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奧體博覽城「小蓮花」在夜間緩緩綻放,這難得見到的場景,小編用視頻記錄下來啦!
為了慶祝杭州高新區30歲生日
大小「蓮花」都亮燈了
在璀璨夜色的映襯下
開得絢麗,開得耀眼
隨著動人的音符,「我愛濱江」四個大字以中英雙語、多種形態出現,一顆顆愛心圖案緊隨其後。色彩變幻又消退,與「小蓮花」的開合遙相呼應,在江水的映襯下,格外矚目。令人炫目的數位技術與燈光設計的交合中,飽含了新老高新區(濱江)人對這方土地的熱愛與希冀。
30年,承載的是成長,穿越的是時代,經歷的是夢想。從文三路199號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從灘涂上的三個鄉鎮到全國創新創業高地,燈光熠熠,30年的點滴隨著江潮翻湧而上。
高新的火炬高舉,高新的藍色亮徹夜空。「慶祝杭州高新區成立30周年」的文字在樓宇間出現,散發著「高」與「新」的魅力。錢塘江兩岸讓燈光包裹,鋪就成一條彩色的光道。
一圖讀懂杭州高新區為什麼「吸引人」10月17日晚,杭州高新區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在杭州奧體中心網球中心舉行。省委書記袁家軍,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就此次活動分別作出批示。副省長高興夫、科技部火炬中心黨委書記張衛星、市領導柯吉欣致辭。
袁家軍在批示中指出,杭州高新區三十年發展成績顯著,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一面旗幟。希望高新區乘勢而上,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實」的作風,努力建設一流高新園區,為建設「重要窗口」貢獻力量。
周江勇在批示中指出,三十年篳路藍縷、新時代再攀高峰。高新區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登高望遠、敢為人先、繼續奮鬥,不斷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人民生活品質,全力創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奮力譜寫杭州展示「重要窗口」頭雁風採的「高新」篇章。
昨晚,「眼裡有光,心向未來」主題文藝晚會同步舉行。
此外,杭州高新區還舉行了2020杭州灣全球數位技術大會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浙江賽區總決賽啟動儀式,以及北航量子樓奠基和重大設施籤約儀式等活動。
杭州高新區建於1990年,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
1996年,濱江區設立。
2002年6月,兩區合二為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體制機制優勢和區位優勢疊加。
30年來,杭州高新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以70多平方公裡的面積,實現了近1600億的GDP,人均GDP達37.6萬元,累計培育上市公司數量預計即將達到57家。
近年來,綜合實力兩度在全國169個國家級高新區中位列前三,2016年進入全國十個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序列。
2019年,杭州高新區(濱江)推出《發展綱要》,進一步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目標。
30年來,杭州高新區深耕數字領域,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並打造了多個千億級規模的產業集群,很多領域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全球前列。
以阿里巴巴、網易為代表的電子商務產業集群,以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為代表的數字安防產業集群,以安恆信息、迪普科技、宏杉科技為代表的網絡信息安全產業集群,以創業慧康、和仁科技為代表的智慧醫療產業集群……
杭州高新區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杭州發展數字產業的堅實基礎。
30年來,杭州高新區在創新政策的制定實施方面一直領先於浙江省乃至全國。
自2011年以來,杭州高新區已連續推出三輪「1+X」產業政策體系,根據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實際需求給予差別化政策扶持。
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2015年在全國率先探索「五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2016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全程電子化登記制度改革;2018年打出證照分離、縮短企業開辦時間、擴大住所申報制範圍三大改革組合拳;2019年實行企業開辦「一日辦結」;2020年率先試點推行無人智慧審批全天候「分鐘辦」。
今年9月,杭州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中率先啟動「企業創新積分」試點,引導創新資源進一步向企業匯聚。
30年來,杭州高新區走出了一條「人才帶技術、技術變項目、項目融資金、實現產業化」的引才育才路徑,形成了產業業態、城市形態、人才生態「三態融合」發展的態勢。
近年來,杭州高新區每年引入人才3萬人以上,人才引進總量近39萬,其中一半以上都是研發工程技術型人才。
杭州高新區為什麼「吸引人」?
一圖看懂↓↓↓
記者 林建安
製圖 劉婧楠
通訊員 肖鱈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