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有一些家長會過來說:「別讓你家小孩踢球,容易得羅圈腿,很難看的」。隨著科學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如果再遇到這種情況,長大的我會毫不留情的懟回去:「你瞎啊?這叫O形腿」
羅圈腿嚴格來說是O形腿的一種,但屬於嚴重的O形腿,而我們在足壇裡看到部分腿型有異的球員,都不應該說是羅圈腿,他們並沒有那麼嚴重,除了極個別球員,選擇踢球並不會給人帶來嚴格意義上的羅圈腿。
【什麼是羅圈腿?什麼是O形腿】
羅圈腿也被叫做O形腿和膝內翻,是一種身體發育現象。當併攏雙足、完全放鬆雙腿直立時,如果兩個膝關節之間不能併攏,就說明有O形腿。幼兒骨骼尚在發育沒有完全鈣化,2歲以前被視為正常現象。
一般來說,成年人的羅圈腿主要是生理性造成。比如缺鈣,新生兒幼年時肌肉關節鬆弛,腿作直立行走時,因重力作用而變形;生長過快,骨骼肌未能發育完全,身體重量已經超負荷;遺傳,天生羅圈腿,一點辦法都沒有。這一類屬於病理性羅圈腿,需要調整當入院開刀做手術。
常人如果有類似於贊布羅塔這樣的羅圈腿弧度,非常有必要去醫院進行治療。
而我們今天所說的羅圈腿,更明確點說,叫做O形腿,多為平時不正常的走路動作、站立方式造成,這些行為就暗藏在我們身邊。
穿高跟鞋,除非你是專門經歷過模特訓練,否則高跟鞋都會或多或少影響你小腿肌平衡,造成小腿外側受力較大,引發O形腿。
走路外八字或者叉著腿走路,外側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內側過於放鬆,從而形成O形腿。這裡需要提及的是,性行為多數和兩腿間距沒有任何關係,這種玩笑令人厭惡。
還有就是日本,他們的跪坐方式壓迫血管且讓膝蓋大量受力,很容易造成羅圈腿。不過由於顏值正義的關係,略微O形腿的女孩反而變成了卡哇伊的表現。
那麼踢球呢?這裡需要做一個判斷,愛踢球的你看看是否真的有O形腿,還是僅僅看上去像。
判斷O形腿的程度有兩個指標:「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都是兩足踝部、前腳掌等併攏、雙腿和膝關節直立時,測量雙膝關節內側縫隙小處的距離。區別在於前者保持正常放鬆狀態,後者主動用力夾緊。
根據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的大小,「O形腿」分為一度、二度、三度和四度。
常態膝距在3釐米以下,主動膝距為0的屬一度,常態膝距在3釐米以下,主動膝距大於0的屬二度,兩者範圍內都屬於輕度O形腿;常態膝距在3-6釐米之間的為三度,屬於中度O形腿:常態膝距大於6釐米的屬四度,重度O形腿,這才屬於醫學定義上的羅圈腿。
Ps:判斷完比較著急的小夥伴,可以直接去看最後一段調整篇。
【足球是美的,不要慌張】
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體育醫學研究者埃裡克·維特弗羅夫。曾對550名足球運動員進行了研究。
研究的結果是明確的:足球運動員得O型腿的機會比常人要大十倍。具體地說,每四個足球運動員裡有一個人腿部結構呈外環。
研究表明從13歲開始,足球運動員中O形的患者增加,畸形的程度增大。維特弗羅夫解釋說,導致這種軀體變化的原因是膝蓋關節處不對稱的力量發展。足球運動員腿內側的肌肉比常人發達,也比常人短。這種不對稱不僅導致腿部的圓月化,而且,羅圈腿的運動員也更容易受傷。
是不是被嚇到了?放心,你和職業足球運動員不一樣。職業運動員從13歲開始到進入一線隊經歷的訓練大概比我們吃的飯還多,等比賽風格固定後,大量高強度的比賽會加劇球員對小腿的使用,而O形腿便是這項運動的代償。
一項職業運動沒有一些特殊的職業病,真以為足球競技是只比戰術呢?
