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會因為時間的逝去而放棄對逃犯的追捕!」這是聯邦調查局對世界的交代,但是時間遠去,罪犯並沒有被他們抓捕歸案,逃亡五十年的犯罪分子如今去了哪兒,成了一個謎團。
而犯罪分子越獄的故事卻成了今天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這個故事也改編成了電影,它的名字就是《逃離亞卡拉》,這部電影由唐·希格爾執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保羅·班傑明等人主演的傳記片。
有人說最偉大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抄襲了這部影片,也有人說《肖申克的救贖》就是由這部影片改編而來的,但不管怎麼說,這部電影都是《肖申克的救贖》的原型,它幾乎有和《肖申克的救贖》一樣的人設,一樣的劇情,一樣的主題。
不同的是這兩部電影的導演不同,演員不同,在我看來它們都是越獄片的經典,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良心之作,今天我就談談我對這部電影主題的認識,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希望和自由,壓迫和反抗。
《逃離亞卡拉》這部電影於1979年9月20號在美國上映,這部影片的取景地就是當時關押莫裡斯等三名逃犯的真實監獄,即惡魔島監獄,該監獄位於美國舊金山海岸,1934年起成為聯邦高防衛密度監獄,曾經關押過著名黑幫頭子阿爾卡彭,四面環水的監獄密不透風,號稱世上最難逃脫的監獄。
該片講述了銀行搶劫犯弗蘭克·莫裡斯,也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角,在一個雨夜被關進了亞卡拉監獄,入獄後他首先認識了養老鼠的老人利姆圖斯,同時也認識了被稱為「醫生」的天才畫師,剛入獄的時候他的生活還是很「愜意」的,由於他智商超群,不久他就被安排到監獄圖書館工作。
在圖書館後,他認識了黑人囚犯領袖英格雷士,這個人在他越獄的過程中對他幫助不少,他還結交了越獄慣犯安格林兄弟,後來又和自己「鄰居」另一囚犯韋斯特成為好朋友。
剛到監獄的時候,莫裡斯擁有「愜意」的生活,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莫裡斯不在對監獄生活存有幻想,因為他看到了監獄長的殘暴,獄友們醉生夢死不求上進的生活,所以他決定越獄。
這部電影越獄的情節過於拖拉,有些劇情重複,整個準備越獄的過程太長,這讓很多觀眾產生了疲勞感,而且一切準備就緒後,越獄的過程過於簡單,這也是這部電影沒法和《肖申克的救贖》相提並論的原因,但是作為越獄題材的電影,它的主題卻非常完美!
人們對自由的追求和嚮往從未止步,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個人,幾乎每時每刻都有人在為自由而努力奮鬥。
從國家層面講,自由民主是國家和民族不斷追求的目標,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人們無不都在為自由和民主而努力奮鬥,所以嚮往自由是人的天性!
