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都不乏「寶藏」傳說,因此也催生了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淘寶人」。比如,法國就有個流傳甚廣的寶藏傳說,而且還有一幅保存完好的藏寶圖,即勒瓦塞爾藏寶圖,收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很多人在看了勒瓦塞爾藏寶圖之後都萌生了尋寶的念頭,他們究竟能找到勒瓦塞爾的寶藏嗎?下面,小編就來給您從頭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法國人為了尋寶,還專們創辦一家「尋寶公司」,叫做俄斯烏德旅行社,也就是根據勒瓦塞爾藏寶圖給出的信息,開闢了十幾條國內和國際旅遊專線,凡是想尋寶的人都可以選擇一條線路,並從旅行社免費領一張藏寶圖,然後根據藏寶圖的指示去目的地尋寶,如果最後能幸運地找到寶藏,自然也要和旅行社按比例分。
或許您看到這裡就疑惑了,以為是旅遊社變相招攬遊客,其實不然。勒瓦塞爾藏寶圖是真實存在的,它的主人叫勒瓦塞爾,是18世紀法國最厲害的海盜,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在世界上也很有名氣(其實是臭名遠揚),故此,法國人才樂此不疲地去尋寶。據史料記載,勒瓦塞爾活躍在印度洋的大片海域,只要有商船經過全都免不了被他洗劫一空。從1716—1730年,勒瓦塞爾14年間累計搶奪了超過110萬公斤的黃金和白銀,以及不計其數的珠寶和鑽石,而這些財物全都被他藏在一個秘密的地方,並繪製了一張藏寶圖。
1930年7月的一天,大海盜勒瓦塞爾和往常一樣,帶了100多個手下駕駛著海盜船,在印度海域準備攔截過往的商船,結果他們所面對的卻是一支有備而來的法國海軍。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惡戰,勒瓦塞爾的海盜船被法國海軍擊沉,而勒瓦塞爾本人也被成功逮捕,並抓回國內後送上了法庭,最後以海盜罪被判處絞刑。
7月7號上午,勒瓦塞爾被送上了絞刑架,在一處市內廣場上對其實施絞刑,以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當時,很多市民在聽聞消息後都趕來圍觀,因此很多人後來也都用文字記錄當時的情況,所以現在的人才對勒瓦塞爾和他的寶藏了如指掌。自從勒瓦塞爾被處決之後,「尋寶熱」也就開始興起,並一直延續至今。而小編開頭提到的尋寶旅行社,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為那些想尋寶的人提供藏寶圖,以及相關的支持。
在眾多的尋寶路線中,位於印度洋的塞席爾島是最熱門的,現在隸屬於名塞席爾共和國,但當時屬於法國的殖民範圍。數百年間,有幾十萬人踏上塞席爾島尋寶,比如有位英國的冒險家威爾金斯,他在名塞席爾島生活了38年,其目只是為了尋找勒瓦塞爾寶藏,但結果卻始終一無所獲。另外,還有無數人為了尋寶而散盡家財,最後從一個中產變成了貧民,甚至是流落街頭。由此可見,人們都被寶藏的魔力衝昏了頭腦。
雖然很多人尋找了數年都一無所獲,但依然還有很多人痴迷於寶藏,究竟他們為什麼深信不疑呢?要想回答這一問題,您需要先了解一下勒瓦塞爾藏寶圖。法國國家圖書館的專家們介紹,在勒瓦塞爾被處以絞刑時,他面對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十分悲憤,就順勢從靴子裡掏出一塊羊皮卷,朝著人群大吼:「這是我的藏寶圖,你們誰有能耐就去尋找吧!」 勒瓦塞爾說完之後,便將羊皮卷用力扔了出去,引起無數人瘋搶。
得到藏寶圖的是一位將軍,但他後來又交給了國王。最後,國王找來很多大臣破解藏寶圖,但卻無一人能解開其中的奧秘,因為勒瓦塞爾藏寶圖上有12道謎題,結合了神話,歷史,哲學和地理等多方面知識,所以讓很多人都無從下手。既然國王和大臣都沒有能力解開謎題,那就從民間尋找高人吧。於是,國王就將藏寶圖公布於眾,讓國民都參與其中尋找勒瓦塞爾藏的寶藏。到21世紀,有考古學家推測,勒瓦塞爾藏寶圖或許是一副假圖,是勒瓦塞爾想通藏寶圖引起騷亂,從而趁機逃走的一種手段,但結果他並沒有得逞。
如今200多年過去了,還有很多人對勒瓦塞爾藏寶圖深信不疑,但小編認為他們所追求的或許已經不再是寶藏了,而是一種強烈的探索欲望,或者是一種對困難的挑戰,甚至是一種對未知的好奇。不管怎麼說,如果真的有寶藏,就總有一天能找到,而如果沒有寶藏,那保持一顆勇於探索的心,也算是自己生命中的一份寶藏。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