當然,大多數O形腿的球員主要源自幼年時發力姿勢不正確,肌肉形成了更讓他熟悉的記憶,代價就是O形腿愈加劇烈。
不過這些球員的腿型不能被稱之為羅圈腿,要知道羅圈腿的形成更多時受到遺傳、幼年經歷的影響,加上訓練時,球員自己不合理的動作習慣和發力姿勢,讓羅圈腿顯形的更加誇張。
巴西上古傳奇加林查,就是一個典型的羅圈腿球員,而且是出道以後就有了,這樣的缺陷反而讓他造就了傳奇。
羅圈腿也並非盤帶高手專屬,90年代曾拿過荷蘭足球先生的揚沃特斯,就是一個標準的防守後腰。自小有羅圈腿的病症,據說家裡人還打算把腿骨打斷重接,幸虧走上了足球道路。
像勞爾、卡洛斯、伊斯科這一類球員就屬於訓練時沒注意,外加球員個人傾向。
造成O形腿的核心是小腿肌肉不平衡,外側比目魚肌過於發達,內側比目魚肌相對較弱,對比之下就顯得小腿外側更加突出。需要提及的是,人的比目魚肌相很長,上部分被腓腸肌掩蓋。下部分才顯現,如果你認真鍛鍊目魚肌讓其充分上下延展,那麼你小腿從視覺上看就會變長。
球員盤帶、變向、內切等動作都是以外側發力為主,同時,另一隻腳需要外部蹬地跟進,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兩側外側都發達的情況。
因此,對於職業球員來說,踢球產生羅圈腿的現象主要源於出自個體,而O形腿主要是部分球員養成的壞習慣和訓練時意識匱乏,足球會出O形腿,重點是球員自身而不是足球這項運動。
【有O形腿,也別著急】
關於調整,前文那位調查足壇羅圈腿的醫生,給出了一句相當應景的解釋:「大腿的內側肌肉要經常伸直,外側肌肉要通過一些訓練來強化。」
足球運動員靠著強大的股四頭肌肉創造緩衝,儘管保證了膝蓋不那麼容易受損,但發病機率依然較常人更高,而缺乏股四頭肌保護的足球愛好者,O形腿引發的病症就不僅僅是不美觀這麼簡單了。
正常情況下,人處於行動、跑步、蹦跳過程中產生的衝擊力,本該平均分布整個膝關節,沒錯,人體就是這麼神奇。O形腿由於股骨外側旋轉,很容易將壓力集中在膝蓋內側,形成膝關節疼痛、關節炎。
高強度的踢球會加劇膝蓋的損傷,造成軟骨過度磨損,半月板受傷等更極端情況,連基本的行走都有困難。
矯正O形腿,要忌諱智商稅,綁腿、專用矯正儀、小針刀類似通通都是忽悠人的。都不需要多麼豐富的醫療知識。一個人的重量(就算40公斤)花了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的時間養成的O形腿,用綁腿綁兩天就能調整過來?矯正儀折騰兩下就行了?做個處理軟組織的小針刀就可以復原?
知道這些年為啥沒有人賣大力丸了嘛?全乾這些去了。
O形腿的本質是膝關節處肌肉力量不對稱,要想矯正需要從肌肉平衡角度上入手,恢復膝關節外側的穩定結構,當然,這裡針對的是輕度、中度O形腿,重度的建議就醫。
矯正O形腿的具體目標就是舒緩臀中肌、梨狀肌並且強化大腿內側肌群為主。
動作一:側臥腿內收
(圖)兩腿之間放置一個彈性夠大、阻力夠強的枕頭
訓練時,大腿內側發力保持夾緊,停頓1-2秒,充分感受大腿內側肌肉的發力感,每天2-4組,每組12-15個。
動作二:沙發深蹲
(圖)入門深蹲動作,增強股四頭肌和臀大肌的力量,降低行動時對小腿的依賴
訓練時,上半身保持挺直,背部微弓,膝蓋和腳趾處於保持方向一致。臀部向沙發靠近,坐一下立刻靠臀大肌發力站直,站直後臀部全力收緊,感受臀部發力。需要注意的是,膝蓋完全可以腳尖,根據現有研究資料顯示,膝蓋過腳尖,整個人呈數字4的狀態為最佳。
動作三:彈力帶腿內收
支撐腿保持平衡,發力腿慢慢向大腿內側靠攏,過程需要2-3秒鐘,動作一定要慢,充分感受大腿內側肌肉收縮,如果站不穩可以扶牆,但身體一定要保持站直狀態。
每天保持以上三個動作的訓練,你的O形腿問題會慢慢緩解,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但你要相信,相比於你花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養出的體態,訓練矯正的時間已經很短了。
最後,平時走路姿勢不要整那些花裡胡哨的動作,保持正常走路姿勢。挺胸抬頭背放鬆,抬腿伸直向前走就可以了,祝各位早日擺脫O形腿,伸直大長腿向前邁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