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個電影是因為喜歡金凱瑞,我以為我看完了所有的金凱瑞的電影,結果定睛一看!這啥!這啥!感覺就像是驚喜,寶藏啊。長得很帥,演的也好。
電影開場是一段對話,鏡頭只給了peter,他們在討論一部影片,而peter坐在那裡,別人問他的意見,他說amazing,但是那是猶豫的,勉強的,內心是不贊同的。這個開頭與結尾相呼應,同樣的衣服,同樣的地點,不同的是坐在那裡的人,他不再是Peter,而是Luke。經歷了另一種人生之後,他也成為了另一個自己。這部電影有許多呼應的點,開場的時候Peter和他的女友看電影但是能感覺出來他的女朋友並不是很熱情,沒有Peter愛的多。影片中女朋友也只出現在開頭,這也是後來有人解釋猜測到Peter為什麼會在那份共產黨的名單上。
當Peter醒來的時候他已經完全失憶了,他忘掉了自己的人生,開啟了他像電影一樣具有戲劇性的一生。此刻,他將成為Luke
這個伏筆有點大,就想知道到底怎麼了,他們為什麼都這麼看他,想他,他是誰,和他們是什麼關係。Luke是harry的兒子,已經消失了九年半了。就這樣突然出現在面前怎麼能不會令人懷疑呢?但是Luke的出現無疑給小鎮帶來了希望,他讓小鎮的人民感覺到安慰!有些人懷疑,有些人相信,有些人告訴自己要相信,相信那就是Luke。
他剛開始並沒有接受這裡的一切,關於Harry,關於電影院。後來在一家餐館,人們成群結隊地來看望他,他慢慢地接受自己這個身份。這時候女主出現了,Luke的女朋友,注意,是Luke的,不是Peter的。自在海邊女主親歷Luke那之後,他們就開始約會。在一次晚會上他們兩個跳了一支舞,之後,一位劇場的老婦人讓他上來彈一首古典鋼琴曲,但是他並不會,他後來彈出來了的是爵士樂,對此,電影院裡的那位黑人先生站了出來,看到這裡你也許會明白,他已經知道此Luke非彼Luke。但是他沒有揭穿,因為他是這個鎮子所期盼的,能帶來回憶的人,甚至是一個英雄,帶領他們走出二戰所帶來的悲傷。
後來他決定接受這樣的人生,見於他所做的改變。他要圓了他「父親」的願望和電影院裡那些人的心事,他決定大幹一番對電影院進行裝修,重新開張。故事一旦開始變好,好到不能好的時候,轉折就出現了。
他能忘掉自己的人生,但是忘不掉電影。在電影院裡他看到他自己編劇的電影,一樣的橋段,使他呆住了,他念出了臺詞,他醒了,他從電影中出來,想起了自己的,也就是Peter的人生。他趴在海報那裡,想起了自己的名字
老harry去世了,他承認自己並不是Luke,但是老harry說The Good Guys Should Always Win。這裡與後來的事件形成了呼應。
Peter還是被政府帶走了,要求他去法庭,做證人,只要他念出那份名單,那份宣誓他就可以不用坐牢。所有小鎮子裡的人都關注著這件事情,眼裡充滿了悲傷。但是Peter戰勝了自己的怯懦,勇敢地與腐敗的政客作鬥爭。精彩的言論,劇情情節,引人入勝,讓人感到興奮和激動。他是英雄!所有人都為他感到驕傲。後來他回到了鎮子上,出乎他意料的是鎮子上的人都來迎接他,掛著歡迎回家的條幅。
這是一部典型的美國主旋律電影,英雄主義。這種大團圓的結局也是人們所樂於觀看的。然而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電影就是電影,和生活不一樣。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中,有些話是不能說的,也許是不對的,但是有些存在也是不對的,來自多方面的壓迫,家庭,社會,學校,政治,經濟,甚至是文化,傳統。我們的身邊充斥著這樣的角色,也被充斥著這樣的角色,有人與惡魔交換對戒,出賣靈魂,自己的人生像是無聊的電影,沒有太多情節,劇本由別人書寫,無力反抗,甚至主動扮演著千篇一律的角色,演繹著同一份劇本。
劇中有一些話說得很好「這只是場遊戲,但這是他們的遊戲。你得遵守他們的遊戲規則,否則他們就會毀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