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實時分享盡在 微博:IceCream創意設計
驚喜連連
所謂的入境隨俗,指的是到一個地方,就跟隨當地的風俗習慣行事,不只是觀光客需要這樣,異國料理、跨國企業也是如此,就連電影也會因應不同市場的風土民情,對內容做出些許調整,這些調整未必只能負面看待,畢竟人們對事物的認知或理解,的確可能受到自身的文化背景所影響,自然無法總是理所當然的,以自己的邏輯想法推斷他人。迪士尼和皮克斯過去推出的動畫電影,就在許多不經意的細節中,藏了這種「小彩蛋」。想知道究竟是哪些彩蛋嗎?不妨跟著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1 《瘋狂動物城》(Zootopia)
《瘋狂動物城》中的新聞主播,會依照播放國別不同,而換成不同動物。
#2 《玩具總動員 2》(Toy Story 2)
巴斯光年在《玩具總動員 2》發表演說時,背後飄揚著的美國國旗,耳邊傳來的是美國國歌,代表著這是在美國上映的版本,至於在其他地方上映的版本,後方的背景則換成地球,被警音樂也成了One World Anthem。
#3 《尋夢環遊記》(Coco)
《尋夢環遊記》的片名 Coco,取自於主角曾祖母的名字,然而 Coco 這個字,在巴西是便便的意思,所以片商被迫將電影改名成《Viva! A Vida É Uma Festa!》,而主角曾祖母的名字則改為 Lupita。
#4 《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
《頭腦特工隊》中,女主角Riley的爸爸吃飯時,腦海裡想的是最喜歡的曲棍球比賽,然而到了其他熱愛足球的國家時,爸爸就改成喜歡足球了。
#5 《頭腦特工隊》(Inside Out)
除此之外,女主角 Riley 最討厭爸爸餵他吃花椰菜的鏡頭,在日本就變成討厭青椒,這可能是因為日本是個喜歡花椰菜,討厭青椒的國家。
#6 《海洋奇緣》(Moana)
除了《尋夢環遊記》會在巴西需要改名字之外,《海洋奇緣》在義大利也發生同樣的窘境,由於片名 Moana 和義大利當地有名的成人片女星撞名(知識面好廣),所以片商將片名改為《Oceania》。
#7 《飛屋環遊記》(Up)
在美國版的《飛屋環遊記》中,Carl 和 Ellie 的存錢罐上頭標著寫有 Paradise Falls 的標籤,為了讓不懂英文的人也能看得懂,國際版的《飛屋環遊記》將文字標示換成手繪圖案。
#8 《飛機總動員》(Planes)
《飛機總動員》的 Rochelle 隨著播放國別的不同,而改成各種造型。
#9 《怪獸大學》(Monsters University)
在美國版的《怪獸大學》中,Randall 手中捧著的點心,寫的是「be my pal」,也就是「做我的朋友」的意思,而後在派對中,Mike 撞到 Randall,使得 Randall 手中的點心全飛到 Randall 臉上時,此時 Randall 臉上貼著的剛好是寫有「LAME」(註:Lame 為街頭英文,表達很瞎之意。)四個字母的點心。由於語言因素,國際版的《怪獸大學》將點心圖案全數換成笑臉圖案。
#10 《飛屋環遊記》(Up)
《飛屋環遊記》中,記錄著 Carl 和 Ellie 的夢想的《我的冒險書》(My Adventure Book),會根據上映的國家,翻譯成當地的語言。
點擊「閱讀原文」 十萬種好產品,物美價廉更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