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交民巷」這個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雖然它是各國大使館的集中地,但卻帶有濃厚的殖民色彩,因此被我們當作恥辱對待。和租界一樣,一些大使館也會侵犯所在國的主權,這些租界和使館宛如國中之國,一般都會出現在弱國、小國境內。今天,美國的駐伊拉克大使館就是如此,隨著上千名伊拉克人衝擊美國大使館,這裡變得格外引人注目。
駐伊拉克大使館的範圍
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面積超過80個足球場,約44萬平方米,位於靠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市中心的「綠區」,也就是所謂的國際安全區,在這裡建造大使館足見當地並不歡迎它。大使館坐北朝南,往南就是伊拉克第一大河「底格裡斯河」,這條大河為使館的安全提供了第一道屏障,也為館內人員進出提供了便利,來往船隻不易受到攻擊,相比陸上的車輛安全的多。
使館內的機場
為了進一步方便使館人員進出,這個封閉的環境內還建築了規模頗大的機場,甚至部署了最先進的魚鷹直升機,確保使館人員可以快速撤出,並能獲得源源不斷的補給,不至於依賴陸上交通。也正是這個機場的存在,使得整個大使館更像是個軍事基地,放眼全球也找不到第二個有機場的大使館了。此外,大使館的5000餘名工作人員待遇頗高,在館內就有配套的生活設施,而不必冒險走出大使館。
水泥牆與外界隔離
其實,這個規模世界之最的大使館並非一日建成,它的施工停止是在2013年,距今不過6年多而已,最早動工興建是在2005年,此時伊拉克戰爭剛過去2年,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原址不在綠區內,日趨嚴重的安全問題讓它不得不考慮搬遷,但即便如此當初也沒打算將大使館修成功能齊全的「軍事基地」,只是10多年的治安戰讓美國人成為當地最不受歡迎的人,針對大使館和其他機構設施的加固工作一天接著一天,最終讓我們看到的大使館宛如國中國。
使館內的別墅區
使館內的建築涵蓋方方面面,使館的主體建築規模堪比白宮,高官居住的別墅區也佔據較大面積,此外還有一般人居住的公寓樓,甚至有些地方像是軍營。此外還有遊泳池、健身房、電影院等娛樂設施,在整個巴格達算是最豪華的了;為了方便使館內的生活,還修建了餐廳、超市和綜合性的商業街,還有專門的通信基站、發電廠、醫院和學校,總之你能想到的生活設施,這裡應有盡有。
大使館裡的主體建築堪比白宮
在長達8年的修建過程中,美國投資接近8億美元,堪稱全球最貴的大使館。而且,使館內的營業不用交稅,土地使用不受限制,像極了殖民主義時代的租界,這是對伊拉克主權的不尊重,因此在示威規模不斷升級的情況下,美國自己也感到心虛,不斷增加使館內外的衛戍力量,甚至動用直升機投放照明彈震懾示威者,不得不承認,美國在巴格達越來越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