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華語電影年度盤點中,管虎的《老炮兒》成為國產電影為數不多的亮點之一。這部電影中管虎徹底沒有了之前電影中的屬於他的風格化的東西,或者說是他風格的一種輕微的轉變或者說是他對電影的一種新的理解和探索。從以前的《鬥牛》、《殺生》 再到後來的《廚子戲子痞子》再到如今的《老炮兒》, 我們不難看出在他的電影中荒誕、色幽默等在逐漸的模糊,而在電影中的人物塑造卻越來越鮮明。這或許是他在社會與人、人與人方面更為深入的理解以及在電影中的人文精神更成熟的表達。更讓我期待的是管虎在經歷了吸毒風波之後,歷經歲月積澱的他是否會藉助《老炮兒》的成功迎來自己電影創作的新高度。
《老炮兒》講的不僅是老炮這一群體的悲壯落幕,更是屬於老炮那個時代的轟然倒塌。影片中幾次矛盾衝突中無一不存在著新與舊的強烈的對比與交鋒。老炮六爺本身就是從舊時代走來的,他操著舊時代特有的北京話,張口閉口的「你丫、湊性」,他堅守著舊時代的「規矩」,看見小偷偷錢包他讓人把沒錢的錢包給失主送回,堅持「盜亦有道」,他信奉著自己的理,面對兒子被綁架他沒有報警,而是帶著兄弟和對方講規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六爺以及他所代表的一個群體根本沒有從舊時代的生活中走出,因為那是屬於他們的「黃金時代」,他們把青春和熱血留在了那個時代,所以他們在新時代來臨中措手不及,他們是舊時代的產物,所以他們的思想早已被舊時代烙印上了深深的痕跡,就像歲月在人的身上雕琢,想要要他消失就只有死亡,這也暗示了六爺悲壯的梟雄式的落幕。
六爺是一個「頑主化」的人 ,在他的那個小群體中,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頑主」 ,他每天提著一個鳥籠,這家借一根蔥,那家吃頓餃子,管管街坊的難事,人人都敬他喊他「六爺」,他始終活在自己的「烏託邦"式的理想國度中,消磨著自己最後為數不多的「局氣、有面兒」的時光。可這種他努力維持的新時代與舊時代微妙的平衡終被打破,由於兒子被綁架,他開始與新時代的年輕人講「規矩」,可在一場場的碰撞交鋒中,他漸漸發覺到了這些新時代「老炮」的不同——他們變得不講規矩,這讓六爺徹底陷入了無力迷茫的掙扎中,他或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時代的不同,徵服對手不再用拳頭和刀片,而是用權利和錢財,他也不再是那個一把軍刀可以幹十幾個人的老炮,而是一個兒子被綁架的平凡渺小的父親。
記憶中影片中的重要鏡頭有兩個,一個是六爺背著軍刀起著老舊的自行車孤獨的走在的現代化的柏油馬路上,那時鏡頭漸漸移向一隻黑色的貓,那隻貓發出了一聲不祥的叫聲 ,這隱喻的鏡頭,為老炮六爺的落幕染上了悲哀的色彩。之後就是看見那隻鴕鳥在馬路上飛奔,這時是六爺兩次心裡情感釋放之一, 他追在這隻有錢人的玩物身後,大聲的叫嚷著,叫它快跑,叫它別被警察抓住,這是六爺的內心所想的情感外化,他就像那隻鴕鳥,瘋狂的想要逃離,結局卻依然會被抓住,他反抗過這個不同的新時代,最後依然會被這個時代吞沒的乾乾淨淨。
另一個就是最後六爺揮著刀單槍匹馬的迎向對手,在那個漫長的過程中他開始時力不從心的蹲下那時他對這個時代、這個時代的新頑主有著深深的失望和無奈,當他最後站起揮著刀開始奔跑,這時悲壯的鼓點響起,六爺真正的在對手面前站起來,這時六爺才重新尋找到了自己當年的尊嚴,這時的六爺才真正的打動了觀眾,在這一組震撼的鏡頭中,六爺的執著變成了一種信仰,這種信仰觀眾看見了、感受到了,然而悲哀的是,這種信仰正在這個時代中漸漸消失。
最後的遠景固定頭中渺小的六爺倒在冰面上,六爺的悲涼命運也就此終結。也許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也許會更讓人回味無窮,但中國的電影體制似乎逼迫著導演,在這種「潛規則」下導演們也不得不低頭,這或許又是另一種新時代的產物,在網際網路+的時代社會被一-張巨大的利益網覆蓋住,沒人能逃離。六爺走了,走的悲壯但不悲哀,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時代的輓歌,歌聲結束時,或許人們會想一想,信仰,到底是什麼?
你們從這部電影都看到了什麼,記得留言和慄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