從個人層面講,人們也在不斷的追求自由,在古代羅馬鬥獸場曾有斯巴達克起義,他為了自由,同奴隸主階級鬥爭。而到了今天很多犯人不顧生命危險,依然想法設法越獄,就像電影《逃離亞卡拉》中的主角莫裡斯一樣,很多犯人都在追求自由,因為追求自由是他們的天性。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詩人在我們看來是最自由的存在,但是他們看到的卻不只是自己,他們也希望別人能和他們一樣,擁有自由,所以才有了這句經典的詩句。
《逃離亞卡拉》和很多越獄題材的電影一樣,首先表達的是人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但是這部電影除了這個主題外還有兩個主題值得深思,其中一個就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逃離亞卡拉》不同於其他越獄題材的電影,沒有惡魔一樣的獄警,而是存在一個惡魔一樣的監獄長,所以很多犯人被這個惡魔監獄長折磨致死,在電影《逃離亞卡拉》中,被稱為「醫生」的天才畫師因為監獄長而自斷手指,殘忍之餘讓我們看到了監獄長醜陋的鬼臉。
所以主角莫裡斯才不顧生命危險毅然決然地計劃越獄,如果不是監獄長的壓迫,或許就沒有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部經典影片,但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註定了莫裡斯會起來反抗,而聰明的他絕不會選擇暴力,因為他智商超群,最後我們也看到了他逃出了亞卡拉。
從莫裡斯逃離亞卡拉我們看到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就像二十世紀初,全球對殖民主義的反抗,因為殖民者們壓迫土著,任意殺戮土著,他們毫無人性,所以被壓迫者起來反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到了今天更多的事例更是證實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句話,就在前幾天老美白人警察暴力執勤,膝蓋鎖喉壓死黑人平民,這件事點燃了老美被壓迫人民心中的怒火,他們勇敢的站出來反抗。
儘管在這次反抗中我們看到了打砸搶燒等等不符合常規的遊行示威,但是這件事告訴我們只要他們的壓迫不停止,反抗就不會停歇,這是人民的合法權益,他們有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權利,他們面對壓迫,絕不能沉默,而應該站起來反抗,因為他們在知道哪裡有壓迫就有反抗。
雖然電影《逃離亞卡拉》中犯人的反抗沒有像老美現在這樣激烈,但是作為一個囚犯,他本身就一直被壓迫,而且在遠離文明城市的亞卡拉根本沒有人權可言,所以莫裡斯必須反抗,這也是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主題之一,除了這個主題外,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另一個主題也非常重要,那就是無論身在何地,都應該心存希望!
人活在世上,可以沒有很多,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下來的重大價值,是人類進步的不竭源泉,是成功與勝利的必要保障,在希望之處,生命生生不息,光明長存於心。
電影《逃離亞卡拉》的主人公莫裡斯深知自己有一天也會像醫生畫師那樣對生活失去希望,看到眼前的一切都是灰暗的,但是他不會像畫師那樣放棄希望,因為他對自由的嚮往和迫切希望獲得自由的心靈之火從未熄滅!
這個電影不是教導我們如何犯罪,如何巧妙地逃出監獄,而是教導我們如何在逆境中生存,每個人的一生並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需要經歷這樣那樣的挫折和磨難,才能不斷成長,而如何面對這些挫折和磨難成了我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逃離亞卡拉》這部電影就教導我們在逆境中如何生存,即無論身處何處,都應該滿懷希望,不能有一絲的懈怠,也不應該有一絲放棄的念頭,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也應該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反敗為勝,這正是這部電影真正主題,即教會我們勇敢面對生活,時時刻刻都應該滿懷希望。
懷抱著一顆希望的種子,生命無時無刻都會散發青春的光輝。讓我們用希望照亮前行的路,用希望煉成一顆青春的心,在希望中拼搏,用希望鑄就成功!
有人說《逃離亞卡拉》是開放式的結尾,但是我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是開放式的結尾主要是因為逃出來那三個人的生死未知,電影就結束了,其實導演對結尾這樣的處理並不是讓觀眾去猜測這三個人的生死,而是對歷史的尊重,因為真實事件中這三個人時至今日仍然沒有被抓捕歸案,導演對結尾這樣的處理只是告訴人們事實,並提醒人們罪犯還沒有抓獲。
撇開這部電影的內容不說,我覺得它要表達的主題更加耐人尋味,畢竟很多電影的目的就是要表達某一種主題,而這部電影的三個主題都是人類永恆的話題。
無論是是自由和希望,還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三個主題都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人們無時無刻都在關注著這些話題,雖然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電影,很多劇情也都很敷衍,但是對於觀眾而言更多的想要看到的是它要表達的主題,所以就從主題而言,這部電影不失為一部經典之作。
最後就是我希望我們在逆境中也能像這部電影的主人公莫裡斯一樣,從來都不會放棄,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盡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因為希望是我們生存的真諦,是我們活下去的理由,世界因為希望而美麗,人活著也是因為心中常有希望!
文:山人說影視
圖: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