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被拋棄過一次的貓咪,再回來的時候會變得格外乖巧,那是因為它害怕被再次拋棄;
而這便是「棄貓效應」。
因為它感受到了外界的艱辛與苦難,便會珍惜在你身邊的幸福與甜蜜。
這與生活中很多情侶的愛情非常類似。
有很多女人習慣於在愛情中付出,《回家的誘惑》裡的林品如,放棄了自己事業專心為家庭;
《我想和你好好的》裡的喵喵,放棄自己富家女的身份;
每天東奔西走的操勞,住地下室只是為了和蔣亮亮在一起,可惜結局都不是很如意。
愛情從來都不是靠單方面付出去維繫的。
它需要兩個人在平淡的生活中,適當地增加一些「新鮮感」,也需要在付出過多的時候提升一些「危機感」。
愛情,說白了是需要與被需要的過程;
可這份過程從不是一個人的需要和另一個人的不斷付出,而是雙向的奔赴。
畢竟當一個人得到太多之後,很容易覺得是理所應當的,從而忽略對你的在意。
所以,想要維繫長久的感情,牢牢抓住男人的心,就要懂得用「棄貓效應」,讓適當的距離和疏遠提升他對你的愛意。
02
前段時間重溫了一遍《大時代》,阮梅依舊是我心中的意難平。
她為了方展博,幾乎是付出了自己的所有。
在得知方展博遇到困難萎靡不振的時候,不惜千裡迢迢跑來為他洗衣做飯,照顧他;
即使被他冷眼相待也不在意。
在知道方展博有創業的想法之後,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去支持方展博卻依舊沒有贏得方展博的愛意。
記得有人問阮梅:「你付出這麼多,他也不愛你,倒不如放手去過自己的生活」。
可阮梅卻說:「我捨不得」。
的確,真心喜歡一個人,是看著他難過會心疼,知道他有所需要便情不自禁的付出。
可愛情一個人的捨不得終究無濟於事,即使單方面的付出再多也終究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愛情需要兩個人共同的參與,為愛情付出無可厚非;
但更重要的是讓他能看到你的付出,重視你的付出,亦能夠為你付出。
同樣是為愛付出,《何以笙簫默》裡的趙默笙,便能牢牢抓住何以琛的心。
趙默笙可以因為何以笙生病,不遠萬裡去照顧陪伴;
也可以做何以笙工作上的支持者和幫助者,為了何以琛趙默笙能夠付出所有。
但同樣的,趙默笙不會因為愛情衝昏頭腦。
她會在察覺到何以琛沒有那麼重視自己後,刻意的借用出差、與同事遊玩等機會與何以琛保持距離;
以此激發何以琛對她的思念和愛意,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能讓何以琛愛自己到無法自拔。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需要兩個人互相付出才能長久維繫。
而「棄貓效應」的魅力就在於此。
它能夠極大地激發男人心中對這份愛情的「危機感」,增強男人對自己的重視程度。
也正是因為趙默笙偶爾的付出過多後,刻意對何以琛保持距離;
才會導致他不斷地付出,去鞏固趙默笙對他的喜愛。
兩個人能夠長久相伴,「棄貓效應」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03
可凡事都需講究一個「度」字。
寓言故事裡放羊的孩子,在欺騙村民三次「狼來了」之後,即使真的狼來了也沒有村民再去相信。
愛情也是如此。
「棄貓效應」的不斷使用,很容易給對方造成一種不被重視、被利用、被玩鬧的錯覺。
為什麼愛情裡不提倡經常將「分手」掛在嘴邊,結婚後的夫妻不應該將「離婚」作為吵架時候的氣話?
那是因為彼此間的愛情,很容易在這一聲聲的「氣話」中貶值。
會給對方帶來一種,既然隨便一個小時都能扯到「分手」、「離婚」上,那你心裡是不是並沒有這麼愛我的錯覺。
「棄貓效應」大多數情況下只適用於一些,由於自己過度的付出導致對方恃寵而驕的愛情之中。
因為愛情不僅僅需要付出,更需要「新鮮感」、「危機感」的雙向加持。
適當的使用「棄貓效應」,適當的保持距離、減少自己對他的關心與在意;
能夠提升他對於這份愛情的危機感,從而加深對你的重視程度。
在愛情裡,大多男人女人的本質是相似的。
得到的過多便容易不去珍惜,那些被捧在手心裡的,很多都是還未得到或者很難得到的。
可愛情不是靠一個人的付出便能維繫得,真正的愛情是雙向的奔赴。
要懂得使用「棄貓效應」適當的放手,讓他知道你不是非他不可。
同時也讓他明白,即使沒有你的無條件付出,他也是對你深愛著的。
兩個人的互相陪伴,互相理解才是愛情能夠長久的基礎。
作者:微說情感,一個有溫度、有態度的文字寫作者,自由撰稿人,有上千婚姻案例分析經驗的情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