,她對物業經理說:「不用把我當上級單位,我是來和大家一起做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的,人不夠咱們一起上。」
「師傅,麻煩讓我看一下您的出入證和身份證」,「大姐,你在消毒液裡倒了幾瓶『84』呀?」「各位組員集合一下,隔離又有新的政策了」。從門衛到小區,再到會議室,劉亞茹步履不停,事無巨細。
連續26天、624個小時,劉亞茹和她的手機一樣沒有「關機」過,每次的微信鈴聲都讓她心裡緊一下,生怕小區出什麼意外。
在家庭中,她教育孩子用良好的品德立身做人,在工作上,她愛崗敬業身體力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讓黨徽在群眾需要的地方綻放光芒。(當地供稿 曲江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